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鋅硫化礦分離工藝技術研究進展
本文選題:硫化礦 切入點:銅鋅分離 出處:《金屬礦山》2017年08期
【摘要】:針對復雜難分選銅鋅硫化礦石利用困難的現(xiàn)狀,概述了近幾年來銅鋅硫化礦分離的相關研究與進展,主要介紹了銅鋅浮選分離工藝與藥劑及選冶聯(lián)合技術等3方面內容。研究認為:對于銅鋅礦物嵌布粒度較粗、嵌布關系不很密切、銅鋅礦物可浮性差異較大的銅鋅硫化礦石,適合采用優(yōu)先浮銅再浮鋅的優(yōu)先浮選流程處理。對于銅鋅礦石礦物組成復雜,銅、鋅氧化率較高,銅鋅礦物共生關系致密,嵌布粒度極細,單體解離困難的銅鋅硫化礦石,一般采用混合浮選再分離工藝流程處理,在銅鋅分離前對銅鋅混合精礦進行再磨往往有利于銅鋅分離。研制像MBT一樣對黃銅礦、閃鋅礦浮選性能差異較大的新型、高效捕收劑是實現(xiàn)銅鋅分離的重要手段。在鋅礦物抑制劑研制方面,不僅要考慮浮選分離時鋅礦物的抑制效果,還必須綜合考慮鋅礦物在后續(xù)浮選時的活化問題。對于普通物理選礦方法難以回收利用的銅鋅硫化礦石,采用混浮預富集再濕法或火法冶金工藝分離、回收銅鋅等有價金屬的方法是解決此類資源開發(fā)利用的有效方法。
[Abstract]: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mplex and difficult separation of copper and zinc sulphide ores, the related research and progress in the separation of copper and zinc sulphide ores in recent years are summarized.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ree aspects of copper and zinc flotation separation technology, combined technology of reagent and metallurgy, etc. It is considered that copper and zinc sulphide ores with coarser grain size, less close distribution relation and greater floatability of copper and zinc ores are studied. For the copper-zinc sulfide ores with complex mineral composition, high oxidation rate of copper and zinc, dens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per and zinc ore, fine intercalation granularity and difficulty in monomer dissociation, the copper zinc sulfide ore is suitable for the preferential flotation process of copper and zinc floatation. The regrinding of copper and zinc mixed concentrate before the separation of copper and zinc is usually beneficial to the separation of copper and zinc, and a new type of flotation property of sphalerite, which is similar to MBT for chalcopyrite, has been developed. High efficiency collector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alize the separation of copper and zinc. In the development of zinc mineral depressants, not only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zinc minerals in flotation separ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e activation of zinc minerals in subsequent flotation. For copper and zinc sulphide ore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be recovered by ordinary physical processing, mixed flotation preconcentration and rehydration or pyrometallurgical process are used to separate copper and zinc sulphide ores. The method of recovering valuable metals such as copper and zinc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solve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such resources.
【作者單位】: 昆明理工大學國土資源工程學院;省部共建復雜有色金屬資源清潔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
【基金】:云南省科技廳人培項目(編號:KKSY201563041)
【分類號】:TD952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硫化礦電位調控浮選理論與實踐的應用[J];黃金科學技術;2002年04期
2 ;“硫化礦電位調控浮選理論與實踐”的應用[J];有色礦山;2002年02期
3 Ishiung.J.Wu;EdwinJ.Mahaffey;朱小榮;;美國亞利桑那州塊狀硫化礦床土壤中汞的地球化學[J];國外地質勘探技術;1981年07期
4 徐仲榆;;黃藥與硫化礦的作用機理[J];中南礦冶學院學報;1956年02期
5 石大新;趙萬來;晨洋;;中國銅、鉛、鋅復雜硫化礦的選礦[J];國外金屬礦選礦;1981年03期
6 柳衡琪;《硫化礦浮選》[J];礦冶工程;1986年02期
7 陳藎 ,朱建光;《有色金屬硫化礦選礦》[J];礦冶工程;1988年03期
8 張興仁;;第二屆國際硫化礦浮選討論會[J];礦產綜合利用;1990年03期
9 曾小林;;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硫化礦中的銀含量[J];中國鎢業(yè);1991年06期
10 ;硫化礦浮選電化學國際學術會在長沙召開[J];化工礦物與加工;2000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譚月珍;陳錦全;周德炎;陳志文;;硫化礦全浮選的工藝探索與改進[A];2009年金屬礦產資源高效選冶加工利用和節(jié)能減排技術及設備學術研討與技術成果推廣交流暨設備展示會論文集[C];2009年
2 ;硫化礦電位調控浮選理論與實踐[A];廣東省材料研究學會部分單位會員成果匯編[C];2005年
3 崔禮生;于永江;;微波在硫化礦中的應用[A];第十屆全國粉體工程學術會暨相關設備、產品交流會論文專輯[C];2004年
4 吳熙群;李世倫;李成必;楊菊;;西藏玉龍銅礦硫化礦資源開發(fā)利用原則方案探討[A];西部礦產資源開發(fā)利用與保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5 郎彩虹;邵致遠;;降低銅綠山礦硫化礦浮選黃藥單耗的生產實踐[A];第五屆全國礦山采選技術進展報告會論文集[C];2006年
6 周兵仔;孫傳堯;王福良;;電化學控制浮選及其研究現(xiàn)狀[A];有色金屬工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7 方楚平;紀國平;;硫化礦表面污染及預防方法探討[A];2010(南昌)中西部第三屆有色金屬工業(yè)發(fā)展論壇論文集[C];2010年
8 馬鳳鐘;鄭存柱;王國盛;;開采硫化礦床的污染治理研究[A];第六屆全國采礦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9 劉利軍;李繼壁;衛(wèi)亞儒;;某銅鋅硫化礦銅鋅分離工藝研究[A];2010'中國礦業(yè)科技大會論文集[C];2010年
10 馬少健;楊金林;張紅梅;;硫化礦冶金煙灰中鐵礦物回收試驗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粉體工程及礦產資源高效開發(fā)利用研討會論文專輯[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何紅兵;復雜銅鉛鋅硫化礦選礦難題獲突破[N];中國化工報;2009年
2 盛曉明;金屬硫化礦分離技術獲突破[N];中國化工報;2009年
3 記者 唐愛平 通訊員 張燎原;復雜銅鉛鋅硫化礦選礦難題獲重大突破[N];湖南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潤清;利用工業(yè)廢棄物合成選礦藥劑及其在銅鉛鋅鐵硫化礦浮選中的作用機制[D];中南大學;2010年
2 何名飛;滇東南含錫難處理鉛鋅礦選礦關鍵技術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3 李俊旺;會澤鉛鋅硫化礦浮選過程分流分速的動力學研究[D];東北大學;2012年
4 焦芬;復雜銅鋅硫化礦浮選分離的基礎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5 李宏煦;硫化礦細菌浸出過程的電化學機理及工藝研究[D];中南大學;2001年
6 張芹;鉛銻鋅鐵硫化礦電化學浮選行為及表面吸附的研究[D];中南大學;2004年
7 熊道陵;黃原酸基有機抑制劑的設計合成及其與鋅鐵硫化礦相互作用機理研究[D];中南大學;2006年
8 孫永峰;基于柱—機聯(lián)合的硫化礦分級浮選研究[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2年
9 孫偉;高堿石灰介質中電位調控浮選技術原理與應用[D];中南大學;2001年
10 徐斌;黝銅礦型銅鉛鋅硫化礦浮選新藥劑及其綜合回收新工藝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統(tǒng)坤;銅鎳硫化礦表面氧化電化學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5年
2 解志鋒;某含砷硫化礦硫砷分離試驗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5年
3 羅朝艷;大廠銅坑鋅銅礦高效回收的浮選工藝研究[D];廣西大學;2015年
4 郭亮;云南麻栗坡低品位含硫含碳白鎢礦浮選技術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5 孫乾予;云南某銅鎳硫化礦選礦試驗研究[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4年
6 袁博云;硫化礦塵云爆炸強度與爆炸下限濃度試驗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6年
7 陳春飛;改性TiO_2光催化氧化硫化礦浮選捕收劑的研究[D];江西理工大學;2016年
8 楊曉娟;氧化亞鐵硫桿菌的生化兩極循環(huán)反應浸出硫化礦[D];蘭州大學;2008年
9 許志安;塘子凹礦段錫銅共生硫化礦選礦工藝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3年
10 王奉剛;思茅銅鋅硫化礦分離技術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68554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kuangye/1685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