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索面鋼箱梁斜拉橋合理成橋狀態(tài)下的空間受力研究
本文選題:斜拉橋 + 鋼箱梁; 參考:《橋梁建設》2016年01期
【摘要】:為了探討四索面鋼箱梁斜拉橋橫橋向內外側索力比對結構的影響,使得結構空間受力最合理,以嘉紹大橋主航道橋斜拉橋(主跨428m的六塔四索面分幅鋼箱梁斜拉橋)為背景,采用ANSYS軟件建立了嘉紹大橋橫橋向內外側等索力、空間索力2種計算模型,利用綜合能量法,對2種模型合理成橋狀態(tài)下的斜拉索索力和主梁、橋塔、橫梁內力與線形等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四索面鋼箱梁斜拉橋恒載索力空間效應顯著,內側與外側斜拉索索力比值分布不規(guī)律;空間索力分配對主梁扭矩及橫梁彎矩影響較大,對主梁和橋塔應力、變形影響較小;在進行四索面鋼箱梁斜拉橋結構初步設計或僅需計算主梁、橋塔應力及線形時,可近似采用平面模型;在技術設計和施工圖設計時,應采用空間分析模型,并考慮主梁及橫梁等的空間受力情況。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lateral cable force ratio on the lateral cable force of the four cable plane steel box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and make the space stress of the structure the most reasonable, this paper takes the cable-stayed bridge of the main waterway bridge of Jiazhao Bridge (the six-tower and four-cable plane steel box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428m main span) as the background. By using ANSYS software, two calculation models of equal cable force and space cable force on the lateral and outer side of the cross-bridge of Jiazhao Bridge are established. Using the comprehensive energy method, the cable-stayed cable force and the main beam, the bridge tower under the reasonable bridge condition of the two models are obtained. The internal force and line shape of the beam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effect of dead load cable force on steel box girder cable-stayed bridge with four cable plane is remarkable, the distribution of cable force ratio between inner and outer cable is irregular, the distribution of spatial cable force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torque and bending moment of main beam, and on the stress of main beam and tower. The influence of deformation is relatively small; the plane model can be used in the preliminary design of the cable-stayed bridge structure with four cable plane steel box girder or only the calculation of the main girder, the stress of the bridge tower and the line shape, and the spatial analysis model should be used in the technical design and the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The space stress of the main beam and the cross beam is also considered.
【作者單位】: 中南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長沙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078041)~~
【分類號】:U441;U448.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虎;;大跨雙塔鋼箱梁斜拉橋模型計算分析[J];北方交通;2013年04期
2 樂云祥,常英;大跨鋼箱梁斜拉橋施工控制要點分析[J];國外橋梁;2000年03期
3 常英;大跨鋼箱梁斜拉橋施工控制要點分析[J];公路交通科技;2001年01期
4 婁健,楊成斌,楊建亞;鋼箱梁斜拉橋橫向預拱度的設置[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6期
5 吳運宏;岳青;江ng;王戒躁;;基于無應力狀態(tài)法的鋼箱梁斜拉橋成橋目標線形的實現[J];橋梁建設;2012年05期
6 翟素珍;;S型鋼箱梁斜拉橋空間定位測量施工技術[J];山西建筑;2013年07期
7 ;荊岳長江大橋特大跨徑鋼箱梁斜拉橋施工技術研究獲2013年度四川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J];西南公路;2014年01期
8 李珂;;淺談鋼箱梁斜拉橋主塔施工[J];科技傳播;2011年12期
9 陳紅;;獨塔大跨鋼箱梁斜拉橋主塔承臺溫控計算研究[J];科學之友(B版);2007年06期
10 李小珍,蔡婧,強士中;大跨度鋼箱梁斜拉橋索梁錨固結構型式的比較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4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慶菊;;鋼箱梁斜拉橋U型加勁肋焊接技術總結[A];中國鋼結構協會四屆四次理事會暨2006年全國鋼結構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2 曹豐產;葛耀君;吳騰;;鋼箱梁斜拉橋渦激共振及氣動控制措施研究[A];第十三屆全國結構風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中冊)[C];2007年
3 李小珍;蔡婧;強士中;;大跨度鋼箱梁斜拉橋索梁錨固結構型式的比較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3年
4 孟凡超;崔冰;許春榮;;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初步設計[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學會2003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5 常英;;大跨鋼箱梁斜拉橋施工控制要點分析[A];二○○○年湖北省橋梁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下冊)[C];2000年
6 白玉磊;戴建國;歐進萍;;FRP、鋼箱梁斜拉橋抖振性能分析與比較[A];2011復合材料橋梁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7 孟曉亮;郭震山;丁泉順;朱樂東;;風嘴角度對鋼箱梁斜拉橋渦振、顫振性能的影響[A];第19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10年
8 吳偉勝;王仁貴;王梓夫;;杭州灣跨海大橋航道橋上部結構設計[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分會2005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9 ;南京長江第三大橋全光纖智能化景觀照明控制[A];中國照明工程二十年?痆C];2012年
10 王梓夫;王仁貴;吳偉勝;;杭州灣跨海大橋航道橋索塔結構設計[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分會2005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馬玉;大跨徑鋼箱梁斜拉橋關鍵技術獲突破[N];科技日報;2006年
2 金海洋;大跨徑鋼箱梁斜拉橋關鍵技術研究取得重大成果[N];科技日報;2006年
3 首席記者陳春梅;圓夢之橋 發(fā)展之橋[N];盤錦日報;2010年
4 ;杭州灣跨海大橋的六項世界或全國第一[N];建筑時報;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楊帥;三塔鋼箱梁斜拉橋施工控制關鍵技術及其參數敏感性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羅德泉;鋼箱梁斜拉橋施工過程力學行為與其控制分析[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黃賢智;鋼箱梁斜拉橋抗震能力評估方法研究[D];廣西大學;2014年
4 蔡仕強;大跨徑鋼箱梁斜拉橋溫度效應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5 賈聰惠;大跨徑鋼箱梁斜拉橋施工過程靜力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6 覃興旭;鋼箱梁斜拉橋施工控制研究[D];長安大學;2008年
7 陸冰晶;鋼箱梁斜拉橋有限元分析[D];長安大學;2009年
8 陳定波;大跨度鋼箱梁斜拉橋施工控制中的誤差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9 李海霞;千米級鋼箱梁斜拉橋穩(wěn)定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6年
10 唐毅;主跨1200m三索面獨柱塔分離式鋼箱梁斜拉橋結構靜動力計算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84001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840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