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排煙系統(tǒng)總體方案
發(fā)布時間:2021-07-28 20:30
為解決超大斷面海底沉管隧道火災排煙及防災救援難題,依托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工程,在傳統(tǒng)全側壁排煙方式不能滿足火災排煙的情況下,提出利用頂部橫向排煙聯絡道結合側壁排煙孔的新型排煙體系,解決超長、超寬沉管隧道火災排煙難題。與傳統(tǒng)全側壁排煙方式相比較,新型排煙系統(tǒng)可充分利用煙氣流動特點,排煙效率明顯升高,可用疏散時間得到較大幅度增加,進一步提升了超大斷面海底沉管隧道防火安全性。針對水下樞紐互通結構形式及通風流場特點,提出水下樞紐互通區(qū)的排煙和疏散方案。入口合流匝道段采用縱向通風+吊頂排煙道方案,并在分岔及合流位置重點排煙或設置豎井排煙,可有效控制火災煙氣。在設置防災設施的條件下,結合周邊路網交通特點、救援力量分布情況等,建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防災救援技術體系。
【文章來源】:隧道建設(中英文). 2020,40(08)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深中通道地理位置圖
類似規(guī)模的海底隧道國內外尚無先例,在隧道結構體系、斷面型式、通風與防災救援等方面存在較大技術挑戰(zhàn)。雙向8車道超寬海底隧道為世界首例,傳統(tǒng)的縱向通風+側向排煙方案面臨巨大挑戰(zhàn)。2.2 項目交通量超大且貨車比例高,隧道運營安全及防災面臨巨大挑戰(zhàn)
本項目隧道東側機場互通立交與主線隧道交匯,隧道內多處分合流,漸變段隧道截面變化顯著,水下樞紐互通區(qū)平面圖見圖3。機場互通地下樞紐漸變段為雙向12車道,且縱坡較大,氣流組織復雜,匝道段曲率半徑小,排煙疏散難度大。對于小曲率半徑匝道段,在壁面粗糙度及橫斷面相同的情況下,曲線隧道通風阻力系數λR大于普通直線隧道通風阻力系數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隧道重點排煙模式下誘導通風對效率的影響[J]. 趙家明,徐志勝,徐燃,牛占威,李志,謝寶超,何路. 消防科學與技術. 2019(02)
[2]基于FDS的某公路隧道側向集中排煙系統(tǒng)研究[J]. 張甫仁,林愛楨,袁園. 公路. 2018(12)
[3]南昌紅谷水下互通立交隧道通風排煙組織研究[J]. 王東偉,戴新,李國江. 隧道建設(中英文). 2018(06)
[4]沉管隧道火災溫度場分布規(guī)律研究——以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為例[J]. 蔣樹屏,田堃,徐湃. 隧道建設(中英文). 2018(05)
[5]集中排煙公路隧道臨界排煙速率計算模型[J]. 姜學鵬,陳姝,郭昆.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7(10)
[6]設排煙道隧道的煙氣逆流長度與臨界風速研究[J]. 任炳旭,魏作安,楊永浩.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2017(S1)
[7]沉管隧道防災救援系統(tǒng)研究[J]. 楊秀軍,石志剛,顏靜儀.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2012(S1)
博士論文
[1]海底沉管隧道火災煙氣運動特性研究[D]. 徐湃.重慶交通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不同排煙方式隧道火災及人員安全研究[D]. 鐘艷華.北方工業(yè)大學 2018
[2]媽灣跨海隧道排煙技術及人員疏散研究[D]. 張先富.西南交通大學 2017
[3]城市多岔道隧道火災通風排煙數值模擬研究[D]. 楊小祎.西南交通大學 2017
[4]沉管隧道火災集中排煙模式下煙流特性研究[D]. 王宇軒.長安大學 2017
[5]公路隧道側向集中排煙系統(tǒng)排煙效果研究[D]. 袁園.重慶交通大學 2017
[6]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防災救援體系及實際應用研究[D]. 周子健.長安大學 2016
[7]離岸特長沉管隧道火災排煙試驗研究[D]. 田堃.重慶交通大學 2015
[8]集中排煙隧道火災煙氣擴散特性研究[D]. 王震.山東建筑大學 2014
[9]大型地下互通式立交通風防災技術研究[D]. 劉宏.重慶交通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308592
【文章來源】:隧道建設(中英文). 2020,40(08)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9 頁
【部分圖文】:
深中通道地理位置圖
類似規(guī)模的海底隧道國內外尚無先例,在隧道結構體系、斷面型式、通風與防災救援等方面存在較大技術挑戰(zhàn)。雙向8車道超寬海底隧道為世界首例,傳統(tǒng)的縱向通風+側向排煙方案面臨巨大挑戰(zhàn)。2.2 項目交通量超大且貨車比例高,隧道運營安全及防災面臨巨大挑戰(zhàn)
本項目隧道東側機場互通立交與主線隧道交匯,隧道內多處分合流,漸變段隧道截面變化顯著,水下樞紐互通區(qū)平面圖見圖3。機場互通地下樞紐漸變段為雙向12車道,且縱坡較大,氣流組織復雜,匝道段曲率半徑小,排煙疏散難度大。對于小曲率半徑匝道段,在壁面粗糙度及橫斷面相同的情況下,曲線隧道通風阻力系數λR大于普通直線隧道通風阻力系數λ。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隧道重點排煙模式下誘導通風對效率的影響[J]. 趙家明,徐志勝,徐燃,牛占威,李志,謝寶超,何路. 消防科學與技術. 2019(02)
[2]基于FDS的某公路隧道側向集中排煙系統(tǒng)研究[J]. 張甫仁,林愛楨,袁園. 公路. 2018(12)
[3]南昌紅谷水下互通立交隧道通風排煙組織研究[J]. 王東偉,戴新,李國江. 隧道建設(中英文). 2018(06)
[4]沉管隧道火災溫度場分布規(guī)律研究——以港珠澳大橋沉管隧道為例[J]. 蔣樹屏,田堃,徐湃. 隧道建設(中英文). 2018(05)
[5]集中排煙公路隧道臨界排煙速率計算模型[J]. 姜學鵬,陳姝,郭昆. 中國安全科學學報. 2017(10)
[6]設排煙道隧道的煙氣逆流長度與臨界風速研究[J]. 任炳旭,魏作安,楊永浩.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2017(S1)
[7]沉管隧道防災救援系統(tǒng)研究[J]. 楊秀軍,石志剛,顏靜儀. 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 2012(S1)
博士論文
[1]海底沉管隧道火災煙氣運動特性研究[D]. 徐湃.重慶交通大學 2014
碩士論文
[1]不同排煙方式隧道火災及人員安全研究[D]. 鐘艷華.北方工業(yè)大學 2018
[2]媽灣跨海隧道排煙技術及人員疏散研究[D]. 張先富.西南交通大學 2017
[3]城市多岔道隧道火災通風排煙數值模擬研究[D]. 楊小祎.西南交通大學 2017
[4]沉管隧道火災集中排煙模式下煙流特性研究[D]. 王宇軒.長安大學 2017
[5]公路隧道側向集中排煙系統(tǒng)排煙效果研究[D]. 袁園.重慶交通大學 2017
[6]秦嶺終南山公路隧道防災救援體系及實際應用研究[D]. 周子健.長安大學 2016
[7]離岸特長沉管隧道火災排煙試驗研究[D]. 田堃.重慶交通大學 2015
[8]集中排煙隧道火災煙氣擴散特性研究[D]. 王震.山東建筑大學 2014
[9]大型地下互通式立交通風防災技術研究[D]. 劉宏.重慶交通大學 2011
本文編號:330859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308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