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患者解脲脲原體抗四環(huán)素耐藥基因回復突變的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8 13:26
目的了解女性解脲脲原體的感染率,分析其中解脲脲原體對四環(huán)素耐藥性的回復突變的情況及可能原因。方法對解脲脲原體臨床株分離并進行藥敏實驗,統(tǒng)計感染率。使用試劑盒提取四環(huán)素敏感株的基因組DNA,并通過PCR和瓊脂糖凝膠電泳檢測tetM耐藥基因片段,了解其中解脲脲原體臨床株回復突變的現(xiàn)象;對攜tetM耐藥基因的四環(huán)素回復突變株tet(M)基因克隆并測序,使用Blast與Genbank標準序列(U08812.1)進行對比分析,探索回復突變的主要位點。結果解脲脲原體檢出率為24.81%,其中對四環(huán)素的耐藥率為9.23%,四環(huán)素敏感株中tetM耐藥基因的攜帶率為42.37%(n=25),tetM基因全長及前導肽序列測序的三個樣品與標準序列對比后,確認其在前導序列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位點突變。結論解脲脲原體的四環(huán)素敏感株攜帶有tetM的耐藥基因,該基因前導序列的突變可能是其四環(huán)素耐藥回復突變的原因之一,探索耐藥基因對臨床抗生素使用具有一定指導意義。
【文章來源】:熱帶醫(yī)學雜志. 2020,20(09)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PCR檢測四環(huán)素501 bp tet M耐藥基因
選取由圖1檢測到的攜501 bp耐藥基因tet M,擴增tet(M)基因全長及其前導序列并留待測序,以判斷tet M是否發(fā)生突變而未表達。用TET-1和TET-2擴增tet M基因片段tet M-A,長度約為1.3 kb;用TET-3和TET-4擴增tet M基因片段tet M-B,長度約為1.6 kb,其中UU 8和UU 28得到了所設計的兩段PCR片段,UU 6僅得到tet M-A片段,其它樣本的該兩個片段均未擴增出來,見圖2。2.5 Uu四環(huán)素回復突變株中tet(M)全長基因序列的比對
59株對四環(huán)素敏感的解脲脲原體中,對四環(huán)素耐藥基因攜帶率高達42.37%,可見該院內解脲脲原體臨床樣本對四環(huán)素的回復突變現(xiàn)象廣泛存在。Chopra等[11-12]在8種不同來源tet M基因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盡管下游序列差異很大,但是其上游序列的同源性高達90%~100%,可見tet M基因上游序列的編碼翻譯可能對tet M的表達極為重要。因此,本研究嘗試對臨床株回復突變的情況進一步探索,用tet M耐藥基因501 bp序列PCR檢測其耐藥基因攜帶率,隨后進行tet(M)全基因及前導肽序列的擴增,然而僅擴增出UU8和UU28全長及UU6 1.3 kb的tet M-A短片段,這可能與tet(M)基因缺失與突變有極大關系?寺y序并與Genbank標準序列比對,在U08812.1基因的1981位上存在tet M的啟動子,通過研究克隆的序列比對后發(fā)現(xiàn),堿基突變和堿基缺失主要集中于tet M啟動子的上游序列區(qū)域。這可能是tet M起始密碼子上游的共同突變,引起tet M前導序列轉錄翻譯的錯誤,使得前導序列提前終止轉錄,或者使得tet M前導肽發(fā)生錯誤翻譯轉錄作用。故此,tet M耐藥基因中的多個點突變,可能是tet M耐藥基因未表達或表達量低的關鍵原因,這使得存在耐藥基因的臨床株重新出現(xiàn)了對該藥物的敏感性。圖4 UU28的tet(M)基因序列與已出版標準序列(U08812.1)比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解脲脲原體生物群分布與耐藥性差異研究[J]. 張艷,華川,李蘇利,宋娟,王芊,李揚.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6(01)
[2]長沙地區(qū)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及其耐藥性分析(英文)[J]. 廖朝暉,魯建云,陳靜,左成忻,嚴開林,黃進華.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04(08)
本文編號:3462875
【文章來源】:熱帶醫(yī)學雜志. 2020,20(09)
【文章頁數(shù)】:5 頁
【部分圖文】:
PCR檢測四環(huán)素501 bp tet M耐藥基因
選取由圖1檢測到的攜501 bp耐藥基因tet M,擴增tet(M)基因全長及其前導序列并留待測序,以判斷tet M是否發(fā)生突變而未表達。用TET-1和TET-2擴增tet M基因片段tet M-A,長度約為1.3 kb;用TET-3和TET-4擴增tet M基因片段tet M-B,長度約為1.6 kb,其中UU 8和UU 28得到了所設計的兩段PCR片段,UU 6僅得到tet M-A片段,其它樣本的該兩個片段均未擴增出來,見圖2。2.5 Uu四環(huán)素回復突變株中tet(M)全長基因序列的比對
59株對四環(huán)素敏感的解脲脲原體中,對四環(huán)素耐藥基因攜帶率高達42.37%,可見該院內解脲脲原體臨床樣本對四環(huán)素的回復突變現(xiàn)象廣泛存在。Chopra等[11-12]在8種不同來源tet M基因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盡管下游序列差異很大,但是其上游序列的同源性高達90%~100%,可見tet M基因上游序列的編碼翻譯可能對tet M的表達極為重要。因此,本研究嘗試對臨床株回復突變的情況進一步探索,用tet M耐藥基因501 bp序列PCR檢測其耐藥基因攜帶率,隨后進行tet(M)全基因及前導肽序列的擴增,然而僅擴增出UU8和UU28全長及UU6 1.3 kb的tet M-A短片段,這可能與tet(M)基因缺失與突變有極大關系?寺y序并與Genbank標準序列比對,在U08812.1基因的1981位上存在tet M的啟動子,通過研究克隆的序列比對后發(fā)現(xiàn),堿基突變和堿基缺失主要集中于tet M啟動子的上游序列區(qū)域。這可能是tet M起始密碼子上游的共同突變,引起tet M前導序列轉錄翻譯的錯誤,使得前導序列提前終止轉錄,或者使得tet M前導肽發(fā)生錯誤翻譯轉錄作用。故此,tet M耐藥基因中的多個點突變,可能是tet M耐藥基因未表達或表達量低的關鍵原因,這使得存在耐藥基因的臨床株重新出現(xiàn)了對該藥物的敏感性。圖4 UU28的tet(M)基因序列與已出版標準序列(U08812.1)比對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解脲脲原體生物群分布與耐藥性差異研究[J]. 張艷,華川,李蘇利,宋娟,王芊,李揚. 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 2016(01)
[2]長沙地區(qū)泌尿生殖道支原體感染及其耐藥性分析(英文)[J]. 廖朝暉,魯建云,陳靜,左成忻,嚴開林,黃進華. 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04(08)
本文編號:34628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346287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