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縱向非一致地震反應的三維數(shù)值分析
【作者單位】: 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
【基金】:清華大學自主科研計劃項目(20121087977)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1038007)
【分類號】:U452.28;P315.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A 1D time-domain method for in-plane wave motions in a layered half-space[J];Acta Mechanica Sinica;2007年06期
2 劉愛文,胡聿賢,趙鳳新,李小軍,高田至郎,趙雷;地震斷層作用下埋地管線殼有限元分析的等效邊界方法[J];地震學報;2004年S1期
3 趙建鋒;杜修力;韓強;李立云;;外源波動問題數(shù)值模擬的一種實現(xiàn)方式[J];工程力學;2007年04期
4 蘇亮;董石麟;;多點輸入下結構地震反應的研究現(xiàn)狀與對空間結構的見解[J];空間結構;2006年01期
5 劉晶波,呂彥東;結構-地基動力相互作用問題分析的一種直接方法[J];土木工程學報;1998年03期
6 劉晶波;谷音;杜義欣;;一致粘彈性人工邊界及粘彈性邊界單元[J];巖土工程學報;2006年09期
7 劉晶波;王艷;;彈性半空間二維出平面自由波場的一維化時域算法[J];應用力學學報;2006年02期
8 趙密;杜修力;劉晶波;韓強;;P-SV波斜入射時成層半空間自由場的時域算法[J];地震工程學報;2013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谷音;劉晶波;;三維結構—地基動力系統(tǒng)高效算法精度問題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7年05期
2 ;A 1D time-domain method for in-plane wave motions in a layered half-space[J];Acta Mechanica Sinica;2007年06期
3 李建波;陳健云;李靜;林利民;;軟土淺埋地鐵車站地震響應的多因素影響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9年02期
4 柳錦春;還毅;李建權;;人工邊界及地震動輸入在有限元軟件中的實現(xiàn)[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1年S2期
5 陳震;徐遠杰;;粘彈性人工邊界ABAQUS二次開發(fā)及應用[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2年03期
6 廖維張;杜修力;趙密;李立云;;開放系統(tǒng)非線性動力反應分析的一種算法[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2期
7 王滿生;潘旦光;周錫元;;基于土層集總參數(shù)模型的土-結構動力相互作用分析[J];北京科技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8 劉晶波;劉祥慶;趙冬冬;;垂直斷層破碎帶對Rayleigh波傳播與場地地震動反應的影響[J];爆炸與沖擊;2008年06期
9 陸鐵堅;單曉菲;蔡勇;;框支剪力墻土-結構共同作用的抗震性能分析[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12年02期
10 付鵬程,王剛,張建民;地鐵地下結構在軸向傳播剪切波作用下反應的簡化計算方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龔亞琦;陳琴;崔建華;;壩體—地基—庫水體系的動力有限元分析及其工程應用[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1年)[C];2011年
2 李同春;朱壽峰;趙蘭浩;胡繼剛;;考慮壩體與壩肩動力相互作用的壩肩穩(wěn)定動接觸降強算法[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1年)[C];2011年
3 杜修力;徐海濱;趙密;王進廷;;地震波斜入射對高拱壩地震反應的影響[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2011年)[C];2011年
4 劉志貴;萬仁輝;;與地下結構抗震相關的若干問題探討[A];第十一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2002年
5 梁波;陳興沖;;青藏鐵路的重要意義、技術難點及力學問題[A];工程力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6 劉晶波;閏秋實;杜義欣;伍俊;;地鐵地下結構內(nèi)爆炸動力反應問題研究[A];第六屆全國工程結構安全防護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7 趙源;杜修力;趙密;李立云;;地下結構地震響應中的地震動輸入探討[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Ⅰ)[C];2010年
8 李正農(nóng);周振綱;;墩高對矩形渡槽結構水平地震響應的影響分析[A];第八屆全國地震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Ⅰ)[C];2010年
9 梁波;王志勇;;溶洞存在對隧道的地震動力響應的影響分析[A];自主創(chuàng)新與持續(xù)增長第十一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論文集(1)[C];2009年
10 胡汛訓;張燎軍;華慧玲;;粘彈性人工邊界在LS-DYNA中的實現(xiàn)[A];首屆全國水工抗震防災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郜新軍;地震及列車豎向荷載作用下大跨橋梁動力響應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武成浩;基于樁土共同作用理論的高層結構地震反應分析與抗震性能評估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3 何偉;地下結構地震響應及其與地表建筑的影響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4 王濱;斷層作用下埋地鋼質管道反應分析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5 孫海峰;地下結構地震破壞機理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6 謝志南;波動數(shù)值模擬人工邊界的穩(wěn)定問題[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7 唐暉;地震波動數(shù)值模擬及穩(wěn)定性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8 王瓊;跨斷層隧道地震反應分析[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1年
9 胡萍;高速鐵路無砟軌道密集過渡段路基動力試驗與仿真分析[D];中南大學;2010年
10 林宇亮;巖土構筑物抗震動力特性及地震動土壓力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立杰;地下水工隧洞地震響應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2 趙華祥;大型下穿結構抗震響應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3 林輝;既有地鐵車站結構受隧洞穿越影響的抗震性能分析[D];北京建筑工程學院;2011年
4 李征徽;高速鐵路高架線路環(huán)境振動影響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5 劉愷;成蘭線跨斷層隧道的錯動破壞機理研究及地震動力響應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6 方茜;大斷面盾構過江隧道的地震響應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7 唐武;某新建工程與臨近既有地鐵相互影響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8 樊強;半無限土體的數(shù)值模擬及動力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9 王輝;地鐵隧道內(nèi)梯子式軌道的減振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10 高文立;高烈度地震區(qū)特長隧道淺埋段地震動力響應及減免震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A 1D time-domain method for in-plane wave motions in a layered half-space[J];Acta Mechanica Sinica;2007年06期
2 廖振鵬,楊柏坡,袁一凡;暫態(tài)彈性波分析中人工邊界的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2年01期
3 廖振鵬;;近場波動問題的有限元解法[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4年02期
4 廖振鵬,劉晶波;離散網(wǎng)格中的彈性波動(Ⅰ)[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6年02期
5 袁曉銘,廖振鵬;圓弧形凹陷地形對平面SH波散射問題的級數(shù)解答[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3年02期
6 陳幼平,周宏業(yè);斜拉橋地震破壞的計算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5年03期
7 關慧敏,廖振鵬;多次透射邊界模擬成層介質中瞬態(tài)波動的精度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6年01期
8 李山有,廖振鵬,周正華;大型結構地震反應值模擬中的波動輸入[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1年02期
9 劉愛文,張素靈,胡聿賢,李小軍;地震斷層作用下埋地管線的反應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2年02期
10 丁陽,王波;大跨度空間網(wǎng)格結構在地震行波作用下的響應[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2年05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杜修力;結構彈塑性地震反應現(xiàn)狀評述[J];工程力學;1994年02期
2 陳興沖;高峰;吳少海;;凍土層對橋梁地震反應的影響[J];工程力學;2007年03期
3 W.D.Liam Finn;Yvonne o Barton;lkuo Towhata;韓英才;;近海結構樁基礎的地震反應:離心機試驗資料和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1984年04期
4 曹鵬杰;申敏;;土結相互作用下有關地震反應的若干問題[J];四川建筑;2008年04期
5 孫建剛;王莉莉;魏志真;;季節(jié)性凍土層對立式儲罐地震反應的影響[J];世界地震工程;2003年04期
6 張雪蘭;;貯液罐模型的地震反應[J];世界地震工程;1984年04期
7 王云劍;結構在平移-扭轉耦聯(lián)地震反應中偏心距動力放大因子[J];力學學報;1979年04期
8 ;土壩的地震反應:某些近期發(fā)展[J];世界地震工程;1988年01期
9 葉獻國;建筑結構彈塑性地震反應中的能量表達及應用[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年05期
10 郭德發(fā),,王小惠;非線性滯變體系的隨機地震反應及動力可靠性分析[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199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田琪;陳興沖;朱東生;;非線性系統(tǒng)地震反應估計問題[A];第十一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2002年
2 高艷平;焦亦凡;王余慶;;斜坡場地上建筑物對坡面地震反應的影響[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第八屆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9年
3 張翔宇;陳清軍;;上海軟土場地兩種模型比較及地震反應特征分析[A];第六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海峽兩岸地震工程青年學者研討會論文集(Ⅱ)[C];2012年
4 虞廬松;全華;徐永利;;大跨度連續(xù)剛構橋的地震反應研究[A];第八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卷)[C];1999年
5 吳云泉;陳海天;顧紅軍;陳太林;;地震災害對坑道式洞庫的影響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2002年
6 趙均;徐小燕;朱丹;;飛機庫結構考慮多維輸入影響的地震反應研究[A];第六屆全國防震減災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Ⅰ)[C];2012年
7 孫廣俊;李鴻晶;;線性結構雙向隨機地震反應時域分析[A];第14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一冊)[C];2005年
8 羅杏春;范家參;;橫向水平地震時雙墻面加筋土墻的地震反應[A];第五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二卷)[C];1996年
9 劉林;陳英俊;;主動TMD對橋梁地震反應的控制分析[A];第六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卷)[C];1997年
10 劉晶波;牛惠敏;谷音;;大空間結構彈塑性地震反應與單元模型局限性分析[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楊書燕;特殊地形上結構非線性地震反應的研究[D];天津大學;2006年
2 田學民;結構非線性隨機地震反應與濾波的理論研究及應用[D];西南交通大學;2003年
3 李鵬;飽和地基中隧道縱向地震反應的數(shù)值分析[D];清華大學;2013年
4 樊海濤;鋼筋混凝土建筑非線性阻尼性能及其地震反應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方勝;橋梁結構地震反應時程分析[D];合肥工業(yè)大學;2007年
2 樓可城;抗震結構設計地震反應輸入波的選取與虛擬場地實現(xiàn)[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0年
3 初大勇;立式浮放儲罐地震反應試驗研究[D];大慶石油學院;2005年
4 但啟聯(lián);土層地震反應及其對懸索橋地震時程響應的影響[D];西南交通大學;2013年
5 張小平;石木結構地震反應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8年
6 倪洪將;山區(qū)不規(guī)則梁橋地震反應對比分析及減震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07年
7 凌澤民;地面運動強度參數(shù)對連續(xù)梁橋地震反應的影響[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8 薄燕培;土——框架相互作用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0年
9 雷挺;狀態(tài)空間法分析大跨度橋梁的地震反應[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10 鄒炎;地鐵隧道地震反應規(guī)律和震害機理研究[D];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2012年
本文編號:25442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544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