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VA的我國煤炭上市公司并購績效分析
本文選題:煤炭上市公司 + EVA; 參考:《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2017年碩士論文
【摘要】:在我國產(chǎn)業(yè)結構政策的調(diào)整下,煤炭上市公司并購活動正在不斷展開。煤炭是我國重要的戰(zhàn)略能源,煤炭工業(yè)發(fā)展“十一五”規(guī)劃中強調(diào)煤炭工業(yè)發(fā)展的主要任務包括培育大型煤炭企業(yè)集團、建設大型煤炭基地、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礦,“十二五”規(guī)劃中,第一項任務就是推進煤礦企業(yè)的兼并重組。自2006年至2015年這十年,煤炭企業(yè)并購活動數(shù)量急劇增長,規(guī)模上也在不斷擴大,成為公眾及政府較為關注的問題。以此為背景,本文對煤炭上市公司并購方績效進行研究。本文主要采用了規(guī)范分析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首先歸納了國內(nèi)外關于并購績效評價的研究文獻,奠定理論基礎,然后采用調(diào)整后的超額經(jīng)濟增加值作為績效的評價指標,考察我國2006年初至2015年底煤炭上市公司并購前與并購后的績效變化,并運用引入虛擬變量后的回歸方程,進一步分析并購活動是否對績效產(chǎn)生了可觀的影響,進而提出改善煤炭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建議。通過對超額經(jīng)濟增加值EVAPC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xiàn)并購之后的兩年的平均超額經(jīng)濟增加值超過了前兩年的平均值,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資產(chǎn)收購案例要比股權收購案例的并購績效好,而且以股票支付要比用現(xiàn)金支付會對企業(yè)的績效產(chǎn)生更為有利的影響因素,同時若是關聯(lián)交易,會進一步促進經(jīng)營狀況的改善。而通過引入虛擬變量進行實證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煤炭上市公司并購活動對績效的影響度很小,總體上是負影響,主要原因在于并購活動的盲目性及企業(yè)資源整合能力差,對績效產(chǎn)生主要影響的仍是并購前企業(yè)已存在的既定因素。進一步研究不同并購類型的回歸方程,結論為資產(chǎn)收購及關聯(lián)方并購下的變量均不顯著,無法做出并購活動對企業(yè)績效產(chǎn)生影響的判斷,而股權收購、非關聯(lián)方之間的并購活動會對績效產(chǎn)生負影響,現(xiàn)金支付的并購活動會對主并購方產(chǎn)生顯著不利影響因素,而以股票支付則相反。最后提出改善煤炭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建議:首先理性做并購決策,合理制定計劃;合理選擇支付手段,實現(xiàn)結構優(yōu)化;加強對關聯(lián)方并購監(jiān)管,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fā)展;積極委托中介機構,為決策提供有價值參考。
[Abstract]:Under the adjustment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policy, M & A activities of coal listed companies are unceasing. Coal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energy source in China. The main tasks of coal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the 11th Five-Year Plan include cultivating large coal enterprise groups, building large coal bases, integrating and transforming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al mines.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the first task is to promote the merger and reorganization of coal mining enterprises. During the decade from 2006 to 2015, the number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in coal enterprises has increased sharply and the scale has been expanding, which has become a concern for the public and the government. Against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M & A performance of coal listed companies. This paper mainly adopts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ombining normative analysis with empirical analysis. Firstly, it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literature on M & A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establish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Then we use the adjusted excess economic added value as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dex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changes of coal listed companies before and after M & A from the beginning of 2006 to the end of 2015, and use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virtual variables. Further analysis whether M & A activiti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performance, and then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M & A performance of coal listed companies. Through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excess economic added value (EVAPC), it is found that the average excess economic added value of the two years after merger and acquisition exceeds the average of the previous two years. Further study shows that asset acquisition cases have better M & A performance than equity acquisition cases, and that stock payment will have a more favorable effect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than cash payment, and if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business condition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virtual variables for empir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impact of M & A activiti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al companies is very small, the overall impact is negative, mainly due to the blindness of M & A activities and the poor ability of enterprise resources integration. The main effect on the performance is still the pre-M & A established factors. The regression equ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 & A are further studied. The conclusion is that the variables under asset acquisition and related party M & A are not significant, so it is impossible to judge the impact of M & A activities on enterprise performance. M & A activities between non-affiliated parties will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performance. M & A activities in cash payment will have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the main M & A party, whereas stock payment will be the opposite.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M & A of coal listed companies: firstly, rational decision of M & A, rational formulation of plan, reasonable choice of payment means, realization of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related parties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apital market; Actively entrust intermediary organizations to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 for decision-making.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經(jīng)貿(mào)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F426.21;F406.7;F271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箴;;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監(jiān)管淺析[J];煤炭經(jīng)濟研究;2011年04期
2 丁鑫;;并購重組仍將是2014年的一道風景線[J];四川水泥;2014年03期
3 郭樹華;高瓊?cè)A;張峻;;中國有色金屬行業(yè)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研究[J];思想戰(zhàn)線;2012年01期
4 李淑珍;中國上市公司并購中的制約因素[J];北京服裝學院學報;2001年02期
5 傅賢治;徐波;;基于DEA的我國醫(yī)藥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J];西安財經(jīng)學院學報;2012年04期
6 何曉瑩;牛霞;;中國醫(yī)藥上市公司并購績效分析[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09年15期
7 都玉嬌;馬海燕;;醫(yī)藥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實證分析[J];現(xiàn)代商業(yè);2013年12期
8 李雙杰;尹遜雅;;中國鋼鐵業(yè)上市公司并購中盈余管理研究—基于效率視角[J];數(shù)理統(tǒng)計與管理;2012年05期
9 張仕元;醫(yī)藥上市公司并購十年[J];新財經(jīng);2003年07期
10 李棟華;邱嵐;卞鷹;;中國醫(yī)藥上市公司并購績效衡量——基于DEA的分析[J];改革與戰(zhàn)略;2008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胥朝陽;;上市公司并購的投資視角分析[A];會計理論研究——湖北省會計學會1996—2002年優(yōu)秀會計論文集[C];2002年
2 李麗華;高英;;我國上市公司并購中有關問題分析[A];“銀座杯”征文及“現(xiàn)代產(chǎn)權制度改革”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李麗華;高英;;我國上市公司并購中有關問題分析[A];“銀座杯”現(xiàn)代企業(yè)產(chǎn)權制度改革征文集[C];2004年
4 金永紅;薛婷婷;王暉軍;;金融類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A];中國經(jīng)濟60年 道路、模式與發(fā)展: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經(jīng)濟、管理學科卷[C];2009年
5 陶洄洄;應益榮;;上市公司并購方式的“路徑依賴”分析[A];第十屆中國青年信息與管理學者大會論文集[C];2008年
6 劉秉力;;淺析我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監(jiān)管[A];科學時代——2014科技創(chuàng)新與企業(yè)管理研討會論文集下(企業(yè)管理)[C];2014年
7 金山;陳盈如;;上市公司并購重組中法律與財務會計對接評析[A];第三屆中國律師論壇論文集(實務卷)[C];2003年
8 韋省民;張愛榮;;上市公司并購績效持續(xù)性研究[A];2004年中國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9 袁立;徐煥迪;;我國上市公司并購成敗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A];2012管理創(chuàng)新、智能科技與經(jīng)濟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李志學;彭艷;;上市公司并購績效差量分析模型及應用[A];2007年度中國總會計師優(yōu)秀論文選[C];2008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侯捷寧;上市公司并購重組須上報方案概況表[N];證券日報;2008年
2 ;滬深證交所積極推動上市公司并購重組[N];經(jīng)濟日報;2009年
3 本報記者 王宏斌;湖北今年力抓上市公司并購重組[N];上海證券報;2009年
4 本報記者 常艷軍;上市公司并購重組走上“陽光”大道[N];經(jīng)濟日報;2012年
5 本報實習記者 毛建宇 本報記者 申屠青南;65家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申請在審[N];中國證券報;2012年
6 深圳商報記者 傅盛寧;上市公司并購大幅增加[N];深圳商報;2013年
7 本報記者 郭釔杉;分道制揮鞭上市公司并購重組[N];中華工商時報;2013年
8 本報記者 黃瑩穎;上市公司并購井噴[N];中國證券報;2013年
9 麻毓筠;我市一軟件高新技術企業(yè)首次獲得上市公司并購[N];太原日報;2014年
10 本報記者 萬晶;上市公司并購重組涉及發(fā)行股份仍需核準[N];中國證券報;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周箴;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監(jiān)管體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2 王軍;四川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動因、模式與績效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9年
3 楊曉嘉;上市公司并購績效及其優(yōu)化問題研究[D];湖南大學;2007年
4 田滿文;中國上市公司并購的效率評價與制度優(yōu)化研究[D];東北大學;2010年
5 鄒斌;我國上市公司并購方式的博弈分析[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6年
6 周軍;資本結構對上市公司并購中代理問題的影響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7 黃興孿;中國上市公司并購動因與績效研究[D];廈門大學;2009年
8 彭源波;農(nóng)業(yè)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12年
9 安英莉;煤炭全生命周期環(huán)境行為及其對土地資源的影響[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7年
10 王燕妮;經(jīng)濟附加值(EVA)的理論方法與企業(yè)應用研究[D];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200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彭靜;我國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研究[D];重慶大學;2008年
2 馬德坤;我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評價研究[D];燕山大學;2011年
3 陳穎;中國上市公司并購實證研究[D];西南財經(jīng)大學;2000年
4 高吟;我國上市公司并購方式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6年
5 吳英;我國上市公司并購效應實證研究[D];蘇州大學;2006年
6 劉恩舉;上市公司并購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和對策探討[D];廈門大學;2002年
7 蔡恒培;我國證券類上市公司并購中的財務風險管理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5年
8 陳妍;上市公司并購重組的市場化改革之法律制度完善[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年
9 黃言;中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實證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5年
10 林國寬;事務所應對上市公司并購審計風險措施研究[D];首都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19431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194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