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淀粉理化性質(zhì)的研究及通過基因工程提高稻米直鏈淀粉含量
本文關鍵詞:稻米淀粉理化性質(zhì)的研究及通過基因工程提高稻米直鏈淀粉含量
更多相關文章: 稻米品質(zhì) 直鏈淀粉含量 Wx RBE1 轉基因技術
【摘要】:改良稻米的蒸煮食用品質(zhì)已成為近年來我國水稻研究的熱點和重點,稻米的蒸煮食用品質(zhì)主要由直鏈淀粉含量(AC)決定。為了提高直鏈淀粉含量,目前主要通過兩種途徑:第一,誘導淀粉合成相關基因突變,從中選擇高直鏈淀粉含量的突變體;第二,利用轉基因的方法人工調(diào)控淀粉合成相關基因的表達,從而改變稻米淀粉的結構和組成,最終培育符合生產(chǎn)需求的水稻新品種。為了改良并提高現(xiàn)有水稻品種的直鏈淀粉含量,我們主要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本研究分別測定了5個不同AC品種稻米籽粒淀粉的理化性質(zhì),結果表明它們籽粒淀粉顆粒特征和糊化溫度都不相同。接下來我們對它們發(fā)育種子(開花后3、5、7天)的10個淀粉合成關鍵基因進行了Q-PCR檢測,結果表明,Wx、RBE1和RBE3在水稻發(fā)育中的種子中表達豐富且在不同品種間差異較大,其中Wx基因在發(fā)育中胚乳的表達豐度與AC值的大小呈正相關。2.本實驗室從通過Tilling篩選和基因測序一批經(jīng)EMS誘變后的中花11的突變體群體,鑒定出一個在BE Ⅱa (RBE4)基因的第四個外顯子上有一個G到A的單堿基突變的純和突變體,這個堿基的改變導致此處的氨基酸由絲氨酸(S)變?yōu)榱颂於0?N)。對BE Ⅱa基因進行蛋白質(zhì)結構域分析發(fā)現(xiàn),該突變位點位于蛋白質(zhì)的非保守區(qū)域中,接下來通過對中花11和突變體的BE Ⅱa基因做定量表達分析,結果也表明該基因表達量在二者之間并無明顯差異。對該突變體稻米淀粉的理化性質(zhì)檢測結果表明,該突變體的AC與野生型相比有一定程度增加,平均增加比例為4.97%,且突變體的糊化溫度類型也由原來野生型中等(70-74℃)變?yōu)榈偷?≤70℃)。對它們的淀粉顆粒進行電鏡掃描觀察發(fā)現(xiàn)突變體的淀粉顆粒與野生型相比變大且輪廓不明顯,此外它們的大小、形態(tài)相同且無規(guī)律,但排列較為緊湊。3.根據(jù)查閱的文獻資料以及我們前期的實驗結果,我們發(fā)現(xiàn)Wx、RBE1和RBE3這三個基因對水稻籽粒的直鏈淀粉含量影響較大。我們利用RT-PCR的方法,從秈稻品種IR36的未成熟種子中克隆到完整的水稻W(wǎng)x基因的cDNA編碼區(qū)、水稻胚乳特異性啟動子GluB1以及水稻淀粉分支酶基因RBE1基因片段。構建了Wx過表達與RBE1干涉結合的多基因復合表達載體,并以GluB1啟動子調(diào)控這兩個基因的轉錄表達。將構建好水稻多基因表達載體導入受體秈稻品種IR36ae (amylose extender),篩選鑒定陽性轉基因植株。
【關鍵詞】:稻米品質(zhì) 直鏈淀粉含量 Wx RBE1 轉基因技術
【學位授予單位】: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S511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文獻綜述11-25
- 1.1 稻米淀粉的組成與品質(zhì)評價11-14
- 1.1.1 稻米胚乳淀粉的組成11
- 1.1.2 稻米淀粉的組成11-12
- 1.1.3 稻米淀粉的結構12
- 1.1.4 稻米品質(zhì)評價12-14
- 1.2 淀粉的合成關鍵酶及其基因研究進展14-19
- 1.2.1 水稻淀粉的生物合成14
- 1.2.2 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AGPP)14-15
- 1.2.3 顆粒結合型淀粉合成酶(GBSS)15-16
- 1.2.4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16
- 1.2.5 淀粉分支酶(SBE)16-17
- 1.2.6 淀粉去分支酶(DBE)17
- 1.2.7 淀粉合成相關酶及基因概要17-19
- 1.3 基因工程改良稻米淀粉品質(zhì)研究進展19-20
- 1.4 與水稻直鏈淀粉含量相關的重要基因及其分子生物學研究進20-22
- 1.4.1 直鏈淀粉的用途20
- 1.4.2 Wx基因20-21
- 1.4.3 RBE3基因21
- 1.4.4 RBE1基因21-22
- 1.5 本文目的及意義22-25
- 1.5.1 水稻籽粒灌漿過程中淀粉合成關鍵酶活性與直鏈淀粉含量的關系23
- 1.5.2 基因工程改良稻米淀粉品質(zhì)23-25
- 第二章 水稻籽粒灌漿過程中淀粉合成相關基因與直鏈淀粉含量的關系25-39
- 2.1 實驗材料、試劑和儀器25-26
- 2.1.1 實驗材料25
- 2.1.2 實驗試劑25
- 2.1.3 實驗儀器25-26
- 2.2 實驗方法26-31
- 2.2.1 實驗材料的準備26
- 2.2.2 RNA的提取、純化和反轉26-29
- 2.2.3 水稻成熟種子直鏈淀粉含量測定29-30
- 2.2.4 稻米糊化溫度測定30-31
- 2.2.5 籽粒橫斷面掃描電鏡觀察31
- 2.3. 實驗結果31-37
- 2.3.1 實驗材料的觀察與鑒定31
- 2.3.2 理化性質(zhì)分析31-37
- 2.4 討論37-39
- 第三章 中花11BEⅡa純合突變體篩選與鑒定39-49
- 3.1 實驗材料和方法39
- 3.1.1 實驗材料39
- 3.1.2 實驗試劑及試劑盒39
- 3.1.3 實驗儀器39
- 3.2 實驗方法39-42
- 3.2.1 CTAB法提取葉片總DNA39
- 3.2.2 普通PCR反應39-40
- 3.2.3 高保真PCR反應40-41
- 3.2.4 瓊脂糖凝膠電泳41
- 3.2.5 水稻成熟種子直鏈淀粉含量測定41
- 3.2.6 稻米糊化溫度測定41
- 3.2.7 籽粒橫斷面掃描電鏡觀察41-42
- 3.3 結果與分析42-47
- 3.3.1 BEⅡa基因突變后對中花11農(nóng)藝性狀的影響42
- 3.3.2 BEⅡa突變體的Tilling篩選結果42-43
- 3.3.3 測序比對鑒定出BEⅡa基因的突變位點43-44
- 3.3.4 BEⅡa基因的蛋白質(zhì)功能域分析44-45
- 3.3.5 BEⅡa基因定量檢測45
- 3.3.6 突變體直鏈淀粉含量(AC)的變異45-46
- 3.3.7 突變體糊化溫度的變異46-47
- 3.3.8 淀粉顆粒電鏡掃面觀察47
- 3.4 討論47-49
- 第四章 基因工程提高稻米直鏈淀粉含量49-59
- 4.1 實驗材料49-50
- 4.1.1 植物受體材料49
- 4.1.2 質(zhì)粒和菌株49
- 4.1.3 實驗所用培養(yǎng)基及配方49-50
- 4.2 實驗方法50-52
- 4.2.1 Wx基因過表達載體的構建50
- 4.2.2 RBE1 RNAi載體構建50-51
- 4.2.3 遺傳轉化及陽性植株鑒定51-52
- 4.3 結果與分析52-56
- 4.3.1 植物受體材料的鑒定53-55
- 4.3.2 淀粉合成關鍵酶轉基因載體的鑒定55-56
- 4.3.3 愈傷組織的誘導侵染與分化再生56
- 4.4 討論56-59
- 4.4.1 稻米品質(zhì)改良的途徑及意義56-58
- 4.4.2 本研究對于稻米品質(zhì)改良的意義58-59
- 參考文獻59-67
- 致謝67-68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唐秀麗;周玉瓊;鄭麗莉;江海洋;朱蘇文;;復合調(diào)控Wx與SBE3基因對水稻籽粒直鏈淀粉含量的影響[J];激光生物學報;2012年01期
2 張長海;王士強;趙海紅;;稻米品質(zhì)形成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化農(nóng)業(yè);2010年09期
3 汪結明;張建;江海洋;朱蘇文;范軍;程備久;;RNA干擾水稻SBE3基因的表達對籽粒淀粉合成及其關鍵酶活性的影響[J];作物學報;2010年02期
4 王云飛;張偉麗;黃丹;竇燁;;淀粉脫支酶的研究進展及應用[J];中國釀造;2008年24期
5 王炎欽;董海濤;姚海根;姚堅;程方民;方永啟;戴承恩;李德葆;;水稻GBSS與淀粉分支酶基因轉錄本豐度對直鏈淀粉含量的影響[J];山東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4期
6 包勁松;;稻米淀粉品質(zhì)遺傳與改良研究進展[J];分子植物育種;2007年S1期
7 鐘海明;柳美南;顏春龍;黃蓉芬;胡志萍;;稻米品質(zhì)形成機理研究進展及水稻品質(zhì)育種技術策略[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07年06期
8 高方遠,王宗陽,李浩杰,陸賢軍,任光俊;導入反義Wx基因改良雜交秈稻保持系直鏈淀粉含量[J];作物學報;2005年07期
9 蔡一霞,徐大勇,朱慶森;稻米品質(zhì)形成的生理基礎研究進展[J];植物學通報;2004年04期
10 舒小麗,舒慶堯;作物淀粉生物合成與轉基因修飾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04年04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劉堅;中國糯玉米多樣性中心及胚乳突變型基因內(nèi)分子標記策略研究[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7年
2 吳洪愷;水稻淀粉合成相關基因對稻米食味品質(zhì)影響的研究[D];揚州大學;2006年
3 蘇軍;淀粉合成相關基因轉化秈型雜交稻親本及育種利用研究[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張鵬;抑制淀粉分支酶類基因表達對稻米品質(zhì)影響的研究[D];揚州大學;2008年
2 劉愛秋;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和轉反義Wx基因改良稻米淀粉品質(zhì)[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03年
,本文編號:84702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847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