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芯棒旋鍛周向進給參數(shù)變化匹配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7-02 12:47
以某汽車等速萬向傳動中間旋鍛軸為研究對象,根據無芯棒旋鍛過程中毛坯尺寸和力學特性變化,按徑向進給量大小將無芯棒旋鍛過程分為粗、中以及細進給量逐漸遞減3個道次。提出了通過有限元仿真取點刻畫無芯棒旋鍛后內外圓尺寸,并將變形放大一定倍數(shù),進而更加直觀的表征內外圓幾何形狀和圓度質量的方法。為了在保證內外圓圓度質量的同時考慮鍛打效率,分別對每個道次不同外徑下的周向進給量和周向進給道次進行匹配。首先,通過無芯棒旋鍛內外圓最大和最小變形位置以及實際工藝統(tǒng)一化確定周向進給量;然后,在確保無芯棒旋鍛坯料每個部分都得到鍛打和滿足內外圓圓度質量要求以及鍛打效率的情況下確定周向進給道次。最后將實物剖面尺寸與數(shù)值模擬結果進行比較,結果表明制定的周向進給參數(shù)匹配合理。
【文章來源】:塑性工程學報. 2020,2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某轎車等速萬向傳動中間旋鍛軸無芯棒旋鍛部分
無芯棒旋鍛示意圖
在粗道次,外徑為Φ37 mm,徑向進給量為0.5 mm下,第1次鍛打后內外圓直徑如圖3所示,為了便于觀察,將內外圓尺寸放大6倍,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無芯棒旋鍛內外圓的旋鍛變形呈現(xiàn)出對稱性,根據內外圓的最大、最小變形位置確定外徑為Φ37 mm,徑向進給量為0.5 mm時周向進給量為4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無芯棒旋鍛徑向進給參數(shù)變化匹配研究[J]. 孫子瑩,盧曦,李棟材. 塑性工程學報. 2019(02)
[2]某汽車旋鍛軸毛坯尺寸要求研究[J]. 李棟材,盧曦,孫子瑩,舒文濤,劉曉輝. 塑性工程學報. 2019(01)
[3]基于Simufact筒形件強力旋壓與變薄拉深成形質量研究[J]. 楊鋒,樊文欣,湯傳堯,王瑞瑞,孔維靜. 鍛壓技術. 2018(02)
[4]空心軸成形技術研究現(xiàn)狀[J]. 楊程,路星星,孫躍,莊曉偉,王玲. 鍛壓技術. 2018(01)
[5]基于成形工藝的轎車旋鍛軸強度設計[J]. 盧曦,葉天南. 塑性工程學報. 2016(04)
[6]無芯棒式旋鍛工藝參數(shù)對傳動軸表面質量的影響[J]. 秦文瑜,盧曦,高文貴,龔政. 塑性工程學報. 2014(06)
[7]純鎂旋鍛變形過程的有限元模擬[J]. 榮莉,聶祚仁,左鐵鏞. 金屬學報. 2006(04)
本文編號:3260494
【文章來源】:塑性工程學報. 2020,2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某轎車等速萬向傳動中間旋鍛軸無芯棒旋鍛部分
無芯棒旋鍛示意圖
在粗道次,外徑為Φ37 mm,徑向進給量為0.5 mm下,第1次鍛打后內外圓直徑如圖3所示,為了便于觀察,將內外圓尺寸放大6倍,如圖4所示。由圖4可知,無芯棒旋鍛內外圓的旋鍛變形呈現(xiàn)出對稱性,根據內外圓的最大、最小變形位置確定外徑為Φ37 mm,徑向進給量為0.5 mm時周向進給量為45°。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無芯棒旋鍛徑向進給參數(shù)變化匹配研究[J]. 孫子瑩,盧曦,李棟材. 塑性工程學報. 2019(02)
[2]某汽車旋鍛軸毛坯尺寸要求研究[J]. 李棟材,盧曦,孫子瑩,舒文濤,劉曉輝. 塑性工程學報. 2019(01)
[3]基于Simufact筒形件強力旋壓與變薄拉深成形質量研究[J]. 楊鋒,樊文欣,湯傳堯,王瑞瑞,孔維靜. 鍛壓技術. 2018(02)
[4]空心軸成形技術研究現(xiàn)狀[J]. 楊程,路星星,孫躍,莊曉偉,王玲. 鍛壓技術. 2018(01)
[5]基于成形工藝的轎車旋鍛軸強度設計[J]. 盧曦,葉天南. 塑性工程學報. 2016(04)
[6]無芯棒式旋鍛工藝參數(shù)對傳動軸表面質量的影響[J]. 秦文瑜,盧曦,高文貴,龔政. 塑性工程學報. 2014(06)
[7]純鎂旋鍛變形過程的有限元模擬[J]. 榮莉,聶祚仁,左鐵鏞. 金屬學報. 2006(04)
本文編號:32604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nshugongy/326049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