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折返線型式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04 23:49
為研究不同車站折返線配線型式,滿足折返能力和折返功能,減少車站規(guī)模和造價,以南昌地鐵3號線銀三角北站為背景,分析和研究站前折返和站后折返的折返間隔和適用條件,得出不同條件下推薦的折返配線型式。對于線路的永久起、終點站,從節(jié)能投資、減少車站規(guī)模和提高折返能力的角度,優(yōu)先采用站前折返的方式;對于線路的臨時起、終點站,需要結合遠期延伸線路長度、車站型式、車場選址和全線配線綜合確定;對于中間站,一般設置單渡線起臨時折返功能,或者與停車線一起設置貫通式雙停車折返線。
【文章來源】:隧道建設(中英文). 2020,40(S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島式車站盡端式雙折返線
以南昌地鐵3號線起點站銀三角北站為例,計算島式車站站后雙折返線的折返能力。該站行車配線示意圖如圖2所示。南昌地鐵3號線銀三角北站采用站后折返方式,考慮平峰時段,平峰時段不考慮車輛段發(fā)車對列車折返的影響。折返作業(yè)由接車作業(yè)、進出折返線作業(yè)、發(fā)車作業(yè)3個作業(yè)過程組成。折返能力取決于接車間隔、折返間隔和發(fā)車間隔,折返間隔取這三者中的最大值。南昌地鐵3號線銀三角北站的折返示意圖如圖3所示。
南昌地鐵3號線銀三角北站采用站后折返方式,考慮平峰時段,平峰時段不考慮車輛段發(fā)車對列車折返的影響。折返作業(yè)由接車作業(yè)、進出折返線作業(yè)、發(fā)車作業(yè)3個作業(yè)過程組成。折返能力取決于接車間隔、折返間隔和發(fā)車間隔,折返間隔取這三者中的最大值。南昌地鐵3號線銀三角北站的折返示意圖如圖3所示。1)接車間隔,即接車作業(yè)時間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現(xiàn)代有軌電車折返線布置形式及長度研究[J]. 王惠鳳.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7(04)
[2]城市軌道交通折返站折返能力分析[J]. 胡海虹,蘇思琦.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5(S2)
[3]城市軌道交通折返站的設計[J]. 朱東飛,鄭生全.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5(S2)
[4]城市軌道交通大小交路模式列車開行方案的優(yōu)化[J]. 王媛媛,倪少權. 鐵道學報. 2013(07)
[5]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站前折返間隔分析[J]. 王俊鋒,孫旺,郜洪民.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3(04)
[6]城軌車站不同折返形式對折返能力影響分析[J]. 花修坤. 現(xiàn)代城市軌道交通. 2012(06)
[7]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tǒng)對車站折返能力的影響[J]. 王國軍,宋鍇.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1(02)
[8]城市軌道交通折返站折返能力分析[J]. 苗沁,周天星.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0(11)
[9]關于城軌列車折返能力計算與加強的研究[J]. 張國寶,于濤. 都市快軌交通. 2006(04)
[10]城市軌道交通折返線相關問題研究[J]. 李英.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03(01)
本文編號:3118728
【文章來源】:隧道建設(中英文). 2020,40(S1)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8 頁
【部分圖文】:
島式車站盡端式雙折返線
以南昌地鐵3號線起點站銀三角北站為例,計算島式車站站后雙折返線的折返能力。該站行車配線示意圖如圖2所示。南昌地鐵3號線銀三角北站采用站后折返方式,考慮平峰時段,平峰時段不考慮車輛段發(fā)車對列車折返的影響。折返作業(yè)由接車作業(yè)、進出折返線作業(yè)、發(fā)車作業(yè)3個作業(yè)過程組成。折返能力取決于接車間隔、折返間隔和發(fā)車間隔,折返間隔取這三者中的最大值。南昌地鐵3號線銀三角北站的折返示意圖如圖3所示。
南昌地鐵3號線銀三角北站采用站后折返方式,考慮平峰時段,平峰時段不考慮車輛段發(fā)車對列車折返的影響。折返作業(yè)由接車作業(yè)、進出折返線作業(yè)、發(fā)車作業(yè)3個作業(yè)過程組成。折返能力取決于接車間隔、折返間隔和發(fā)車間隔,折返間隔取這三者中的最大值。南昌地鐵3號線銀三角北站的折返示意圖如圖3所示。1)接車間隔,即接車作業(yè)時間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現(xiàn)代有軌電車折返線布置形式及長度研究[J]. 王惠鳳.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7(04)
[2]城市軌道交通折返站折返能力分析[J]. 胡海虹,蘇思琦.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5(S2)
[3]城市軌道交通折返站的設計[J]. 朱東飛,鄭生全.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5(S2)
[4]城市軌道交通大小交路模式列車開行方案的優(yōu)化[J]. 王媛媛,倪少權. 鐵道學報. 2013(07)
[5]城市軌道交通車站站前折返間隔分析[J]. 王俊鋒,孫旺,郜洪民.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3(04)
[6]城軌車站不同折返形式對折返能力影響分析[J]. 花修坤. 現(xiàn)代城市軌道交通. 2012(06)
[7]城市軌道交通信號系統(tǒng)對車站折返能力的影響[J]. 王國軍,宋鍇.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1(02)
[8]城市軌道交通折返站折返能力分析[J]. 苗沁,周天星.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10(11)
[9]關于城軌列車折返能力計算與加強的研究[J]. 張國寶,于濤. 都市快軌交通. 2006(04)
[10]城市軌道交通折返線相關問題研究[J]. 李英.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03(01)
本文編號:31187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3118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