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昆侖銀石山地區(qū)遙感地質解譯及礦化蝕變信息提取
【學位授予單位】:西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P627
【圖文】:
西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要的地質信息要做出相應的野外記錄。研究區(qū)處于高海拔艱險區(qū),自然地理條件惡劣,一些地方難以涉足,可以對臨近區(qū)域同類的地質單元進行驗證,這樣以來野外工作難以涉及的區(qū)域能夠更好地進行預測,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4)室內成果整合結合野外實測數據和前人研究成果,綜合分析研究后,對研究區(qū)地層及構造信息補充和修整,建立更為準確的地質解譯標志,完善 1:5 萬遙感地質解譯圖,最大限還原研究區(qū)地質信息,能夠為最終的地質圖、區(qū)域地質報告等提供遙感技術的支并且能夠總結出一套高海拔艱險區(qū) 1:5 萬地質填圖方法。 技術路線
8圖 2-1 研究區(qū)交通位置圖區(qū)的平均海拔大于 4800 米,北部地形切割強烈,山脊多呈鋸齒狀,河谷多為或深而窄的嶂谷,海拔多在 5000 米以上,研究區(qū)北部河流、湖泊相對較、冬銀山河流比較發(fā)育,在 6-8 月份車輛通行困難。銀水湖一帶有多處高研究區(qū)南部己跨入可可西里地區(qū)湖泊濕地。研究區(qū)內交通條件極差,區(qū)內谷坡分布的天然簡易道路,在 4-10 月可季節(jié)性通行。其他無簡易公路區(qū)灘中探索性開路,極易陷車。研究區(qū)屬于東昆侖高山區(qū),氣勢磅礴的昆侖南部,構成青藏高原的北緣。研究區(qū)處于高原高寒山區(qū),自然條件非常惡 月至次年 3 月,由于大雪封山不能從事任何生產活動。
.2 區(qū)域地質概況2.1 構造研究區(qū)位于昆侖地塊與巴顏喀拉板塊的接合地帶,北面為塔里木地塊,北東面為木微型地塊早古生代祁漫塔格褶皺帶。研究區(qū)早古生代為原特提斯的弧后盆地(潘,1999),而原特提斯則于奧陶紀至志留紀隨著洋殼的消減而逐漸消亡。石炭紀早弧后盆地的基礎上進一步裂開成洋(古特提斯洋),形成南面巴顏喀拉板塊與北面復合造山帶和昆中地塊。石炭紀晚期至二疊紀向北消減,于二疊紀晚期昆南復合造與巴顏喀拉板塊產生。懪鲎玻笱笙。三疊紀時研究區(qū)南面巴顏喀拉板塊上前陸盆地及其后轉化而成的裂陷海槽。三疊紀末,由于巴顏喀拉海槽的褶皺回返,研究區(qū)脫離了海洋環(huán)境。由于在侏羅紀及古近紀發(fā)生了兩次陸內裂陷,研究區(qū)形成陷盆地。晚新生代開始作為青藏高原北緣的一部分強烈整體抬升和差異隆升,并發(fā)幾次較強烈的火山活動(柏道遠等,2003)(圖 2-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家軍;孫天柱;汪子杰;王永魁;胡兵;聶陽;;遙感地質解譯的應用與工作方法——以內蒙六戶1∶5萬區(qū)域礦產地質調查項目為例[J];山東國土資源;2016年12期
2 郭琳;;靈丘遙感地質解譯[J];華北國土資源;2017年02期
3 郭奇奇;李志軍;李武毅;趙潤東;;資源一號衛(wèi)星04星數據在西藏假學地區(qū)地質礦產調查遙感地質解譯中的應用[J];地質論評;2017年S1期
4 高民;黃賢芳;;密度分層組合合成技術及影象地質解譯[J];鈾礦地質;1987年02期
5 蔣保林 ,魏東源 ,許安;哈巴河地區(qū)遙感資料地質解譯及該區(qū)成礦性探討[J];地質地球化學;1989年05期
6 楊日輝;;遙感地質解譯方法在從莞高速公路惠州段的應用[J];廣東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7 丁輝;蔣啟明;;現(xiàn)代科技革命對遙感地質解譯技術影響與促進[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年32期
8 杜海濤;;哈吐山地區(qū)遙感地質解譯與蝕變信息分析[J];民營科技;2016年10期
9 梁亮;;遙感地質解譯方法淺析[J];新疆有色金屬;2014年S1期
10 郭勁松;川東南地區(qū)影象特征及1/5千目視地質解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J];成都地質學院學報;198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楊武年;廖崇高;濮國梁;徐強;于慶文;徐凌;;3S技術支持下的遙感圖像地質解譯三維可視化及影像動態(tài)分析[A];第十四屆全國遙感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2 史鵬會;王躍峰;;新疆西昆侖于田地區(qū)金、銅多金屬礦遙感找礦預測研究[A];河南地球科學通報2011年卷(下冊)[C];2011年
3 王華林;王紀強;;沂沭斷裂帶北段活動構造遙感地質解譯與檢驗[A];第四屆“測繪科學前沿技術論壇”論文精選[C];2012年
4 陶碩仁;吳江;何素梅;;粵西北衛(wèi)片地質解譯及控巖構造體系的初步分析[A];中國地質科學院宜昌地質礦產研究所文集(13)[C];1988年
5 劉歡;朱谷昌;胡杏花;李智峰;鄭緯;;遙感技術在青海省賽什塘成礦帶找礦預測中的應用[A];中國遙感應用協(xié)會2010年會暨區(qū)域遙感發(fā)展與產業(yè)高層論壇論文集[C];2010年
6 閆清華;;西藏山南某礦區(qū)音頻大地電磁測深試驗剖面的地質解譯[A];第十五屆全國數學地質與地學信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6年
7 周鑫;;一種基于多特征波段巖土層次分類識別方法[A];第十屆全國數學地質與地學信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8 馬國祥;王之晟;張小軍;孫明坤;;淺析地面伽瑪總量測量在淺覆蓋區(qū)地質填圖中的作用[A];中國地質學會2015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下冊)[C];201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李海廣 劉濤 王宏利;武警黃金四支隊一區(qū)調試點項目成果顯著[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5年
2 李海廣 劉濤 王宏利;內蒙古1∶5萬區(qū)調項目成果豐碩[N];中國礦業(yè)報;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許帥帥;東昆侖銀石山地區(qū)遙感地質解譯及礦化蝕變信息提取[D];西北大學;2019年
2 王依可;新疆西準噶爾哈圖山一帶遙感地質解譯及礦化蝕變信息提取研究[D];長安大學;2018年
3 張子鳴;多層次遙感地質解譯體系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2年
4 王旭;國產高空間分辨率影像在地質解譯中的應用研究[D];長安大學;2013年
5 胡迎;廣西田林—大新地區(qū)遙感地質解譯及錳礦蝕變信息提取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6 黃祥;貴州省興義地區(qū)遙感地質解譯及礦化蝕變信息提取[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7 郭嬌;貴州省道真縣隆興—大竹園地區(qū)遙感地質解譯及鋁土礦化異常信息提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6年
8 王華英;基于IRP的地質解譯空間數據庫設計與實現(xiàn)[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7年
9 周云帆;黔東南施秉地區(qū)遙感地質解譯與構造解析[D];成都理工大學;2017年
10 張夏青;基于遙感地質解譯和蝕變信息提取的找礦區(qū)預測[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年
本文編號:274744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747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