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子圩銅鉬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成因及找礦方向
【圖文】:
礦集區(qū)自西向東分布銅官山、獅子山、新橋頭、鳳凰山和沙灘角礦田。其中沙灘腳礦田位于銅陵礦集區(qū)的東部(圖2-1a)。沙灘腳礦田內(nèi)主要出露志留系~第四系地層,巖性主要為砂巖、灰?guī)r和頁巖。礦田內(nèi)構造較為復雜,其中戴公山背斜和新屋里復向斜為主要控礦構造。礦田出露巖體由石英二長閃長巖和花崗閃長巖,其中花崗閃長巖與成礦作用密切相關,金子圩礦區(qū)位于沙灘腳礦田西部。圖 2-1 銅陵沙灘角礦田位置(a)和地質圖1(b)金子圩礦區(qū)發(fā)育二疊系~侏羅系和第四系地層。構造復雜,,北東向的斷裂(圖2-2)和新屋里復向斜(圖 2-1b)為主要控礦構造。巖體出露面積大,巖性為灘腳花崗閃長巖。1據(jù)銅陵幅 1:20 萬地質圖、戴家匯幅 1:5 萬地質圖改繪,2005
北東向的斷裂(圖2-2)和新屋里復向斜(圖 2-1b)為主要控礦構造。巖體出露面積大,巖性為灘腳花崗閃長巖。1據(jù)銅陵幅 1:20 萬地質圖、戴家匯幅 1:5 萬地質圖改繪,2005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9
【分類號】:P618.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謝曉娟;;探討鉛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方法[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7年04期
2 王子龍;蔡永豐;;廣西姑婆山地區(qū)錫多金屬礦床成礦物質來源探討[J];世界有色金屬;2016年06期
3 謝曉衛(wèi);趙生龍;項佰萬;魯生彪;;派-布拉克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礦規(guī)律[J];城市地理;2017年16期
4 王永慧;加拿大發(fā)現(xiàn)新的多金屬礦床[J];有色冶煉;1997年04期
5 朱錫濤;;蘇州潭山多金屬礦床中銀的賦存形式、成礦作用及礦相研究(摘要)[J];江蘇地質;1987年04期
6 張國林;蔡宏淵;;廣西大廠錫多金屬礦床成因探討[J];地質論評;1987年05期
7 江鵬程;;郴縣紅旗嶺錫多金屬礦床特征[J];湖南地質;1987年04期
8 周懷陽;徐克勤;葉俊;陳諸麒;;廣西大廠層控錫石—硫化物多金屬礦床的地質特征及形成機制探討[J];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87年03期
9 李公照;;各國多金屬礦床的開發(fā)[J];國外采礦技術快報;1987年18期
10 周天苗;許金坤;夏安寧;趙炎明;;浙江龍泉烏岙多金屬礦床微量元素特征的研究[J];浙江國土資源;1988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晨夢;丁楓;;西藏班戈縣拉青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A];資源環(huán)境與地學空間信息技術新進展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6年
2 張世奎;蘇航;陶志華;;都龍錫鋅多金屬礦床控礦因素及成因的再認識[A];云南省有色地質局建局60周年學術論文集[C];2013年
3 於崇文;岑況;龔慶杰;徐德義;王玉榮;沈鏞立;陸琦;;柿竹園超大型鎢-多金屬礦床的成礦復雜性研究[A];中國礦物巖石地球化學學會第九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3年
4 葉暉;魏全民;陳建設;;西藏甲馬銅鉛多金屬礦床成因探討[A];第八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5 南卡俄吾;李文淵;賈群子;李金超;孔會磊;栗亞芝;代巖;;哈西亞圖鐵多金屬礦床控礦因素分析[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1西北地區(qū)重要成礦帶成礦規(guī)律與找礦突破分會場[C];2013年
6 魏均啟;邊智虹;王芳;朱丹;;鄂東南地區(qū)矽卡巖多金屬礦床矽卡巖礦物組合特征及意義[A];第四屆全國青年地質大會摘要集[C];2019年
7 邵飛;許健俊;;鵝公山火山盆地鈾多金屬礦床類型歸屬探討[A];中國核科學技術進展報告(第四卷)——中國核學會2015年學術年會論文集第1冊(鈾礦地質分卷、鈾礦冶分卷)[C];2015年
8 楊濤;宋忠寶;李智明;陳向陽;彭中發(fā);曹德智;;青海它溫查漢西鐵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模式[A];中國地質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匯編——S11西北地區(qū)重要成礦帶成礦規(guī)律與找礦突破分會場[C];2013年
9 張富鐵;汪禮明;;大寶山多金屬礦床硫、鉛同位素地球化學研究[A];第二屆全國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武廣;陳毓川;陳公正;劉瑞麟;李鐵剛;武利文;章培春;;大興安嶺南段錫多金屬礦床成礦時代及成因[A];第八屆全國成礦理論與找礦方法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文集[C];201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熊念旭;臨武發(fā)現(xiàn)特大型銣多金屬礦床[N];中國礦業(yè)報;2017年
2 樓江東;浙江探明一超大型鈧多金屬礦床[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1年
3 通訊員 祝漢國 馬文軍 記者 常世榮;沽源開發(fā)特大型鈾鉬多金屬礦床[N];河北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4 樊廣月 李海濤;武警黃金四支隊新近探明8萬噸多金屬富礦[N];解放軍報;2009年
5 記者 趙臘平;浙江首次探明一超大型鈧多金屬礦床[N];中國礦業(yè)報;2011年
6 通訊員 湯麗玲 特約記者 王路闊;多金屬礦床異常結構模型技術流程建立[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4年
7 于嘉;內(nèi)蒙古東部發(fā)現(xiàn)一大型多金屬礦床[N];中國礦業(yè)報;2011年
8 記者 滕艷 特約記者 徐叢榮;建立粵西陽春盆地多金屬礦床成礦系列[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5年
9 孫建軍;氧化鉬多金屬礦床終綜合利用[N];中國國土資源報;2012年
10 記者 譚志文 通訊員 李學鋒;瑤崗仙裕新多金屬礦床技改項目奠基[N];郴州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海濤;西藏則學地區(qū)多金屬礦床成因及找礦方向[D];中國地質大學;2018年
2 談樹成;個舊錫-多金屬礦床成礦系列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4年
3 張歡;個舊超大型錫多金屬礦床地球化學及成因[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4 司榮軍;云南省富樂分散元素多金屬礦床地球化學研究[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學研究所);2005年
5 葉水盛;綜合信息礦產(chǎn)預測系統(tǒng)在內(nèi)蒙古大興安嶺東南部多金屬礦床密集區(qū)預測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6 孫興國;內(nèi)蒙古龍頭山Ag-Pb-Zn多金屬礦床成礦模式及找礦模型[D];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年
7 趙震宇;云南省馬關縣都龍鋅錫多金屬礦床—巖漿作用及礦床成因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7年
8 豆松;云南鶴慶爐坪鉛多金屬礦床成礦作用與成礦預測[D];中南大學;2014年
9 來守華;湖南香花嶺錫多金屬礦床成礦作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4年
10 李關清;西藏扎西康銻硫鹽多金屬礦床成礦機制與區(qū)域成礦潛力評價[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芝君;安徽金子圩銅鉬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成因及找礦方向[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
2 任倩;閩西南大排鐵多金屬礦床流體包裹體特征及成礦作用探討[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
3 劉哲;西藏拖浪拉鎢鉬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與成因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
4 蔣昊原;內(nèi)蒙古邊家大院錫多金屬礦床成礦作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9年
5 繆華清;西藏扎西康礦集區(qū)錯那洞鈹多金屬礦床地質特征及成因探討[D];成都理工大學;2018年
6 晏星星;江西蓮花芯銅(鉬)多金屬礦床地質地球化學特征[D];東華理工大學;2017年
7 鄭宇舟;云南新歧鎢錫多金屬礦床成礦作用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8 宣璞琰;贛中地區(qū)大王山鎢多金屬礦床流體包裹體特征及其地質意義[D];東華理工大學;2017年
9 尚立志;江西朱溪地區(qū)銅鎢多金屬礦床勘查模型及找礦靶區(qū)預測[D];東華理工大學;2017年
10 席偉杰;山西代縣灘上鉬多金屬礦床學研究[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3年
本文編號:27016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2701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