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有效約束集法的混合梁斜拉橋合理成橋狀態(tài)確定方法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肖汝誠,項海帆;斜拉橋索力優(yōu)化的影響矩陣法[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3期
2 陸楸,徐有光;斜拉橋最優(yōu)索力的探討[J];中國公路學報;199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尚猛;李亞東;;綜合優(yōu)化算法在矮塔斜拉橋中的應用[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0年04期
2 陸楸;徐有光;;斜拉橋的收縮徐變附加應力分析[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91年01期
3 王為圣;邱龍;李建偉;;斜拉橋成橋合理索力確定方法的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4期
4 陳湛榮;劉琪;周水興;;中小跨徑斜拉橋索力優(yōu)化的“二階段法”[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2期
5 李熠;顏東煌;李學文;;混凝土斜拉橋合理成橋狀態(tài)研究[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6期
6 楊興;張敏;周水興;;影響矩陣法在斜拉橋二次調索中的應用[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3期
7 歐陽錦;曾天寶;;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橋合理成橋狀態(tài)的確定[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1年07期
8 于天來;王今朝;;斜拉橋斷索危險性分析[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0年12期
9 馮健,張耀康;預應力斜拉網(wǎng)格結構的靜力優(yōu)化分析[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5期
10 繆長青;王義春;黎少華;;矮塔混凝土斜拉橋成橋索力優(yōu)化[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桑登峰;戴宇文;若鄰;李治學;;淺談斜拉橋施工過程中索力精確模擬技術[A];第十五屆中國海洋(岸)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C];2011年
2 江安;戚志河;石少華;;應用影響矩陣進行無背索斜拉橋調索[A];中國公路學會計算機應用分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3 李宏江;;某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換索后的索力調整[A];第16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07年
4 肖汝誠;項海帆;;斜拉橋索力優(yōu)化的影響矩陣法[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下冊)[C];1996年
5 寧平華;張靖;陳加樹;;廣州鶴洞大橋斜拉橋合理索力設計[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上冊)[C];1996年
6 李國平;;最優(yōu)成橋狀態(tài)的施工優(yōu)化分析[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下冊)[C];1998年
7 顏東煌;袁明;吳關良;;大跨PC連續(xù)剛構橋合龍段施工時預頂力的優(yōu)化計算[A];第十八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8 朱勁松;王成博;李忠獻;;新型拱橋吊桿張拉工藝及其控制方法[A];第十八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08年
9 藺鵬臻;劉鳳奎;;基于合理成橋狀態(tài)的部分斜拉橋初張力優(yōu)化[A];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10 朱小康;聶永福;劉釗;;高速鐵路網(wǎng)狀吊桿系桿拱橋合理吊桿內(nèi)力研究[A];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下冊)[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江德增;斜塔斜拉橋施工與運營過程中的力學行為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張鳴祥;大跨度橋梁的風致振動分析與被動控制研究[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1年
3 鄒存俊;自錨式懸索—斜拉組合結構體系橋梁靜力學性能與施工關鍵技術研究[D];長安大學;2009年
4 顏東煌;斜拉橋合理設計狀態(tài)確定與施工控制[D];湖南大學;2001年
5 汪勁豐;預應力混凝土斜拉橋施工控制的關鍵技術研究[D];浙江大學;2003年
6 陳太聰;結構工程自適應控制的參數(shù)分析新方法研究及其在大跨度斜拉橋施工中的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03年
7 付軍;預應力混凝土子母斜拉橋索力及施工優(yōu)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6年
8 苗家武;超大跨度斜拉橋設計理論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9 唐濤;斜拉橋結構體系使用安全性評估理論與方法研究[D];同濟大學;2006年
10 孫建琴;大跨度斜拉立體桁架的靜動力非線性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岳海玲;開口薄壁砼肋拱平轉階段動力特性研究與穩(wěn)定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2 曾天寶;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橋合理狀態(tài)的確定和整體穩(wěn)定性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3 邱常廷;PC斜拉橋斜拉索面積、索力及預應力筋綜合優(yōu)化[D];中南大學;2011年
4 吳希龍;斜靠式拱橋合理成橋索力及施工階段索力的確定[D];中南大學;2011年
5 惠迎新;大跨徑斜拉橋合理狀態(tài)確定與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6 楊繼承;大節(jié)段吊裝的獨塔自錨式懸索橋吊索張拉施工控制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7 湯金濤;三塔自錨式懸索—斜拉協(xié)作體系橋計算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8 郭文龍;矮塔斜拉橋合理設計狀態(tài)及動力特性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9 陳方;矮塔斜拉橋結構合理成橋狀態(tài)索力優(yōu)化及參數(shù)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10 王少華;三塔斜拉—自錨式懸索連續(xù)協(xié)作體系橋模型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范立礎,杜國華,馬健中;斜拉橋索力優(yōu)化及非線性理想倒退分析[J];重慶交通學院學報;1992年01期
2 肖汝誠,郭文復;結構關心截面內(nèi)力、位移混合調整計算的影響矩陣法[J];計算結構力學及其應用;1992年01期
3 杜國華,姜林;斜拉橋的合理索力及其施工張拉力[J];橋梁建設;1989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開利,余天慶,習剛;混合梁斜拉橋的發(fā)展與展望[J];橋梁建設;2005年02期
2 陳開利;余天慶;;混合梁斜拉橋結合段設計技術的新發(fā)展[J];鐵道標準設計;2006年05期
3 王治均;李三珍;;混合梁斜拉橋主梁鋼混結合段設計[J];公路交通技術;2010年04期
4 徐利平;混合梁斜拉橋的邊、中跨合理比例[J];上海公路;2002年04期
5 徐利平;混合梁斜拉橋邊跨混凝土梁受力特點[J];結構工程師;2003年01期
6 許敏;鄭凱鋒;;混合梁斜拉橋的方案設計研究[J];四川建筑;2007年02期
7 楊歡歡;魏茂林;;某混合梁斜拉橋鋼混接合段整體有限元分析研究[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8 張建衛(wèi);鄭斐;李國文;;拱形斜塔混合梁斜拉橋施工過程仿真分析[J];中國公路;2009年S1期
9 張仲先;黃彩萍;黨志杰;;混合梁斜拉橋鋼混結合段靜力試驗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04期
10 劉高;唐亮;譚皓;吳文明;;混合梁斜拉橋鋼混結合部的合理位置[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徐海鷹;;混合梁斜拉橋鋼混結合段研究[A];鋼結構工程研究(九)——中國鋼結構協(xié)會結構穩(wěn)定與疲勞分會第13屆(ISSF-2012)學術交流會暨教學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2 陳常松;顏東煌;涂光亞;董道福;;超大跨度不對稱混合梁斜拉橋的施工全過程計算分析[A];第二十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2年
3 裴炳志;丁望星;陳卉;于志兵;歐陽鋼;蔡雪鋒;;荊岳長江公路大橋建設技術創(chuàng)新[A];湖北省公路學會二○○九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4 裴炳志;丁望星;陳卉;于志兵;歐陽鋼;蔡雪鋒;;荊岳長江公路大橋建設技術創(chuàng)新[A];湖北省公路學會自然科學優(yōu)秀學術論文匯編(2008年——2013年)[C];201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7條
1 貢海斌 李振洪 尚昌冰;國內(nèi)首座大跨度鋼混合梁斜拉橋開鉆[N];中國建設報;2010年
2 本報記者 石斌;橋梁技術新突破[N];中國交通報;2010年
3 石斌 黃代紅;創(chuàng)新為翼[N];湖北日報;2008年
4 湖北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院 本報湖北記者站;丈量荊楚 勾畫彩虹[N];中國交通報;2008年
5 湖北省交通運輸廳黨組書記、廳長 林志慧;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 打造橋梁強省[N];中國交通報;2010年
6 ;利彌兩湖 惠及八方[N];湖北日報;2010年
7 實習記者 楊麗芳 高斌 記者 柯營之 通訊員 柳瀟;荊岳長江公路大橋主橋合龍[N];中國交通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高榮雄;混合梁斜拉橋施工控制技術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筱歡;異形斜塔混合梁斜拉橋極限承載力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2 李靜;混合梁斜拉橋靜力分析和局部應力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3 孫立山;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橋幾何控制計算方法[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4 章芳芳;混合梁斜拉橋成橋索力優(yōu)化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蔣永紅;混合梁斜拉橋結合段剛度匹配的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06年
6 張春永;混合梁斜拉橋關鍵技術問題及工程實踐[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7 陳名歡;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橋地震響應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8 邱鵬;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橋多尺度靜力分析[D];南昌大學;2012年
9 馬波;大跨徑混合梁斜拉橋施工全過程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9年
10 曾天寶;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橋合理狀態(tài)的確定和整體穩(wěn)定性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5618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61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