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兌與凍阻:明代漕運體制的兩難選擇
發(fā)布時間:2021-11-04 04:24
河道封凍對水上運輸?shù)挠绊懹蓙硪丫。進入明代,自然河凍與漕運制度產(chǎn)生了更為緊密的關(guān)聯(lián)。在永樂北遷后的漕運壓力之下,政府在舒民困與增運量之間只能選擇前者,長運法取代支運法成為主要的運輸方式。長運不必中途搬卸,也無須頻繁更換船只,雖可顯著增加運輸效率,但也給本就十分脆弱的漕運體制以巨大考驗。由于運輸周期延長,避免凍阻的有效機制不再發(fā)揮作用,明中后期的漕運一直被凍阻的陰影所籠罩。各種問題層出不窮,變通處置凍阻的辦法反而促成凍阻的進一步擴大,加上各相關(guān)利益集團的刻意牽制,深刻影響著國家供應體制。
【文章來源】:浙江社會科學.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一、支運與兌運的選擇
二、長運法實施后“凍阻”的日益頻繁及其應對之策
三、嘉萬以后凍阻的擴大
四、結(jié)論
本文編號:3474995
【文章來源】:浙江社會科學. 2020,(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3 頁
【文章目錄】:
一、支運與兌運的選擇
二、長運法實施后“凍阻”的日益頻繁及其應對之策
三、嘉萬以后凍阻的擴大
四、結(jié)論
本文編號:34749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474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