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磁浮列車懸浮架疲勞試驗方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8-31 09:27
高速磁懸浮列車對城際鐵路路網(wǎng)系統(tǒng)進行有效補充的同時,也可進一步提高城市間點對點的運輸需求。懸浮架作為高速磁浮列車重要組成部件之一,有必要對其結構可靠性展開深入研究。本文針對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某型高速磁浮列車懸浮架展開疲勞試驗方法的研究,為高速磁浮列車磁懸浮機構的可靠性設計提供依據(jù),且對開展懸浮架室內疲勞試驗有一定的指導意義。本文首先對高速磁浮列車懸浮架組成結構及相應功能進行介紹,并對懸浮架承載特點進行分析,確定懸浮架有限元模型建立的難點和有限元計算的約束及加載方式。通過對比關于預緊力、螺栓和鉚釘連接方式多種建模方法的優(yōu)缺點,選擇等效力法和耦合與約束方程法,實現(xiàn)對預緊力及機械連接方式的有限元建模,并基于相關建模原則建立懸浮架整體的有限元模型。其次對懸浮架承受的常見載荷類型進行詳細介紹,依據(jù)已確定的14種超常載荷工況和8種運營載荷工況,依次對懸浮架進行靜強度、疲勞強度校核和模態(tài)計算。依據(jù)第四強度理論對懸浮架進行靜強度評估,發(fā)現(xiàn)最大應力均出現(xiàn)在車體與Z向支撐連接的擺桿處,且其他部位的最大應力值均小于各自材料的許用應力;利用多軸應力轉單軸應力法,結合修正Goodman疲勞極限圖對每個子結構進行疲勞...
【文章來源】: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3上海磁懸浮列車??Fig.?1-3?Maglev?train?in?Shanghai??
Fig.?1-2?Maglev?train?in?Germany??8B??圖1-3上海磁懸浮列車??Fig.?1-3?Maglev?train?in?Shanghai??為止,高鐵的最高運行速度可達350km/h,民用飛機的經濟/h,高速磁浮列車的速度可以達到600km/h,由此可看出,
2.1懸浮架主要部件及作用??高速磁浮列車主要由懸浮架及其上安裝的電磁鐵(包括懸浮電磁鐵、導向電??磁鐵、制動電磁鐵等)和車廂及附屬設備等組成,圖2-1所示為高速磁懸浮列車的??總體結構。??y??制動電釀’?/?\???導向電?」?L鮮電進鐵??圖2-1高速磁浮列車總體結構示意圖??Fig.2-1?Overall?structural?diagram?of?high?speed?maglev?train??懸浮架是磁浮列車系統(tǒng)重要的組成結構之一,本節(jié)主要對懸浮架的作用進行??詳細介紹,并對懸浮架結構及各部件功能進行具體的分析。??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00%低地板有軌電車動力轉向架構架強度分析[J]. 牛悅丞,李芾,李金城,劉方偉. 機車電傳動. 2019(01)
[2]磁懸浮列車轉向架的變形狀態(tài)分析[J]. 吳開洪,崔建昆. 現(xiàn)代機械. 2017(01)
[3]我國啟動時速600km高速磁浮等重大項目研發(fā)[J]. 應福根. 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 2016(21)
[4]基于球面方向余弦族投影的車輛結構疲勞參量求解方法[J]. 楊冰,廖貞,馬佰全,肖守訥,陽光武,朱濤.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2016(02)
[5]高速磁浮車輛走行機構動載荷測試與分析[J]. 葛軍,高定剛,鄭樹彬,柴曉冬.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2015(04)
[6]中低速磁浮列車動載荷及動應力測試研究[J]. 姚生軍,湯勁松,李東鋒. 鐵道車輛. 2013(05)
[7]磁浮列車走行機構結構優(yōu)化研究[J]. 羅玗琪,許平,謝卓君.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1(11)
[8]汽車雙層縱梁結構中的鉚接特性有限元分析[J]. 郝慶軍,郭順生.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2009(05)
[9]動車轉向架焊接構架的靜強度和疲勞強度試驗[J]. 馮遵委,唐永明,孫海東. 國外鐵道車輛. 2009(04)
[10]CRH2動車轉向架構架疲勞強度分析[J]. 王文靜,劉志明,李強,繆龍秀.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 2009(01)
博士論文
[1]EMS型高速磁浮列車導向動力學研究[D]. 趙春霞.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4
[2]鐵道客車轉向架焊接構架疲勞可靠性研究[D]. 盧耀輝.西南交通大學 2011
[3]基于多體動力學和有限元法的機車車體結構疲勞仿真研究[D]. 繆炳榮.西南交通大學 2007
[4]機車車輛零部件的疲勞壽命預測仿真[D]. 陽光武.西南交通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構架疲勞控制部位應力特征研究[D]. 李海濤.北京交通大學 2018
[2]209P型轉向架焊接構架結構疲勞研究[D]. 王鈞.蘭州交通大學 2018
[3]基于Workbench連桿襯套過盈接觸的分析研究[D]. 喬文元.中北大學 2017
[4]地鐵轉向架靜載試驗臺加載系統(tǒng)研究[D]. 任麗娜.北京建筑大學 2016
[5]時速140km新型中低速磁浮列車走行機構研究分析[D]. 宗凌瀟.西南交通大學 2016
[6]跨座式單軌轉向架構架的虛擬疲勞試驗研究[D]. 許念江.重慶交通大學 2014
[7]中低速磁浮軌道梁關鍵技術研究[D]. 王理達.西南交通大學 2014
[8]長定子中低速磁浮列車懸浮架疲勞強度研究[D]. 遲振華.西南交通大學 2014
[9]鐵道車輛轉向架構架疲勞強度研究[D]. 沈彩瑜.西南交通大學 2014
[10]轉向架構架虛擬試驗臺試驗及分析[D]. 馬慶忠.北京交通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374652
【文章來源】:北京交通大學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3上海磁懸浮列車??Fig.?1-3?Maglev?train?in?Shanghai??
Fig.?1-2?Maglev?train?in?Germany??8B??圖1-3上海磁懸浮列車??Fig.?1-3?Maglev?train?in?Shanghai??為止,高鐵的最高運行速度可達350km/h,民用飛機的經濟/h,高速磁浮列車的速度可以達到600km/h,由此可看出,
2.1懸浮架主要部件及作用??高速磁浮列車主要由懸浮架及其上安裝的電磁鐵(包括懸浮電磁鐵、導向電??磁鐵、制動電磁鐵等)和車廂及附屬設備等組成,圖2-1所示為高速磁懸浮列車的??總體結構。??y??制動電釀’?/?\???導向電?」?L鮮電進鐵??圖2-1高速磁浮列車總體結構示意圖??Fig.2-1?Overall?structural?diagram?of?high?speed?maglev?train??懸浮架是磁浮列車系統(tǒng)重要的組成結構之一,本節(jié)主要對懸浮架的作用進行??詳細介紹,并對懸浮架結構及各部件功能進行具體的分析。??9??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100%低地板有軌電車動力轉向架構架強度分析[J]. 牛悅丞,李芾,李金城,劉方偉. 機車電傳動. 2019(01)
[2]磁懸浮列車轉向架的變形狀態(tài)分析[J]. 吳開洪,崔建昆. 現(xiàn)代機械. 2017(01)
[3]我國啟動時速600km高速磁浮等重大項目研發(fā)[J]. 應福根. 軍民兩用技術與產品. 2016(21)
[4]基于球面方向余弦族投影的車輛結構疲勞參量求解方法[J]. 楊冰,廖貞,馬佰全,肖守訥,陽光武,朱濤.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2016(02)
[5]高速磁浮車輛走行機構動載荷測試與分析[J]. 葛軍,高定剛,鄭樹彬,柴曉冬.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報. 2015(04)
[6]中低速磁浮列車動載荷及動應力測試研究[J]. 姚生軍,湯勁松,李東鋒. 鐵道車輛. 2013(05)
[7]磁浮列車走行機構結構優(yōu)化研究[J]. 羅玗琪,許平,謝卓君.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1(11)
[8]汽車雙層縱梁結構中的鉚接特性有限元分析[J]. 郝慶軍,郭順生.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 2009(05)
[9]動車轉向架焊接構架的靜強度和疲勞強度試驗[J]. 馮遵委,唐永明,孫海東. 國外鐵道車輛. 2009(04)
[10]CRH2動車轉向架構架疲勞強度分析[J]. 王文靜,劉志明,李強,繆龍秀.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 2009(01)
博士論文
[1]EMS型高速磁浮列車導向動力學研究[D]. 趙春霞.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14
[2]鐵道客車轉向架焊接構架疲勞可靠性研究[D]. 盧耀輝.西南交通大學 2011
[3]基于多體動力學和有限元法的機車車體結構疲勞仿真研究[D]. 繆炳榮.西南交通大學 2007
[4]機車車輛零部件的疲勞壽命預測仿真[D]. 陽光武.西南交通大學 2005
碩士論文
[1]構架疲勞控制部位應力特征研究[D]. 李海濤.北京交通大學 2018
[2]209P型轉向架焊接構架結構疲勞研究[D]. 王鈞.蘭州交通大學 2018
[3]基于Workbench連桿襯套過盈接觸的分析研究[D]. 喬文元.中北大學 2017
[4]地鐵轉向架靜載試驗臺加載系統(tǒng)研究[D]. 任麗娜.北京建筑大學 2016
[5]時速140km新型中低速磁浮列車走行機構研究分析[D]. 宗凌瀟.西南交通大學 2016
[6]跨座式單軌轉向架構架的虛擬疲勞試驗研究[D]. 許念江.重慶交通大學 2014
[7]中低速磁浮軌道梁關鍵技術研究[D]. 王理達.西南交通大學 2014
[8]長定子中低速磁浮列車懸浮架疲勞強度研究[D]. 遲振華.西南交通大學 2014
[9]鐵道車輛轉向架構架疲勞強度研究[D]. 沈彩瑜.西南交通大學 2014
[10]轉向架構架虛擬試驗臺試驗及分析[D]. 馬慶忠.北京交通大學 2014
本文編號:337465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374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