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隧道巖體加卸載力學特性及圍巖穩(wěn)定性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9-11-22 19:21
【摘要】:巖石的高圍壓作用下表現(xiàn)出明顯不同于淺埋工程中巖石的力學行為和應力-應變特征。開挖時由于圍巖的擾動容易產生圍巖失穩(wěn)等工程事故。而對于深埋地下工程一般都具有工作年限長、工程規(guī)模大、工程重要性等級高等特點,一旦引發(fā)圍巖的穩(wěn)定性問題將會給工程帶來災難性的破壞,使得深部巖體工程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也是許多學者和工程技術人員進行科學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 本文結合錦屏二級水電站深埋引水隧洞的工程背景,利用該工程中的巖石制作巖石室內力學試驗的巖樣,進行不同應力路徑下巖石的應力-應變特征的研究。最后利用試驗得到的巖石力學參數(shù)分析巖體開挖后圍巖的穩(wěn)定性分析。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1)闡述了“深部”及“深部工程”的概念,引入臨界深度來界定深部工程,通過莫爾-庫倫屈服準則計算上臨界深度。分析了原巖應力的分布規(guī)律與特征,其中包括實測垂直應力、水平應力的分布規(guī)律以及平均水平應力、垂直應力和水平主應力與埋深的關系。并對實測平均水平應力、水平主應力值、兩個水平應力值的比值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通過室內巖石的力學試驗,研究巖石在三種不同加、卸載力學路徑下的應力-應變曲線及破壞特性。對比分析三種情況下巖石變形參數(shù)和強度參數(shù)的變化規(guī)律。得到巖石在不同圍壓下的軟化規(guī)律、殘余強度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圍壓大小對巖石強度和變形性能的影響。得到了巖石在卸荷段在考慮圍壓和徑向應變影響下巖石變形模量、泊松系數(shù)隨圍壓的變化規(guī)律。 (3)基于深埋隧道開挖后圍巖的變形特征,將圍巖劃分為塑性區(qū)和彈性區(qū)。通過理論計算圍巖在不同狀態(tài)下圍巖塑性區(qū)的位移,然后結合力學試驗中巖體塑性位移的極限值,判斷各種應變狀態(tài)下圍巖的穩(wěn)定狀態(tài)。最后利用理論求解的塑性區(qū)范圍對圍巖按卸荷均值分區(qū)賦值進行圍巖的穩(wěn)定性計算,將計算結果與理論計算值及實際監(jiān)測數(shù)值對比,表明分區(qū)賦值后巖體強度參數(shù)及變形參數(shù)計算更接近深埋圍巖的實際狀態(tài)。
【圖文】:
結構剖面圖如圖 3-1 所示,該引水隧洞埋深范圍 1500m-2100m 之間,,根據(jù)第二章關于深部的定義可知該工程為深部工程。本試驗所用巖樣的埋置深度大致在1600m 左右的范圍內。巖樣所處巖層為厚層狀白山組大理巖,巖體比較完整,未見明顯的結構面、裂隙,經組成分析巖石的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
MTS815.03伺服試驗系統(tǒng)圖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U451.2
本文編號:2564605
【圖文】:
結構剖面圖如圖 3-1 所示,該引水隧洞埋深范圍 1500m-2100m 之間,,根據(jù)第二章關于深部的定義可知該工程為深部工程。本試驗所用巖樣的埋置深度大致在1600m 左右的范圍內。巖樣所處巖層為厚層狀白山組大理巖,巖體比較完整,未見明顯的結構面、裂隙,經組成分析巖石的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
MTS815.03伺服試驗系統(tǒng)圖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U451.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瑞文;;地球史上的三次成煤期[J];地球;2005年01期
2 刁心宏;遠洋;張傳信;;金屬礦山地質災害及其研究發(fā)展趨勢[J];金屬礦山;2006年06期
3 劉泉聲,張華,林濤;煤礦深部巖巷圍巖穩(wěn)定與支護對策[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年21期
4 何滿潮,謝和平,彭蘇萍,姜耀東;深部開采巖體力學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16期
5 何滿潮;深部的概念體系及工程評價指標[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16期
6 高紅;鄭穎人;馮夏庭;;材料屈服與破壞的探索[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6年12期
7 何滿潮;苗金麗;李德建;王春光;;深部花崗巖試樣巖爆過程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05期
8 黃潤秋;黃達;;卸荷條件下花崗巖力學特性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8年11期
9 李新平;肖桃李;汪斌;徐鵬程;;錦屏二級水電站大理巖不同應力路徑下加卸載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05期
10 李新平;汪斌;周桂龍;;我國大陸實測深部地應力分布規(guī)律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S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殷志強;高應力儲能巖體動力擾動破裂特征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646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64605.html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