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基因論文 >

FS、MUC1基因在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發(fā)布時間:2018-04-28 10:53

  本文選題:FS基因 + MUCI基因; 參考:《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年33期


【摘要】:目的研究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中卵泡抑素(FS)和粘蛋白(MUC1)表達與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轉(zhuǎn)移的關(guān)系及其臨床意義。方法采集60例肺部腫瘤入院患者的血清樣本,其中非小細胞肺癌40例,肺部良性腫瘤20例,分別采用ELISA法和Can Ag MUC1檢測試劑盒檢測其血清中FS和MUC1含量。結(jié)果 4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中FS和MUC1的血清含量、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P0.01)。結(jié)論 FS、MUC1與腫瘤發(fā)生、發(fā)展、生物學特征以及轉(zhuǎn)移密切相關(guān),聯(lián)和檢測這些指標有利于非小細胞肺癌的早期診斷以及預(yù)后判斷。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FSand MUC1 in serum of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the occurrence, 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of tumor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Methods Ser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60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including 40 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nd 20 patients with benign lung tumors. The serum FS and MUC1 level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assay and Can Ag MUC1 kit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serum levels of FS and MUC1 in 40 patients with NSCLC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0.01). Conclusion MUC1 is closely related to tumor occurrence, development,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stasis. Combined detection of these markers is helpful for early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作者單位】: 吉林省人民醫(yī)院胸外科;
【基金】:吉林省衛(wèi)生計生科技發(fā)展計劃資助項目(20142008)
【分類號】:R734.2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許運龍,郭昭揚,張云興,許賢榮;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在人非小細胞肺癌中表達的臨床研究[J];中華腫瘤雜志;2000年05期

2 王繼營,高珊,崔黎,黃麗春,宋立友;“雙異”聯(lián)合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37例[J];中國肺癌雜志;2000年02期

3 田靜,李蓓蘭;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一種新趨勢[J];中國肺癌雜志;2000年05期

4 張世雯,周清華;不同的分割方案與化療聯(lián)合治療非小細胞肺癌[J];中國肺癌雜志;2000年05期

5 胡發(fā)明,華波;血清白介素-10水平是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的一項預(yù)后因素[J];國外醫(yī)學(內(nèi)科學分冊);2000年11期

6 于亮,王梅,張燦灼;微血管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J];泰山醫(yī)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7 張利偉,劉樹秋,陳海英,萬錦華;立體定向適形放療配合常規(guī)放療治療非小細胞肺癌近期療效分析[J];黑龍江醫(yī)藥科學;2001年05期

8 王肇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解救化療[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1年01期

9 朱堯武,楊宇飛;非小細胞肺癌的術(shù)后輔助治療[J];中國臨床醫(yī)生;2001年12期

10 施敏驊,胡筠珠,胡華成;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細胞間粘附分子-1的水平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02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新民;唐蜜;李代強;;磷酸化酪氨酸蛋白在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及其意義[A];中華醫(yī)學會病理學分會2006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匯編[C];2006年

2 胡旭東;楊國仁;霍宗偉;方永存;陳鳴陸;;~(99m)Tc-MIBI SPECT顯像觀察非小細胞肺癌多藥耐藥的研究[A];首屆全國腫瘤核醫(yī)學新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秦慶亮;熊海健;王愛;邊海蓉;盧振國;楊培英;朱斌耀;王蕓;;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放療后復(fù)發(fā)非小細胞肺癌[A];2007第六屆全國放射腫瘤學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4 馮耘;萬歡英;高蓓莉;項軼;劉嘉琳;;血管緊張素轉(zhuǎn)換酶二在非小細胞肺癌腫瘤生長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A];中華醫(yī)學會第五屆全國胸部腫瘤及內(nèi)窺鏡學術(shù)會議論文匯編[C];2011年

5 ;非小細胞肺癌術(shù)后輔助治療及一線治療[A];天津市抗癌協(xié)會肺癌專業(yè)委員會2011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11年

6 蔣峰;許林;史美祺;;1560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多因素預(yù)后分析[A];第13屆全國肺癌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7 張華;;術(shù)前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比值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預(yù)后的影響[A];第13屆全國肺癌學術(shù)大會論文匯編[C];2013年

8 王子平;;老年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思考[A];第三屆中國腫瘤內(nèi)科大會教育集暨論文集[C];2009年

9 張沂平;;非小細胞肺癌個體化化療[A];2009年浙江省腫瘤學術(shù)年會暨腫瘤診治新進展學習班論文匯編[C];2009年

10 劉嘉湘;施志明;李和根;徐振曄;朱晏偉;趙麗紅;高虹;劉苓霜;朱惠蓉;張暉;;益肺抗瘤飲治療271例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A];中醫(yī)藥優(yōu)秀論文選(下)[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李穎;特羅凱對中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效果佳[N];科技日報;2007年

2 曉白;非小細胞肺癌研究獲重大進展[N];人民日報;2008年

3 辛勇 張先穩(wěn);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進展[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4年

4 上海長海醫(yī)院呼吸科 夏陽 整理 邱志濤;非小細胞肺癌放虎歸山還是乘勝追擊[N];健康報;2013年

5 記者 王丹;新研究揭示炎癥促非小細胞肺癌發(fā)生機制[N];健康報;2014年

6 記者 李穎;凱美納成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優(yōu)選方案[N];科技日報;2014年

7 白京麗;非小細胞肺癌最佳治療方案[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8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在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中的作用[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05年

9 鄭穎t,

本文編號:1814961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814961.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a2ec6***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