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長富水軟弱破碎隧道信息化施工及工程應用
本文關鍵詞:深長富水軟弱破碎隧道信息化施工及工程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隧道是未來跨山區(qū)發(fā)展的一個重要趨勢,尤其是西部大開發(fā)以來,跨山嶺隧道的需求與日俱增。隧道工程地質情況復雜,勘察設計階段探測出詳細的地質情況難度較大,但利用地質調查、超前地質預報、數值模擬分析、監(jiān)控量測等手段能夠規(guī)避施工風險。新奧法的出現使得隧道施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由此隧道施工進入到動態(tài)化過程,而以監(jiān)控量測為主的新奧法發(fā)展到監(jiān)控量測與超前地質預報并重的施工方法是隧道信息化施工的重要保障。本文以西南地區(qū)某鐵路隧道為研究對象,通過理論分析,開展超前地質預報、數值模擬、現場監(jiān)控量測對深長富水軟弱破碎隧道信息化施工進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內容如下:(1)針對西南地區(qū)某鐵路隧道深長富水軟弱破碎段,繪制了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流程,構建了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技術體系,開展了綜合超前地質預報研究。通過TSP203plus、地質雷達、紅外探水以及超前鉆探的綜合預報,得到了隧道信息化施工的動態(tài)分級。(2)采用大型數值計算軟件ANSYS12.0建立了三維隧道數值模型,嵌入到FLAC3D軟件,進行滲流模式下的隧道開挖計算。研究表明,數值計算能夠得到隧道在二臺階法和三臺階法開挖時的圍巖力學演化特征、位移變化規(guī)律以及塑性區(qū)的分布形態(tài),可以指導隧道開挖進行工況優(yōu)選。(3)采用全站儀對隧道圍巖進行監(jiān)控量測,并選擇幾種函數對監(jiān)控量測數據進行回歸分析。研究表明,回歸分析結果可以用來預測西南地區(qū)某鐵路深長富水軟弱破碎隧道段的圍巖變形情況。通過對深長富水軟弱破碎隧道信息化施工進行研究,給施工方案優(yōu)選提供了技術支撐,保障了隧道的施工安全。研究結果對類似的隧道施工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隧道 信息化施工 綜合超前地質預報 數值模擬 監(jiān)控量測
【學位授予單位】:貴州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U455.49
【目錄】: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第一章 緒論8-15
- 1.1 選題背景及研究意義8-9
- 1.2 國內外研究現狀9-13
- 1.2.1 隧道施工技術發(fā)展現狀9
- 1.2.2 隧道超前地質預報研究現狀9-11
- 1.2.3 隧道圍巖變形特征研究現狀11-12
- 1.2.4 隧道監(jiān)控量測技術發(fā)展現狀12-13
- 1.3 論文研究內容、方法及技術路線13-14
- 1.3.1 研究內容13
- 1.3.2 研究方法13
- 1.3.3 技術路線13-14
- 1.4 本章小結14-15
- 第二章 深長富水軟弱破碎隧道信息化施工方案探討15-26
- 2.1 隧道工程概況15
- 2.2 地貌地質概況15-20
- 2.2.1 地形地貌特征15
- 2.2.2 地層與巖性特征15-17
- 2.2.3 地質構造特征17-18
- 2.2.4 水文地質特征18-20
- 2.3 隧道圍巖分級20-21
- 2.4 隧道風險評估21-24
- 2.4.1 風險因素分析21-22
- 2.4.2 初始風險評價22-24
- 2.5 隧道信息化施工實施方案24-25
- 2.6 本章小結25-26
- 第三章 深長富水軟弱破碎隧道不良地質綜合超前預報26-51
- 3.1 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技術體系的建立26-30
- 3.1.1 綜合超前地質預報的原則26-27
- 3.1.2 綜合超前地質預報技術體系的構建27-30
- 3.2 常見超前地質預報方法及理論基礎30-37
- 3.2.1 地球物理探測法30-37
- 3.2.2 超前鉆探法37
- 3.3 綜合超前地質預報在工程中的應用37-50
- 3.3.1 TSP在西南地區(qū)某鐵路隧道中的應用38-43
- 3.3.2 地質雷達在西南地區(qū)某鐵路隧道中的應用43-45
- 3.3.3 紅外探水在西南地區(qū)某鐵路隧道中的應用45-48
- 3.3.4 西南地區(qū)某鐵路隧道超前鉆孔預報48-49
- 3.3.5 不良地質預報綜合分析49-50
- 3.4 本章小結50-51
- 第四章 深長富水軟弱破碎隧道施工過程數值模擬分析51-67
- 4.1 巖體滲流理論51-54
- 4.1.1 巖體滲流理論研究概述51-52
- 4.1.2 流固耦合計算原理52-54
- 4.2 FLAC3D有限差分軟件簡介54-56
- 4.2.1 FLAC3D軟件概況54
- 4.2.2 FLAC3D計算原理54-56
- 4.3 模型建立和參數選取56-59
- 4.3.1 隧道計算模型的建立56-57
- 4.3.2 隧道計算參數的選取57-59
- 4.4 數值計算結果及對比分析59-66
- 4.4.1 隧道圍巖應力演化特征59-62
- 4.4.2 隧道圍巖位移變化規(guī)律62-64
- 4.4.3 隧道圍巖孔隙水壓力特征64-65
- 4.4.4 隧道圍巖塑性區(qū)分布特征65-66
- 4.5 本章小結66-67
- 第五章 深長富水軟弱破碎隧道圍巖變形監(jiān)控量測67-78
- 5.1 監(jiān)控量測的目的及內容67-68
- 5.1.1 監(jiān)控量測的目的67
- 5.1.2 監(jiān)控量測的內容67-68
- 5.2 監(jiān)控量測方法68-70
- 5.2.1 洞內外觀察68-69
- 5.2.2 拱頂下沉和凈空變化量測69-70
- 5.3 監(jiān)控量測常用回歸函數分析70-71
- 5.4 監(jiān)控量測在工程中的應用及回歸分析71-76
- 5.4.1 拱頂下沉分析71-73
- 5.4.2 凈空變化分析73-76
- 5.5 監(jiān)控量測值與數值模擬對比分析76-77
- 5.6 隧道信息化施工效果評價77
- 5.7 本章小結77-78
- 第六章 結論與展望78-80
- 6.1 論文主要結論78-79
- 6.2 進一步研究工作79-80
- 參考文獻80-83
- 致謝83-85
- 附錄85-8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黃宗益,李興華;信息化施工概述[J];建筑機械;2005年01期
2 李晨洋;期待建筑企業(yè)信息化施工[J];建筑;2002年01期
3 王建中,齊善忠;信息化施工在深凍結井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05年23期
4 馬國強;;項目工程的信息化施工技術[J];河南科技;2009年07期
5 焦安亮;嚴曉新;黃延錚;閆亞召;;工業(yè)化生產與信息化施工[J];施工技術;2011年01期
6 張維東;;淺析信息化施工管理的應用[J];科技風;2011年02期
7 丁克勝,楊寶珠,趙軍;深基支護結構的信息化施工[J];天津城市建設學院學報;1997年04期
8 羅祖奎;;淺談信息化施工工程的管理問題及對策[J];價值工程;2014年09期
9 陳向東,楊茂忠;信息化施工及其應用[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10 周志明;地基應力解除糾偏法中的信息化施工問題[J];土工基礎;2002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沙蔚博;馬國強;;淺談建筑項目的信息化施工技術[A];現代建設工程應用技術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2 高明軍;龐有師;;九華山隧道基坑信息化施工[A];第一屆中國水利水電巖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6年
3 周馥隆;;信息化施工技術的發(fā)展之路[A];施工機械化新技術交流會論文集(第八輯)[C];2007年
4 沈忠群;;信息化施工技術在大橋基礎工程中的應用[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分會2004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4年
5 龍萬學;;監(jiān)測預報技術在滑坡信息化施工中的應用[A];貴州省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2008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6 張斌;朱志剛;賀詠梅;;高邊坡開挖信息化施工在高速公路建設中的運用[A];第八次全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4年
7 胡向東;白云;毛良根;;人工地層凍結法信息化施工系統(tǒng)[A];盛世歲月——祝賀孫鈞院士八秩華誕論文選集[C];2006年
8 崔佳;;深基坑“排樁凍結”維護中的信息化施工[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學會2003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9 溫樹林;;大風啞口隧道動態(tài)設計與信息化施工[A];第二屆全國公路科技創(chuàng)新高層論壇論文集(上卷)[C];2004年
10 李建峰;葛顏慧;孫國富;;馬尾井隧道紅砂巖段信息化施工技術[A];全國地下工程超前地質預報與災害治理學術及技術研討會論文集(Ⅲ)[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通訊員 張冀 徐威;隧道信息化施工 為一線員工撐起“保護傘”[N];中國鐵道建筑報;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8條
1 楊亮;鐵路隧道信息化施工與災害預測軟件的開發(fā)與應用[D];成都理工大學;2015年
2 楊卓然;深長富水軟弱破碎隧道信息化施工及工程應用[D];貴州大學;2016年
3 孟磊;地下工程信息化施工及信息反饋技術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4 陳勇;灰色理論在隧道信息化施工中的應用及施工數值分析[D];中南大學;2008年
5 孟陸波;公路隧道信息化施工與計算機輔助決策系統(tǒng)研究[D];成都理工大學;2004年
6 楊傳寬;深基坑變形監(jiān)控與信息化施工研究[D];河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張旭東;歌樂山隧道與重慶輕軌大坪隧道的信息化施工[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8 李緒強;深厚軟巖全深凍結鑿井技術與信息化施工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關鍵詞:深長富水軟弱破碎隧道信息化施工及工程應用,,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726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7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