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中HER-2基因多態(tài)性與蛋白表達的相關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乳腺癌中HER-2基因多態(tài)性與蛋白表達的相關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乳腺癌 HER-基因 基因多態(tài)性 rs rs
【摘要】:背景與目的:致病基因的多態(tài)性可能會影響該基因的功能,從而引起個體腫瘤易感性的差異和個體內生物活性物質效應的改變。本研究旨在研究HER-2基因多態(tài)性與其蛋白表達的關系,并分析其與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方法:收集303例漢族女性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運用Mass ARRAY技術平臺檢測HER-2基因rs2517954和rs2517955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同時采用免疫組織化學法檢測相應乳腺癌組織中HER-2蛋白表達并檢測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P53及Ki67表達。以Pearsonχ~2分析這兩個位點和其蛋白表達的關系,并分析其與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的相關性。結果:在共顯性模型下,HER-2基因rs2517954和rs2517955位點多態(tài)性與其蛋白表達相關(χ~2=9.613,P=0.008;χ~2=9.613,P=0.008)。在顯性模型下,HER-2基因rs2517955位點TT純合突變型和CT雜合突變型的頻率與其蛋白表達相關(χ~2=8.894,P=0.003)。HER-2基因rs2517954和rs2517955位點多態(tài)性與患者的臨床分期、腫瘤大小、組織學分級、淋巴結轉移、ER、PR、Ki67及P53表達均無顯著相關性(P0.05)。結論:HER-2基因rs2517955多態(tài)性位點與其蛋白表達具有相關性,對該位點進一步研究可能有助于闡明乳腺癌中HER-2蛋白的表達機制。
【作者單位】: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乳腺外科;
【關鍵詞】: 乳腺癌 HER-基因 基因多態(tài)性 rs rs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81202075)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中俄”合作醫(yī)學轉化基金(CR201402)
【分類號】:R737.9
【正文快照】: HER-2基因定位于17號染色體上,編碼跨膜受體樣蛋白,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能促進細胞分裂、細胞增殖和細胞轉化[1]。HER-2蛋白由HER-2基因編碼,其在乳腺癌細胞中過表達,與腫瘤的侵襲性表型、生存期短及對內分泌藥物的耐藥現(xiàn)象相關[2]。致病基因的多態(tài)性可能會影響該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邵志敏,劉剛;乳腺癌器官親嗜性轉移的分子機制[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4年02期
2 程廣源;乳腺癌標志物的臨床意義[J];癌癥進展;2004年05期
3 王蓓,鄭昭景,徐瑞龍,王朝明,李曙光,徐熙善,厲軍,駱健生,丁豐盛,洪中武;乳腺癌耐藥蛋白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病變組織中的表達[J];中國腫瘤;2005年05期
4 袁們,徐兵河;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在乳腺癌治療中的研究[J];癌癥進展;2005年03期
5 ;可減少乳腺癌發(fā)生的食物[J];家庭護士;2006年03期
6 蔡春友;姚智;;乳腺癌細胞核因子κB活化及其在增殖與演化過程中的作用[J];中國綜合臨床;2006年05期
7 杜麗莉;韓存芝;劉秀英;荊潔線;趙先文;田保國;謝燕紅;;血清瘦素水平及體質指數(shù)與乳腺癌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6年05期
8 吳榮興;;32例炎性乳腺癌的綜合治療[J];腫瘤研究與臨床;2006年05期
9 林授;林德馨;;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與乳腺癌的研究進展[J];醫(yī)學綜述;2008年07期
10 任麗;陳瑛;李丁;;血清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檢測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腫瘤臨床;2008年09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樹玲;;乳腺癌生物學及臨床研究進展[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教育集[C];2006年
2 陳前軍;司徒紅林;林毅;;早期乳腺癌系統(tǒng)輔助治療概述[A];第十一屆全國中醫(yī)及中西醫(yī)結合乳腺病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3 張利紅;韓宏麗;張曉靜;王春鳳;張琦煒;;ER PR C-erbB-2 P~(53)的表達與乳腺癌組織學分級[A];第一屆全國中西醫(yī)結合乳腺疾病學術會議論文匯編[C];2002年
4 陳衍;劉文超;秦鴻雁;韓驊;;人脂肪酸合成酶啟動子對乳腺癌細胞的靶向轉錄活性分析[A];第四屆中國腫瘤學術大會暨第五屆海峽兩岸腫瘤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5 劉蕾;王斌;糜漫天;張乾勇;;重慶市婦女血漿脂肪酸組成譜及其與乳腺癌的相關性研究[A];中國西部第六屆營養(yǎng)與健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1年
6 ;不同分子量肝素對乳腺癌細胞侵襲和轉移能力的影響(英文)[A];第十一屆全國青年藥學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7 劉衛(wèi)國;盛雅娟;藍天;金洪傳;毛偉敏;王曉稼;;重樓皂苷Ⅱ對乳腺癌細胞的生長抑制作用[A];2012·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中西醫(yī)結合醫(yī)師大會第三次會議論文集[C];2012年
8 董良;李海金;;乳腺癌新型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研究進展[A];2013年第六屆國家級分子靶點藥物治療新進展學習班暨浙江省腫瘤化療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9 汲振余;李懿;范丹丹;;膜骨架蛋白4.1N負調控乳腺癌細胞的粘附、遷移及侵襲[A];2013醫(yī)學前沿論壇暨第十三屆全國腫瘤藥理與化療學術會議論文集[C];2013年
10 趙麗;曹英林;;降鈣素體外抑制乳腺癌細胞的作用[A];中國免疫學會第四屆學術大會會議議程及論文摘要集[C];200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詹建;乳腺癌飲食 兩個時期不一樣[N];中國中醫(yī)藥報;2006年
2 辛君;乳腺癌擴散基因“浮出水面”[N];大眾衛(wèi)生報;2009年
3 王樂 沈基飛;我科學家發(fā)現(xiàn)導致乳腺癌耐藥的新標志物[N];科技日報;2011年
4 劉霞;一種天然分子能阻止乳腺癌惡化[N];科技日報;2011年
5 通訊員 王樂 沈基飛;乳腺癌耐藥新標志物被發(fā)現(xiàn)[N];光明日報;2011年
6 伊遙;乳腺癌藥新舊交替[N];醫(yī)藥經(jīng)濟報;2012年
7 記者 鄭曉春;以發(fā)現(xiàn)可促使乳腺癌細胞擴散的蛋白[N];科技日報;2007年
8 李國軍;三地腫瘤專家共商乳腺癌治療良策[N];中國醫(yī)藥報;2007年
9 實習生 蔣洪濤;激素治療應慎重,別讓乳腺癌瞄上你[N];科技日報;2010年
10 病理科 邰艷紅 韋立新;耐藥乳腺癌 或能回歸不耐藥[N];健康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冷朝輝;乳腺癌單細胞激光鑷子拉曼光譜的實驗研究[D];廣西醫(yī)科大學;2010年
2 呂靜;膳食脂肪酸攝入、體內脂質代謝水平及其與乳腺癌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D];第三軍醫(yī)大學;2010年
3 杜麗莉;血清瘦素水平血脂含量和體重指數(shù)與乳腺癌發(fā)生的相關性研究[D];山西醫(yī)科大學;2003年
4 李瑋;磁共振動態(tài)增強及擴散加權成像與乳腺癌生物學預后因子相關性研究[D];寧夏醫(yī)科大學;2011年
5 李鈺婷;乳腺癌基因分型中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生物學行為探討[D];吉林大學;2012年
6 邱鏡丹;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12年
7 曾會會;晚期乳腺癌的維持治療[D];蚌埠醫(yī)學院;2014年
8 張捷;三陰性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點及預后因素分析[D];大連醫(yī)科大學;2008年
9 白麗園;RNA結合蛋白QKI-5在乳腺癌中的初步功能研究[D];第四軍醫(yī)大學;2008年
10 李曦洲;乳腺癌各分子亞型中骨橋蛋白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D];第二軍醫(yī)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04466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yingongcheng/1044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