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延誤的U-turn交通組織可行性分析方法
[Abstract]:Under the U-turn organization scheme, the flow direction of intersection will be redistributed. Under the new flow and direction distribution, the vehicle delay will change.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ffic flow line of intersection before and after U-turn organization, The intersections delay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ersecting delay in intersecting traffic flow, no left-direction detour delay, and interleaving delay of bypass vehicle. According to the space-time relationship of traffic flow and the theory of traffic flow interleaving, the results of delay analysis are used for reference. This paper deduces three kinds of delay calculation methods, compares the three kinds of delay summation of U-turn organization with the signal control delay in front of U-turn intersection, and evaluates the benefit of U-turn organiza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the delay and evaluate the benefit of the intersection after U-turn. Can provide the decision basis for whether the intersection can adopt the U-turn organization.
【作者單位】: 西北工業(yè)大學自動化學院;華東交通大學土建學院;
【基金】:江西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20123BBE50094) 鐵路環(huán)境振動與噪聲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項目(12TM01)
【分類號】:U491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冷軍強;冷雨泉;張亞平;;基于VISSIM仿真的交叉口遠引式左轉掉頭位置的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理工版);2009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譚滄海;馬新民;;摩托化行軍模擬分析與設計[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3期
2 孫宇星,陳德望,吳建平;北京市快速環(huán)路速度-密度模型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3 黃迪;錢大琳;趙春龍;;平交口右轉機動車穿越直行自行車行為研究[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06年03期
4 董春嬌;邵春福;熊志華;;基于優(yōu)化SVM的城市快速路網交通流狀態(tài)判別[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2011年06期
5 胡顯輝;馮旭;李明;;基于DSP圖像處理技術的孤立交叉口自適應控制[J];兵工自動化;2007年12期
6 楊永勤;劉小明;于泉;褚世新;;交通流三參數關系的研究[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6年01期
7 梁春巖;王殿海;;自行車群時間長度計算方法[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09年08期
8 陸建;姜軍;吳靖;;普通公路典型車速控制措施的綜合評價[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4期
9 洪桔;向旭;林建新;宋瑞;;基于仿真的公交專用間接左轉車道優(yōu)化設置研究[J];北京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10 任雪梅,朱英平,王武宏,黃鴻;基于徑向基函數神經網絡車輛跟馳模型[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2004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胡家寶;姚寧波;張玉民;;基于網絡道路交通流仿真平臺的研究與設計[A];湖北省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與傳動專業(yè)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集(一)[C];2007年
2 王青;雷麗;;基于熵的油耗率相對增量理論模型的建立及分析[A];第二十一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暨第八屆全國水動力學學術會議暨兩岸船舶與海洋工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2008年
3 項俊平;李書杰;陳宗海;;一種基于強化學習的交通網絡綠波協(xié)調控制方法[A];第13屆中國系統(tǒng)仿真技術及其應用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胡中梅;;快速路合流區(qū)上游車頭時距分布研究[A];第一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5年
5 楊兆升;王彥新;保麗霞;陳昕;劉新杰;;高密度區(qū)匝道控制和誘導在高速公路通道管理中的協(xié)同運作[A];第一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5年
6 付毅;姚丹亞;;城市信號燈交叉口混合交通問題研究綜述[A];第一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段青;趙建國;丁青艷;潘景山;;城市道路交通狀態(tài)判別方法探討[A];2007第三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7年
8 曾瀅;楊曉光;;信號控制交叉口動態(tài)車道功能設置模型[A];2007第三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7年
9 段青;李艷東;;城市道路交通路面車流量擁堵程度算法探討[A];2007第三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7年
10 楊少輝;馬林;陳莎;;對我國城市交通控制理論研究的思考[A];2008第四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謝東繁;基于微觀模型的城市道路交通流若干典型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董春嬌;多狀態(tài)下城市快速路網交通流短時預測理論與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 韓萍;環(huán)形交叉口交通流運行特性[D];吉林大學;2011年
4 吳彪;高速公路作業(yè)區(qū)行車風險與安全控制策略[D];吉林大學;2011年
5 郭偉偉;適應展寬段設置的信號交叉口控制方案優(yōu)化[D];吉林大學;2011年
6 劉昕;基于IPv6的智能交通信息采集與處理方法[D];吉林大學;2011年
7 張鄰;城市交通與居住地選擇之間關系[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8 賈寧;交通流元胞自動機模型的解析與應用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9 祝站東;基于道路環(huán)境的雙車道公路運行速度模型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1年
10 刁陽;城市路網動態(tài)OD矩陣估計仿真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善智;基于時間窗口的高速公路交通分析系統(tǒng)研究[D];山東科技大學;2010年
2 王鐵成;信號交叉口間路段上的車輛排隊模型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年
3 李志強;Q學習在單路口交通信號控制中的應用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0年
4 李祖威;基于WITNESS集裝箱碼頭道路交通系統(tǒng)仿真分析[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5 任重;機非混行條件下的信號交叉口通行能力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6 王偉;平面交叉口機動車XDL逆序左轉方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7 曹更立;高速公路視頻檢測器優(yōu)化布設方法研究及應用[D];昆明理工大學;2010年
8 張芝;交通流仿真評價系統(tǒng)的研究及應用[D];昆明理工大學;2009年
9 姜濤;高速公路入口匝道控制研究[D];五邑大學;2010年
10 丁茜;高速公路網交通量觀測站布設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楊洪;韓勝風;陳小鴻;;Vissim仿真軟件模型參數標定與應用[J];城市交通;2006年06期
2 陳寬民;羅志忠;;平面交叉口左轉車流的特性分析及對策研究[J];公路交通技術;2006年02期
3 馮巖;裴玉龍;曹成海;;VISSIM在公交優(yōu)先信號配時中的應用[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7年01期
4 陳愷;張寧;黃衛(wèi);;平交路口遠引掉頭技術應用研究的思考[J];交通運輸工程與信息學報;2006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王釗;張衛(wèi)華;;可調頭交叉口交通延誤分析與仿真研究[A];2007第三屆中國智能交通年會論文集[C];2007年
,本文編號:21921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219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