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區(qū)非對稱連續(xù)梁橋地震響應及性能評價
發(fā)布時間:2021-01-02 01:39
為研究高烈度地區(qū)不等跨連續(xù)梁橋的抗震性能,依托某高速公路上一座主跨為(40+60+35)m的典型不等跨連續(xù)梁橋,建立其動力分析有限元模型,獲得該橋的模態(tài)特性。在E1概率和E2概率兩種地震水平作用下,同時采用反應譜分析和時程分析法,對不等跨橋梁結構的地震響應進行分析。最后根據(jù)橋墩驗算截面的彎矩-曲率關系曲線,探討該橋梁的抗震性能。研究結果表明:動態(tài)時程反應分析與反應譜分析所得的結果基本吻合,由于反應譜分析假定結構線彈性狀態(tài)而時程反應分析考慮了材料的彈塑性,在E2概率水平下,兩者個別響應值有較大差別;由于反應譜法是對各階模態(tài)下最大響應的組合,動態(tài)時程反應分析是同一時刻各地震波引起的結構響應的組合,因而時域和頻域計算結果會存在一些誤差,頻域結果偏于保守;E1、E2概率地震作用下,主橋橋墩檢算截面仍然在彈性范圍內(nèi)工作,滿足彈性設計要求。
【文章來源】:地震工程學報. 2020年05期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摩擦擺支座雙線性滯回曲線
最大地震影響系數(shù)為Smax=A·βmax,與概率水準和阻尼有關,相應的設計地震反應譜的譜形參數(shù)值見表2。豎向地震動反應譜取對應的水平地震動峰值的2/3作為其加速度峰值,其譜形參數(shù)與水平向的譜形參數(shù)相同。圖5是100年超越概率63%和50年超越概率2.5%的水平及豎向設計地震動反應譜曲線。表2 地震反應譜參數(shù)Table 2 Parameters of earthquake response spectrum 超越概率水準 水平向 豎向 T0/S Tg/S βmax Amax/(cm·s-2) γ Smax/g T0/S Tg/S βmax Amax/(cm·s-2) γ Smax/g 100年63% 0.10 0.50 2.30 87.15 1.0 0.205 0.10 0.50 2.30 58.10 1.0 0.136 50年2.5% 0.10 0.85 2.30 276.97 1.0 0.650 0.10 0.85 2.30 184.65 1.0 0.433
計算時偏于安全地假定地震動沿橋縱向、橫向或豎向傳播,由于地震動沿橋縱向和橫向同時作用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在計算時地震動沿縱、橫向分別輸入,不考慮行波效應。圖6 水平向人工地震波時程曲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烈度地震區(qū)大跨長聯(lián)連續(xù)梁橋抗震分析及性能評價[J]. 賈毅,趙人達,廖平,李福海,邱新林. 防災減災工程學報. 2017(04)
[2]臨河黃河特大橋抗震設計與研究[J]. 趙永剛,韓文濤,史貴君. 公路工程. 2013(06)
[3]高速鐵路大跨連續(xù)梁橋地震反應分析及抗震校核[J]. 張永亮,孫建飛,徐家林. 地震工程學報. 2013(02)
[4]連續(xù)梁橋抗震性能分析與評價[J]. 趙旭峰,王春苗. 鐵道工程學報. 2009(05)
[5]液化場地樁基橋梁震害響應大型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J]. 凌賢長,郭明珠,王東升,王臣,王麗霞,王志強. 巖土力學. 2006(01)
碩士論文
[1]高墩大跨曲線連續(xù)剛構橋地震響應分析[D]. 賈毅.云南大學 2014
本文編號:2952395
【文章來源】:地震工程學報. 2020年05期 北大核心
【文章頁數(shù)】:7 頁
【部分圖文】:
摩擦擺支座雙線性滯回曲線
最大地震影響系數(shù)為Smax=A·βmax,與概率水準和阻尼有關,相應的設計地震反應譜的譜形參數(shù)值見表2。豎向地震動反應譜取對應的水平地震動峰值的2/3作為其加速度峰值,其譜形參數(shù)與水平向的譜形參數(shù)相同。圖5是100年超越概率63%和50年超越概率2.5%的水平及豎向設計地震動反應譜曲線。表2 地震反應譜參數(shù)Table 2 Parameters of earthquake response spectrum 超越概率水準 水平向 豎向 T0/S Tg/S βmax Amax/(cm·s-2) γ Smax/g T0/S Tg/S βmax Amax/(cm·s-2) γ Smax/g 100年63% 0.10 0.50 2.30 87.15 1.0 0.205 0.10 0.50 2.30 58.10 1.0 0.136 50年2.5% 0.10 0.85 2.30 276.97 1.0 0.650 0.10 0.85 2.30 184.65 1.0 0.433
計算時偏于安全地假定地震動沿橋縱向、橫向或豎向傳播,由于地震動沿橋縱向和橫向同時作用的可能性很小,因而在計算時地震動沿縱、橫向分別輸入,不考慮行波效應。圖6 水平向人工地震波時程曲線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高烈度地震區(qū)大跨長聯(lián)連續(xù)梁橋抗震分析及性能評價[J]. 賈毅,趙人達,廖平,李福海,邱新林. 防災減災工程學報. 2017(04)
[2]臨河黃河特大橋抗震設計與研究[J]. 趙永剛,韓文濤,史貴君. 公路工程. 2013(06)
[3]高速鐵路大跨連續(xù)梁橋地震反應分析及抗震校核[J]. 張永亮,孫建飛,徐家林. 地震工程學報. 2013(02)
[4]連續(xù)梁橋抗震性能分析與評價[J]. 趙旭峰,王春苗. 鐵道工程學報. 2009(05)
[5]液化場地樁基橋梁震害響應大型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J]. 凌賢長,郭明珠,王東升,王臣,王麗霞,王志強. 巖土力學. 2006(01)
碩士論文
[1]高墩大跨曲線連續(xù)剛構橋地震響應分析[D]. 賈毅.云南大學 2014
本文編號:29523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952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