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居民工作出行空間分布模擬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work travel distribution index of residents in different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Beijing, the work trip distribution index of all Beijing residents and the work trip distribution index of diffe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fitting function of travel distribution, the variation law of working trip distribution in Beijing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higher income population around the working place is more scatter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vel distance, the distribution index decreases relatively slowly; On the contrary, the residen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ower income population is relatively compact and decreases rapidly with the increase of travel distance. Reflecting the increase in income, residents can more freely choose living space. This study will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LUTI model,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space policy testing,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ility simulation analysis.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分析與模擬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101119)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2BAJ15B02) 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KZZD-EW-06)
【分類號】:U4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黨云曉;張文忠;武文杰;;北京城市居民住房消費行為的空間差異及其影響因素[J];地理科學進展;2011年10期
2 高曉路;季玨;張文忠;;北京市交通出行環(huán)境的空間評價[J];地理科學;2009年06期
3 黎夏;劉小平;;基于案例推理的元胞自動機及大區(qū)域城市演變模擬[J];地理學報;2007年10期
4 陶海燕;黎夏;陳曉翔;;基于多智能體的居住空間格局演變的真實場景模擬[J];地理學報;2009年06期
5 劉小平;黎夏;陳逸敏;劉濤;李少英;;基于多智能體的居住區(qū)位空間選擇模型[J];地理學報;2010年06期
6 董冠鵬;張文忠;武文杰;郭騰云;;北京城市住宅土地市場空間異質性模擬與預測[J];地理學報;2011年06期
7 張艷;柴彥威;;基于居住區(qū)比較的北京城市通勤研究[J];地理研究;2009年05期
8 諶麗;張文忠;黨云曉;余建輝;;北京市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空間分布、演變與聚居類型[J];地理研究;2012年04期
9 楊敏;楊應翔;陳健;王煒;;基于多智能體交互作用的活動-出行時空分布特性仿真[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10期
10 陳忠暖;郭敏玲;許敏琳;方遠平;;建國以來廣州居民市內出行可達空間的演變——基于常規(guī)公交視角的研究[J];經濟地理;2010年1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德本;夏斌;趙冠偉;;基于邏輯回歸CA的土地利用變化模擬——以廣州市花都區(qū)為例[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11期
2 譚菊;甘喜慶;;基于可控鄰域作用元胞自動機模型的城市擴張模擬[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0年22期
3 李暉;李志英;劉大邦;易娜;楊樹華;李國彥;;基于元胞自動機的月亮山景區(qū)景觀格局動態(tài)模擬[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03期
4 楊勵雅;邵春福;李霞;;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選擇的結構方程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5 孟斌;于慧麗;鄭麗敏;么貴芬;;抽樣方法比較研究——以北京市居民通勤時間調查為例[J];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6 李開宇;張艷芳;楊青生;;基于CA模型的西安城市空間擴展模擬及誤差分析[J];測繪科學;2011年05期
7 江雯婧;原卉;;北京市女性居民通勤特征研究[J];中國城市經濟;2011年27期
8 孟斌;鄭麗敏;于慧麗;;北京城市居民通勤時間變化及影響因素[J];地理科學進展;2011年10期
9 張景秋;郭捷;;北京城市辦公活動空間滿意度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11年10期
10 郭歡歡;李波;侯鷹;孫特生;;元胞自動機和多主體模型在土地利用變化模擬中的應用[J];地理科學進展;2011年1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鄭榮寶;董玉祥;陳梅英;;基于GECM與CA+ANN模型的土地資源優(yōu)化配置與模擬[A];發(fā)揮資源科技優(yōu)勢 保障西部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國自然資源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下冊)[C];2011年
2 柴彥威;肖作鵬;張艷;;中國城市空間組織高碳化的形成、特征及調控路徑[A];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chuàng)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年會(第三卷)[C];2010年
3 何小東;鄭元同;;“雙化”聯(lián)動背景下西部中小城市建設低碳城市的思考[A];第十三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20分會場-生態(tài)文明視域中的城市發(fā)展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龐西磊;黃崇福;趙思健;;自然災害風險分析方法與相關技術的研究進展跟蹤[A];“中國視角的風險分析和危機反應”——中國災害防御協(xié)會風險分析專業(yè)委員會第四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5 寧敢;鄭新奇;辛穎;呂利娜;鄧婧;;城市土地利用時空動力模型研究進展[A];中國山區(qū)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與人地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C];2010年
6 龍瀛;崔承印;茅明睿;張永平;張宇;吳運超;;大數(shù)據(jù)時代的精細化城市模擬:方法、數(shù)據(jù)、案例和框架[A];城市時代,,協(xié)同規(guī)劃——2013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13-規(guī)劃信息化與新技術)[C];2013年
7 王鵬;董玉祥;;廣州中心城區(qū)城市用地空間擴展研究[A];中國農村土地整治與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C];2012年
8 寧敢;鄭新奇;辛穎;呂利娜;鄧婧;;城市土地利用時空動力模型研究進展[A];中國山區(qū)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與人地協(xié)調發(fā)展研究[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倪外;基于低碳經濟的區(qū)域發(fā)展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鴻輝;多智能體城市規(guī)劃空間決策模型及其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王朝紅;城市住區(qū)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理論與評價[D];天津大學;2010年
4 張傳時;城郊鄉(xiāng)村旅游空間組織與優(yōu)化研究[D];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1年
5 李波;基于多源遙感數(shù)據(jù)的城市建設用地空間擴展動態(tài)監(jiān)測及其動力學模擬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陸張維;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中心城區(qū)建設用地布局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7 韓爽;風電場功率短期預測方法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08年
8 羅小強;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布局規(guī)劃理論與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9 盛來芳;基于時空視角的軌道交通與城市空間耦合發(fā)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10 韓寶睿;大都市連綿帶綜合交通演化與發(fā)展模式研究[D];南京林業(yè)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春輝;交通分布模型的比較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2 孟小前;基于CA-Markov模型的城市擴展及預測模擬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3 楊超;村莊用地綜合適宜度評價及其應用[D];浙江大學;2011年
4 張雪梅;基于SLEUTH模型的城市擴張分析及場景預測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5 陳卓;北京外來中低收入人群就業(yè)—居住關系研究[D];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2010年
6 寧敢;基于群體智能及CA的城市土地利用時空動力學模型構建與應用[D];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1年
7 王云剛;基于信息熵的工程項目過程風險評價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0年
8 么貴芬;北京市居民職住分離的時空對比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9 胡嘉;銀川平原城鎮(zhèn)區(qū)域空間網絡生成、演進及其優(yōu)化機制研究[D];西北大學;2011年
10 孫義;沈陽市公共交通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孟繁瑜;房文斌;;城市居住與就業(yè)的空間配合研究——以北京市為例[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7年06期
2 張艷;柴彥威;顏亞寧;;城市社區(qū)周邊商業(yè)環(huán)境的特征與評價——基于北京市內7個社區(qū)的調查[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8年06期
3 劉保奎;馮長春;;城市軌道交通對站點周邊土地利用結構的影響[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9年04期
4 劉志林;張艷;柴彥威;;中國大城市職住分離現(xiàn)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為例[J];城市發(fā)展研究;2009年09期
5 徐永健,閻小培;西方國家城市交通系統(tǒng)與土地利用關系研究[J];城市規(guī)劃;1999年11期
6 吳啟焰,崔功豪;南京市居住空間分異特征及其形成機制[J];城市規(guī)劃;1999年12期
7 馮健,周一星,程茂吉;南京市流動人口研究[J];城市規(guī)劃;2001年01期
8 張文忠,劉旺;北京市住宅區(qū)位空間特征研究[J];城市規(guī)劃;2002年12期
9 管馳明,崔功豪;公共交通導向的中國大都市空間結構模式探析[J];城市規(guī)劃;2003年10期
10 馮健,周一星,王曉光,陳揚;1990年代北京郊區(qū)化的最新發(fā)展趨勢及其對策[J];城市規(guī)劃;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季玨;高曉路;張超;;基于公共交通可達性的北京城市空間結構評價[A];中國地理學會2007年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C];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王媛媛;基于個人決策行為的居住地選擇模型及應用研究[D];清華大學;2005年
2 羅志忠;基于土地利用的城市交通需求分析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3 富曉艷;基于活動的出行預測模型集計方法應用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楊敏;王煒;陳學武;吳明t;;引入規(guī)模變量的工作出行目的地復合選擇肢logit模型[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09年S2期
2 張燕平;一種求解雙目標線性規(guī)劃的方法及其在上海市土地使用和交通方面的應用[J];上海機械學院學報;1993年01期
3 劉強;;走出霧霾 展現(xiàn)“美麗中國”[J];變頻器世界;2013年02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編譯 巖森;美提倡混合開發(fā)模式 減少出行里程擺脫汽車依賴[N];中國房地產報;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任遠飛;個體日常工作出行行為分析研究[D];天津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241289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412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