氧化煤油的制備及在氧化煤浮選中的作用機理
【學(xué)位單位】:太原理工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年份】:2019
【中圖分類】:TD94;TD923
【部分圖文】:
XPS 窄掃結(jié)果 XPS 窄掃中主要對原煤和氧化煤樣表面的各基團種類和含量分析,并進 4-5 和圖 4-6 分別為兩渡原煤與氧化煤 C1s 的 XPS 譜圖和模擬曲線。從圖氧化煤中 C-O、C=O 和 COOH 基團的峰面積要明顯高于原煤中此基團的峰C、C-H 的峰面積則明顯低于原煤,這充分說明煤被氧化后,煤中的甲基、低,而含氧基團的含量增加,此結(jié)論剛與兩種煤樣 FTIR 的分析結(jié)果相互于受到氧化作用,其含氧親水性基團 C=O、C-O 和 COOH 明顯增多,疏C 和 C-H 明顯減小,因而氧化煤的親水性較強,可浮性較差。氧化煤的可在于:親水性基團在礦漿中更容易與水分子吸附,煤粒表面被水覆蓋、包劑分子不能很好的與氧化煤表面進行吸附,氣泡也不能很好的粘附到氧化規(guī)的浮選工藝無法有效的浮選回收氧化煤。
圖 4-6 氧化煤 XPS C1s 圖Figure 4-6 Oxidized coal XPS C1s curve表 4-2 煤樣的 C1s 分析Table 4-2 C1s analysis of coal samples煤樣 C-C 或 C-H/% C-O/% C=O/% COOH/%原煤 96.33 2.32 0.61 0.74化煤 65.83 21.01 7.73 5.43過 XPS Peak4.1 軟件,對以上各個基團相對含量的計算,計算結(jié)果為表 4-2原煤主要以 C-C 和 C-H 鍵形式存在,其含量高達(dá) 96.33%,而 C=O、C-O 和 的含量很少,幾乎可以忽略。煤進過氧化后 C=O、C-O 和-COO 基團的含量明其中 C-O 基團較原煤提高了 18.69%,在原煤中幾乎沒有的 C=O、- COOH 基增加了 7.08%和 4.69%。在 FTIR 中也可以看出,氧化煤在 1075 cm-1處吸收峰度遠(yuǎn)大于原煤的,恰好印證了氧化煤和原煤 XPS 圖譜中,氧化煤中 C-O 基團
太原理工大學(xué)碩士研究生學(xué)位論文XPS 則采用 X 射線達(dá)到煤粒表面,激發(fā)煤表面的電子躍遷;并不受顏色、透光度等素的影響因此在測試煤表面性質(zhì)使 XPS 測試精度更高、更準(zhǔn)確,尤其對于那些含量少的基團優(yōu)勢更明顯,所以說氧化煤中含有 C=O 和 COOH 基團。4.3 接觸角測定結(jié)果采用水滴發(fā)測量原煤和氧化煤的接觸角,測量結(jié)果如圖所示,圖 4-7 和圖 4-8為水滴與原煤和氧化煤的接觸角隨著時間的變化趨勢。原煤在 1s 時的接觸角約為 在 10s 時為 81.4°,接觸角的大小幾乎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氧化煤的接觸角隨時變化而減小,在剛接觸的時候約為 42°,但在 5s 后趨于穩(wěn)定,約為 30°。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賀祚仁;平朔礦區(qū)安太堡2號露天礦的風(fēng)氧化煤[J];煤田地質(zhì)與勘探;1990年04期
2 朱長勇;楊建國;周游;;太西氧化煤強化浮選研究[J];潔凈煤技術(shù);2018年S1期
3 林玉清,林麟,徐長江,付才國;對改善氧化煤泥表面疏水性藥劑的研究[J];選煤技術(shù);2001年01期
4 李似欣,張桂珍,曹重遠(yuǎn),楊秋水;氧化煤油的組成分析[J];華東石油學(xué)院學(xué)報(自然科學(xué)版);1986年02期
5 孫偉濤;胡瑩;;風(fēng)氧化煤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特征[J];中國煤炭地質(zhì);2018年S2期
6 ;聲波輻射對氧化煤浮選性的作用(G92101780)[J];煤質(zhì)技術(shù);1994年05期
7 李明德;王純善;錢止能;;氧化煤油的捕收性能[J];中南礦冶學(xué)院學(xué)報;1956年02期
8 陳斌;;風(fēng)氧化煤浮選預(yù)處理優(yōu)化研究[J];煤礦現(xiàn)代化;2019年03期
9 張濤;;氧化煤油的制備及其浮選效果[J];煤炭技術(shù);2015年06期
10 顧磊磊;楊基和;徐鴿;;氧化煤蠟制備車用乳液的研究[J];精細(xì)石油化工;2016年05期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3條
1 夏文成;太西氧化煤難浮機理及其可浮性改善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xué);2014年
2 姚菁華;褐煤的微生物解聚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xué);2014年
3 張圓圓;煤矸石燃燒特性及影響機制研究[D];山西大學(xué);201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韻濤;氧化煤油的制備及在氧化煤浮選中的作用機理[D];太原理工大學(xué);2019年
2 張博;氧化煤拋光研磨改善浮選半工業(yè)試驗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xué);2018年
3 楊向豐;氧化煤油的制備及其在低階煤浮選中的應(yīng)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xué);2018年
4 康倩楠;兩渡氧化煤的表面性質(zhì)及浮選機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xué);2018年
5 馬壯;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對氧化煤吸附及浮選行為的影響[D];太原理工大學(xué);2018年
6 董佳偉;表面活性劑對高灰氧化煤浮選行為影響及機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xué);2017年
7 吳廣玲;氧化煤泥浮選藥劑優(yōu)化與機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xué);2013年
8 郝盼;褐煤和氧化煤對表面活性劑CTAB吸附作用及其潤濕性改性[D];太原理工大學(xué);2014年
9 王之春;氧化煤中腐植酸提取及浮選抑制作用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xué);2016年
10 栗褒;界面潤濕性調(diào)控對氧化煤浮選的促進作用[D];太原理工大學(xué);2016年
本文編號:28858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885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