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協(xié)同工作系數(shù)的空心板橋鉸縫性能評估
發(fā)布時間:2021-09-05 03:25
為量化評估混凝土空心板橋鉸縫性能,采用Midas軟件建立19.6 m跨徑的空心板橋有限元模型,對跨中部位不同損傷程度的鉸縫進行數(shù)值模擬,得到相應(yīng)工況下板梁的橫向分布影響線,提出基于鉸縫協(xié)同工作系數(shù)的鉸縫性能判別方法,可將鉸縫狀態(tài)劃分為完好、輕微損傷、中等損傷、嚴重損傷、完全失效等5個等級.同時建立了鉸縫協(xié)同工作系數(shù)與損傷度、錯臺、開合及撓度比等指標的數(shù)學模型,應(yīng)用于實際橋梁的鉸縫性能評估.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23(03)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橋梁橫向結(jié)構(gòu)示意圖
空心板橋(a)和梁格(b)模型
圖3展示了6號鉸縫在不同受損長度下13片板梁的橫向分布影響線變化.由圖3可知,隨著鉸縫受損長度的增加, 全橋13片板梁的橫向分布影響線逐漸發(fā)生偏移,當鉸縫受損長度為4 m時,影響線與未受損情況相比無明顯變化,影響線保持平緩趨勢;當鉸縫受損長度達8 m時,位于跨中的板梁影響線形成一定陡坡,其中6號鉸縫兩側(cè)的6、7號梁板的影響線豎標出現(xiàn)較明顯的變化; 當鉸縫受損長度達12 m時,位于跨中的板梁影響線與鉸縫未受損時相比出現(xiàn)較大轉(zhuǎn)折,此時混凝土空心板橋的橫向傳力效果大幅降低;當鉸縫受損長度達16 m以上時,6號鉸縫兩側(cè)梁板的影響線豎標出現(xiàn)更明顯的折線,表明6號鉸縫的性能已趨于失效,不傳遞橫向應(yīng)力和豎向剪力.2.3 鉸縫協(xié)同工作系數(sh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鉸縫剛度的板梁橋鉸縫損傷評價方法[J]. 周正茂,袁桂芳,田清勇. 中國公路學報. 2013(05)
[2]一種基于相對位移的鉸縫傳力性能評估方法[J]. 劉曉春,衛(wèi)軍,李沛,余志武.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8)
[3]基于單板受力的預應(yīng)力混凝土空心板橋承載力評定[J]. 馬亞麗,王東威,李廣慧. 公路交通科技. 2013(06)
[4]基于相對位移法的鉸縫破損程度檢測[J]. 錢寅泉,周正茂,葛瑋明,袁桂芳,韓光強. 公路交通科技. 2012(07)
[5]空心板鉸縫協(xié)同工作性能影響因素分析[J]. 衛(wèi)軍,李沛,徐岳,董榮珍,余志武. 中國公路學報. 2011(02)
碩士論文
[1]板梁橋鉸縫的界面非線性接觸分析及損傷研究[D]. 陸垚鋒.揚州大學 2019
本文編號:3384574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0,23(03)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橋梁橫向結(jié)構(gòu)示意圖
空心板橋(a)和梁格(b)模型
圖3展示了6號鉸縫在不同受損長度下13片板梁的橫向分布影響線變化.由圖3可知,隨著鉸縫受損長度的增加, 全橋13片板梁的橫向分布影響線逐漸發(fā)生偏移,當鉸縫受損長度為4 m時,影響線與未受損情況相比無明顯變化,影響線保持平緩趨勢;當鉸縫受損長度達8 m時,位于跨中的板梁影響線形成一定陡坡,其中6號鉸縫兩側(cè)的6、7號梁板的影響線豎標出現(xiàn)較明顯的變化; 當鉸縫受損長度達12 m時,位于跨中的板梁影響線與鉸縫未受損時相比出現(xiàn)較大轉(zhuǎn)折,此時混凝土空心板橋的橫向傳力效果大幅降低;當鉸縫受損長度達16 m以上時,6號鉸縫兩側(cè)梁板的影響線豎標出現(xiàn)更明顯的折線,表明6號鉸縫的性能已趨于失效,不傳遞橫向應(yīng)力和豎向剪力.2.3 鉸縫協(xié)同工作系數(shù)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基于鉸縫剛度的板梁橋鉸縫損傷評價方法[J]. 周正茂,袁桂芳,田清勇. 中國公路學報. 2013(05)
[2]一種基于相對位移的鉸縫傳力性能評估方法[J]. 劉曉春,衛(wèi)軍,李沛,余志武. 中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3(08)
[3]基于單板受力的預應(yīng)力混凝土空心板橋承載力評定[J]. 馬亞麗,王東威,李廣慧. 公路交通科技. 2013(06)
[4]基于相對位移法的鉸縫破損程度檢測[J]. 錢寅泉,周正茂,葛瑋明,袁桂芳,韓光強. 公路交通科技. 2012(07)
[5]空心板鉸縫協(xié)同工作性能影響因素分析[J]. 衛(wèi)軍,李沛,徐岳,董榮珍,余志武. 中國公路學報. 2011(02)
碩士論文
[1]板梁橋鉸縫的界面非線性接觸分析及損傷研究[D]. 陸垚鋒.揚州大學 2019
本文編號:33845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384574.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