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棕脂肪酸脫飽和酶基因ω3啟動子區(qū)的克隆及其表達組織特異性分析
【圖文】:
圖1ω-3啟動子克隆注:M:DS5000Marker;1~3:ω-3啟動子PCR產(chǎn)物Figure1thecloneofω-3promoterNote:M:DS5000Marker;1~3:PCRamplificationofω-3pro-moter此故有“世界油王”之稱(Zeven,1964)。ω-3脂肪酸脫飽和酶是一種脂酰一脂脫飽和酶,存在于植物的內(nèi)質網(wǎng)膜、質體膜以及藍藻的類囊體膜上,作用位置存在于ω-3。ω-3脂肪酸脫飽和酶的底物是與載體結合的不飽和脂肪酸,作用是催化與甘油脂結合的二烯脂肪酸形成第三個雙鍵(劉訓言等,2004)。ω-3脂肪酸脫飽和酶基因是催化十六碳二烯酸(16:2)或十八碳二烯酸(18:2)(BrowseandSomerville,1991)轉化為十六碳三烯酸(16:3或十八碳三烯酸(18:30)(李慧等,2012)的關鍵酶基因。自從1992年Arondel等(1992)成功克隆了擬南芥內(nèi)質網(wǎng)ω-3脂肪酸脫飽和酶基因以來,,人們又陸續(xù)克隆了豇豆(Yamamotoetal.,1992)、油菜(Yadavetal.,1993)大豆、擬南芥(質體)、蓖麻(Vanetal.,1992)、小白花和小麥等的微體和質體的ω-3脂肪酸脫飽和酶基因。近年來,人們研究ω-3脂肪酸脫飽和酶基因也愈來愈深入,Murakami等(2000)通過基因工程手段使煙草中編碼ω-3脂肪酸脫飽和酶的基因保持沉默,從而導致了與野生型植株中的三烯脂肪酸含量相比,突變植株明顯減少,而且突變株能更好地適應高溫的生長環(huán)境。Horiguchi等(2000)研究發(fā)現(xiàn),生長在30℃和10℃條件下的小麥,其根尖中總脂肪酸中C18:3所占比例分別為22%和55%。小麥根尖中α一亞麻酸占總脂肪酸的比例隨生長溫度的降低而升高的直接原因是小麥TaFad3(小麥內(nèi)質網(wǎng)ω-3脂肪酸脫飽和酶基因)蛋白量的增長。Zhang等(2005)研究發(fā)現(xiàn),通過將內(nèi)質網(wǎng)型FAD3基因轉入煙草中,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轉基因植株的抗干旱能力。然而
分子植物育種MolecularPlantBreeding圖6轉基因擬南芥的PCR鑒定注:M:DS5000Marker;W:野生型擬南芥;1~10:轉基因擬南芥Figure6PCRidentificationoftransgenicArabidopsisNote:M:DS5000Marker;W:WildArabidopsis;1~10:Trans-genicArabidopsis圖5轉基因擬南芥在潮霉素上的篩選注:A:在含有潮霉素的培養(yǎng)基上篩選的植株;B:在無抗培養(yǎng)基上的植株Figure5ScreeningofthetransgenicArabidopsisinHygromycinmediumNote:A:ScreeningoftheplantsinHygromycinmedium;B:inabsenceofmediumresistanceofplants圖4ω-3啟動子酶切鑒定注:M:DS5000Marker;1~3:ω-3-1300啟動子的酶切鑒定產(chǎn)物Figure4Theidentificationofω-3-1300sbyrestrictionenzymesdigestionNote:M:DS5000Marker;1~3:Theidentificationofω-3-1300sbyrestrictionenzymesdigestionamplification取T2代成功進行GUS染色的轉基因植株的根、莖、葉、花、果莢、進行提取GUS蛋白進行GUS活性測定及定量分析(圖8),分析結果顯示,ω3啟動子在轉基因擬南芥中的莖的部位活性最高,在葉片處表達活性次之,在根、花、果莢處活性較弱,幾乎不表達。2討論在高等植物中,植物的生長、發(fā)育、生理代謝及響應的過程中,基因的表達調控主要是在轉錄過程中進行的。該過程是受到多種的順式元件,以及反式因子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共同作用。啟動子是一段能與RNA聚合酶及轉錄因子特異性結合,并決定轉錄因子的起始的序列(李杰等,2006),在調控基因轉錄環(huán)節(jié)中起著關鍵作用,它能夠決定轉錄的方向和轉錄的效率,是轉錄調控的中心,也是基因工程表達載體的一個重要元件。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啟動子主要有三類:組成型啟動子,誘導型啟動子(張春曉等,2004)和組織特異?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宋斐;陳泠;孫楊柳;王菲菲;汪越勝;楊廣笑;何光源;;小麥avenin-like type-B基因啟動子的分離及表達載體的構建[J];廣東農(nóng)業(yè)科學;2012年04期
2 吳文華;李新舟;;水稻中受硝酸鹽誘導的基因啟動子的克隆與植物雙元表達載體的構建[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3期
3 胡廷章;肖國生;黃小云;陳再剛;;水稻OsNRT1-d啟動子的分離和功能分析[J];西北植物學報;2010年07期
4 崔永蘭;鐘曉麗;張永明;楊仲南;;兩個水稻胚乳啟動子的克隆及表達分析[J];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08年08期
5 金雙俠;張獻龍;聶以春;郭小平;孫玉強;黃超;梁紹光;;啟動子誘捕在棉花基因組中的功能分析(英文)[J];遺傳學報;2005年12期
6 劉峰;汪小東;趙彥鵬;孫杰;;棉花種子特異表達的LEA啟動子克隆及功能驗證[J];棉花學報;2014年04期
7 霍雪寒;張景霞;張傳云;王芙蓉;張軍;;棉花Bax inhibitor-1基因啟動子的克隆及初步驗證[J];核農(nóng)學報;2013年03期
8 白斌,張金文,郭志鴻,陳正華;rd29A啟動子克隆及對低溫響應的研究[J];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9 高學煥;付鳳玲;牟巍;周樹峰;張素芝;李晚忱;;玉米鉬輔助因子硫酸化酶基因啟動子的克隆與功能驗證[J];遺傳;2014年06期
10 崔瑞潔;許振華;謝傳曉;席章營;張世煌;;玉米醇溶蛋白基因Zein啟動子克隆與序列分析[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0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肖本澤;張志良;熊立仲;;水稻干旱誘導特異性啟動子的分離和鑒定[A];湖北省遺傳學會第七次代表大會暨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04年
2 郭偉;汪瀟淋;王慧;喻德躍;;GmAGL15基因啟動子的克隆及序列分析[A];江蘇省遺傳學會第七屆二次代表大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匯編[C];2008年
3 喻宏;周慶璋;吳曉越;劉弼;郭永艷;梁愛敏;侯磊;;特異表達AcDGAT基因提高煙草種子油脂含量[A];2013全國植物生物學大會論文集[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柳小慶;玉米胚特異性高表達啟動子的基因組規(guī)模篩選、克隆和功能鑒定[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習雨琳;一些單、雙子葉植物RBCS基因啟動子的克隆及其表達特性分析[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2年
2 牟巍;5個玉米非生物逆境誘導啟動子的克隆與功能鑒定[D];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3 官峗峗;玉米脅迫相關基因的啟動子克隆和多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D];山東大學;2010年
4 琦明玉;棉花種子特異性表達啟動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2011年
5 任永哲;海島棉一個表面受體蛋白基因Gbvdr3的克隆及其啟動子的特征分析[D];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2012年
6 汪星;水稻OsNAT7基因啟動子的克隆與分析[D];首都師范大學;2008年
7 楊大偉;棉花PsbP啟動子的功能研究[D];新疆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8 董玲;T35s啟動子的植物表達載體構建及vp4-st融合基因在苜蓿中的表達[D];石河子大學;2006年
9 潘淑芳;煙草根特異表達啟動子的克隆與功能分析[D];福建農(nóng)林大學;2012年
10 李峰;玉米ZmGST23基因啟動子研究及ZmGST23遺傳轉化[D];甘肅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25718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2571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