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投餌率對團頭魴幼魚血脂水平及脂肪代謝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本文關鍵詞:不同投餌率對團頭魴幼魚血脂水平及脂肪代謝相關基因表達的影響
更多相關文章: 團頭魴 投餌率 血脂水平 脂質代謝 基因表達
【摘要】:為了探究不同投餌率對團頭魴幼魚脂肪代謝機能的影響,選取840尾平均體質量為(23.74±0.09)g的團頭魴幼魚,隨機分為6組,每組4重復,每重復35尾魚,分別對應6種投餌率:2%、3%、4%、5%、6%和7%(日投喂量占魚體質量的比例),飼養(yǎng)60 d后,測定其血脂水平及脂肪代謝相關基因表達的指標。結果發(fā)現,隨著投餌率的升高,血漿甘油三酯和總膽固醇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且各組間差異顯著;6%投餌率組的血漿高密度脂蛋白和5%投餌率組的低密度脂蛋白含量顯著高于2%組,但與其他組無顯著差異;而血漿極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在投餌率為4%時最高。此外,不同投餌率對脂肪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量也有顯著影響。當投餌率由2%升高至4%時,肝臟;鈮A轉移酶I和II、脂酰輔酶A氧化酶、載脂蛋白B、脂肪酸結合蛋白、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等的m RNA表達量顯著升高;當投餌率進一步升高時,載脂蛋白B、脂酰輔酶A氧化酶、脂肪酸結合蛋白和過氧化物酶體增殖物激活受體β呈現下降趨勢,但差異不顯著;投餌率3%和6%組的脂蛋白酯酶的mRNA表達量顯著高于其他組,而肝X受體和脂肪酸轉運蛋白的表達量則隨著投餌率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并分別在投餌率為3%和5%時達到最高值。研究表明,不同投餌率顯著影響了團頭魴幼魚的血脂含量和肝臟脂質代謝相關基因的表達水平;投餌率為2%~3%時,脂肪酸轉運和氧化的程度較低;投餌率為5%~7%時,將導致血脂含量和脂肪沉積相關基因的表達量降低;投餌率為4%~5%時能夠維持團頭魴幼魚脂肪代謝的平衡。
【作者單位】: 南京農業(yè)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江蘇省水產動物營養(yǎng)重點實驗室;
【基金】:國家大宗淡水魚類產業(yè)技術體系(CARS-46-20) 長三角現代農業(yè)區(qū)大學農業(yè)科技服務模式關鍵技術集成與示范(2013BAD20B05)~~
【分類號】:S965.119
【正文快照】: 近年來,世界水產養(yǎng)殖業(yè)迅猛發(fā)展,其規(guī);图s化程度不斷提高。然而,在獲取豐厚經濟利益的同時,一系列負面問題也隨之而來。其中,魚體脂肪過度沉積和脂肪代謝障礙等問題尤為突出。研究表明,飼料營養(yǎng)成分不均衡、投喂策略不合理以及水體污染因素等均會導致魚體脂肪代謝紊亂,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魯宏申;石振廣;魏德強;韓驥;;不同投餌率對達氏鰉幼魚生長影響的初步研究[J];水生態(tài)學雜志;2010年01期
2 張家松;張雅斌;熊占山;胡國宏;;合理投餌率對提高網箱養(yǎng)鯉經濟效益的影響[J];水產養(yǎng)殖;2010年08期
3 朱慶紅;養(yǎng)魚用料有學問[J];科學養(yǎng)魚;2005年01期
4 樓寶;毛國民;駱季安;辛儉;陳雪昌;史海東;;不同投餌率對黑鯛生長及體生化成分的影響[J];上海水產大學學報;2007年03期
5 陳立僑,堵南山,賴偉;水溫 餌料 投餌率對河蟹生長和餌料轉化率的影響[J];水產科技情報;1993年04期
6 D.J.MAClNTOSH,S.S.DESlLVA,趙煜華;閉式循環(huán)系統(tǒng)里,放養(yǎng)密度和投餌率對莫桑比克和尼羅羅非(雌)×奧利亞羅非(雄)雜交苗種的生存和生長的影響[J];天津水產;1985年00期
7 ;[J];;年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陳立僑;徐一枝;周忠良;王群;唐思賢;堵南山;賴偉;;投餌率和間歇投喂對中華絨螯蟹生長和餌料轉化率的影響[A];動物學專輯——上海市動物學會1996年年會論文集[C];1996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輝;鰻魚的攝食與投料[N];新疆科技報(漢);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海軍;投餌率對黑鯛幼魚生長、體組成和生化指標的影響[D];浙江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1919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19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