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自行車交通流下的自行車道通行能力估計
本文選題:交通運輸系統(tǒng)工程 + 電動自行車; 參考:《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16年01期
【摘要】:通過引入5種經(jīng)典的機動車交通量速度-密度關系模型建立了自行車交通流速度-密度關系模型,進而將其轉化為流量-密度關系模型,得到自行車道通行能力的估計值。采集杭州市3個不同寬度路段的實測數(shù)據(jù)進行模型驗證與參數(shù)標定,在平均61%的電動自行車比例下,自行車道每米寬度的通行能力平均值為2400輛/小時。最后,分別分析了騎行人性別、年齡與電動自行車混行比例3個因素對通行能力的影響。結果表明,騎行人性別與年齡構成與通行能力不存在顯著相關性,而電動自行車比例與通行能力存在顯著的線性相關性。
[Abstract]:By introducing five kinds of classical vehicle traffic volume-density relation models, the bicycle traffic flow velocity-density relationship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en it is transformed into a flow-density relationship model, and the estimated value of bicycle lane capacity is obtained. The measured data of three different width sections in Hangzhou were collected to verify the model and calibrate the parameters. Under the average ratio of 61% of electric bicycle, the average capacity per meter width of bicycle lane was 2400 vehicles / hour. Finally, the influence of sex, age and the proportion of electric bicycle on the traffic capacity is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sex and age composition of cyclists and capacity, bu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proportion of electric bicycle and capacity.
【作者單位】: 吉林大學交通學院;浙江警察學院交通管理工程系;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278220,51278454) 浙江省重點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項目(2013TD09)
【分類號】:U491.225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偉宏,王力強,劉鈞;中、美兩國通行能力研究中的若干問題對比分析[J];黑龍江交通科技;2003年01期
2 張文杰;運用通行能力理論計算公路的發(fā)展[J];山西建筑;2003年04期
3 鄭麗麗,宋瑞;利用公交通行能力解決公交問題的探討[J];公路交通科技;2005年06期
4 高旺生,涂輝招,杜豫川,孫立軍;一種新的城市道路通行能力計算方法——等效通行能力法[J];上海公路;2005年01期
5 李素艷;楊東援;劉藝;;地下道路理論通行能力研究[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06年S1期
6 王永清;;立交分(合)流區(qū)主線通行能力的研究[J];交通科技;2008年06期
7 譚國賢;;高速公路復式收費通行能力研究[J];中國交通信息化;2011年09期
8 譚國賢;;高速公路復式收費通行能力的研究[J];交通世界(運輸.車輛);2011年09期
9 原二普;劉燦齊;;上海市典型干道通行能力研究[J];交通標準化;2012年04期
10 侯明哲;李細偉;;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2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炯為;劉建軍;;城市道路立交通行能力和建設分行立交標準的研究[A];全國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1年
2 劉江;楊永勤;;基于可變減速時間的通行能力理論模型研究[A];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國交通——2005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論文集(上冊)[C];2005年
3 梁春福;甄曦;于立軍;;高速公路收費站通行能力分析[A];中國高速公路管理學術論文集(2010卷)[C];2010年
4 王超;;改善收費站通行能力的措施分析[A];江蘇省公路學會優(yōu)秀論文集(2006-2008)[C];2009年
5 周榮貴;常成利;劉洪君;;城鎮(zhèn)干線公路的通行能力與影響因素分析[A];中國公路學會’2000學術交流論文集[C];2000年
6 趙憲堯;;道路立體交叉規(guī)劃設計流向流量予測及交通服務水平評價[A];全國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1991年
7 王昊;吳嬌蓉;馮建棟;;基于仿真的行人限流設施特性及設計關鍵指標研究[A];多元與包容——2012中國城市規(guī)劃年會論文集(05.城市道路與交通規(guī)劃)[C];2012年
8 李文權;王煒;;高速公路上匝道合流區(qū)通行能力分析[A];中國運籌學會第七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下卷)[C];2004年
9 馬俊來;邊揚;王煒;;高速公路合流區(qū)上匝道混合車流通行能力研究[A];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中國交通——2005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交通運輸工程學科)論文集(上冊)[C];2005年
10 羅曉輝;吳海燕;王銳英;張蕊;;城市非機動車綜合治理措施[A];第七次城市道路與交通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2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張躍彬;今年新建24條路通行能力再提高[N];石家莊日報;2011年
2 記者 李鳳虎;車輛通行能力提高50%[N];河南日報;2008年
3 何辛;都江堰市政協(xié)獻策 提高城區(qū)交通通行能力[N];四川政協(xié)報;2009年
4 本報通訊員 張建邋本報記者 秦宵喊;草場門廣場改造,通行能力提三成[N];南京日報;2008年
5 省政協(xié)常委 李志躍;提高省城通行能力[N];光華時報;2007年
6 劉麗蓮 高晶晶 邸進;河北保定以樹養(yǎng)路提高通行能力[N];中國交通報;2013年
7 記者 韓紅新;廣場西口通行能力提高40%[N];蘭州日報;2010年
8 張靖;中心城區(qū)通行能力提高15%[N];北京日報;2004年
9 記者 陶小愛邋通訊員 胡宜蘇;城區(qū)通行能力提高20%以上[N];湖南日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蟠桃宮通行能力大增[N];貴陽日報;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謝軍;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分析與服務質量評價研究[D];長安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宇航;快速路公交?空緦Τ鋈肟谕ㄐ心芰Φ挠绊懛治鯷D];西南交通大學;2015年
2 王永清;互通式立體交叉通行能力的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3 盧智軍;高速公路混合車流車速及通行能力的仿真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4 童方仲;基于生滅系統(tǒng)對城市道路施工區(qū)域通行能力分析[D];長沙理工大學;2013年
5 肖勝;城市道路路段交通管理對其通行能力影響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8年
6 鐘園;建設項目出入口通行能力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0年
7 李秀文;城市快速路分、合流區(qū)通行能力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5年
8 丁創(chuàng)新;高等級公路收費站通行能力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5年
9 趙述捷;高速公路收費通行能力及關鍵設計參數(shù)研究[D];河北工業(yè)大學;2012年
10 陳賀;北京地區(qū)高速公路收費站通行能力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9516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951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