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性能的獨柱橋墩抗震優(yōu)化設計方法
本文選題:橋梁工程 + 獨柱橋墩; 參考:《中國公路學報》2014年07期
【摘要】:在獨柱橋墩的抗震設計中,為了實現(xiàn)投資與效益之間的平衡,并在追求最優(yōu)解的同時顯著提高其計算效率,結合模糊邏輯控制法、神經網絡法、自適應遺傳算法的優(yōu)點,提出了一種可以考慮非線性的基于性能的獨柱橋墩的抗震設計方法。對設計結果進行Pushover分析,其能力曲線與試驗滯回環(huán)曲線骨架基本一致;將該設計流程應用于一座城市高架橋橋墩的抗震設計中。結果表明:與一般的基于性能的模糊遺傳抗震設計方法相比,該方法可以方便、準確、高效地確定橋墩的最優(yōu)設計模型,可以推廣應用于橋梁工程的抗震設計中。
[Abstract]:In the aseismic design of single column pi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balance between investment and benefit, and to improve the calculation efficiency while pursuing the optimal solution, the advantages of fuzzy logic control method, neural network method and adaptive genetic algorithm are combined.A nonlinear seismic design method for single column pier is presented.The Pushover analysis of the design results shows that the capability curve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hysteretic loop curve skeleton, and the design process is applied to the seismic design of the pier of a city viaduct.The resul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the general performance based fuzzy genetic seismic design method, this method is convenient, accurate and efficient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design model of bridge piers,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seismic design of bridge engineering.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浙江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建筑工程學院;臺州市公路水運工程監(jiān)理咨詢有限公司;
【基金】: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計劃項目(2010H32)
【分類號】:U442.5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汪運梅;陳道政;;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及Push-over分析方法的研究[J];工程與建設;2010年01期
2 金晶,蘇勇;一種改進的自適應遺傳算法[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5年18期
3 徐培福,戴國瑩;超限高層建筑結構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的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5年01期
4 尚維波;張春寧;;高墩剛構橋系梁抗震分析[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劉艷輝;基于性能抗震設計理論的城市高架橋抗震性能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8年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莫庸;錢銘;宋東偉;安炳;滕文川;;某超限高層工業(yè)框架結構彈塑性分析及性能抗震加固設計[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7年S1期
2 陳兵;馬大為;陳飛;樂貴高;許壽彭;;使用BP網絡和自適應遺傳算法的某型火箭炮變發(fā)射間隔研究[J];兵工學報;2007年11期
3 白紹良;李剛強;李英民;韋鋒;;從R-μ-T關系研究成果看我國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抗震措施[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6年05期
4 李正光;黃明;梁旭;;模式理論及其模式導向遺傳算法[J];大連交通大學學報;2008年06期
5 李正光;黃明;梁旭;;引入個體相異度閥值函數(shù)的新自適應遺傳算法[J];大連交通大學學報;2009年04期
6 陳孝如;程學軍;;基于免疫的新進化方法[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08年17期
7 莊英超;余海濤;夏軍;胡敏強;;基于新型自適應遺傳算法的直線感應電機的優(yōu)化設計(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9年02期
8 劉賢;唐力;顏艷;;改進自適應遺傳算法在網絡重構中的應用[J];電氣開關;2010年06期
9 俞阿龍;;基于遺傳小波神經網絡的機器人腕力傳感器動態(tài)補償研究[J];電氣自動化;2009年05期
10 俞阿龍;;基于遺傳神經網絡的電容稱重傳感器非線性補償方法[J];電氣自動化;2010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啟義;梅冬;陳亮;;一種遺傳算法交叉操作的改進[A];中國運籌學會第十屆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0年
2 支旭東;謝禮立;;網殼結構損傷研究在性態(tài)抗震設計中的應用[A];第16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7年
3 李怡;馬銘;;建筑結構基于性能抗震設計初探[A];中國交通土建工程學術論文集(2006)[C];2006年
4 任峰;方鴻強;;基于性能抗震設計方法的幾點思考[A];建筑結構(2009·增刊)——第二屆全國建筑結構技術交流會論文集[C];2009年
5 魯?shù)?吳懷宇;;一種改進的遺傳算子在函數(shù)優(yōu)化中的應用[A];全國冶金自動化信息網2009年會論文集[C];2009年
6 楊雪;于曉洋;王霞;張健;楊秀坤;;用于塊截斷編碼圖像信息隱藏的遺傳算法研究[A];2009中國儀器儀表與測控技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7 楊暢;劉艷輝;余志祥;吳興祥;;山區(qū)公路橋墩柱基于性能的箍筋優(yōu)化設計[A];第22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13年
8 聶祺;潘立;羅乾躍;周鵬;;七彩云南第壹城罕遇地震彈塑性時程分析[A];建筑結構高峰論壇——復雜建筑結構彈塑性分析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9 潘鵬飛;李秋紅;;于遺傳算法的發(fā)動部件級模型設計點匹配[A];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中國航空發(fā)展——2013首屆中國航空科學技術大會論文集[C];2013年
10 楊奕芬;;某框支轉換高層結構設計以及啟示[A];第十六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分7綠色設計與制造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論壇論文集[C];201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戴金華;既有鋼筋混凝土剪力墻結構改造抗震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2 勞曉春;RC矩形截面剪力墻構件的抗震性能及其性能指標限值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3 車勇;輪胎噪聲的預測方法與試驗研究及優(yōu)化設計[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4 管民生;基于性能的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抗震性能評價方法與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1年
5 邢棟;一種單層折面網殼結構的理論分析和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6 王朝暉;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筑結構三維線性及非線性地震反應分析方法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9年
7 周莉;城市橋梁地震碰撞分析及抗震性能評估[D];天津大學;2010年
8 楊大彬;基于性能的縱邊落地支承單層柱面網殼抗震理論研究[D];北京工業(yè)大學;2011年
9 葛顯龍;面向云配送模式的車輛調度問題及算法研究[D];重慶大學;2011年
10 陳俊風;一類計算智能方法的停滯問題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溫曉磊;混合算法在物流運輸問題中的研究和應用[D];天津理工大學;2010年
2 王霞;用于塊截斷編碼圖像信息隱藏的遺傳算法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2010年
3 唐純能;高層建筑梁式轉換結構受力特性與地震反應分析[D];浙江大學;2011年
4 葉雪云;基于改進遺傳算法離散制造企業(yè)車間調度優(yōu)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年
5 王騰;終端區(qū)航班排序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電子科技大學;2010年
6 許文彪;光探測器等效電路模型的建立與參數(shù)提取[D];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
7 金花;稻谷吸附與解吸等溫線計算模型及模擬研究[D];河北農業(yè)大學;2011年
8 郭向東;框架剪力墻結構抗震彈塑性分析[D];太原理工大學;2011年
9 向真;自抗擾控制及其在一類熱工控制系統(tǒng)中的應用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北京);2011年
10 溫金保;運輸調度問題的小生境免疫遺傳算法研究[D];廣東工業(yè)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新培;基于性能的抗震結構設計理論的若干進展[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1年01期
2 劉慕清;北京西直門內部環(huán)路點支承異性彎板橋設計[J];城市道橋與防洪;2005年02期
3 齊懷恩,王光遠;公路橋梁抗震設防標準的研究[J];東北公路;1999年04期
4 高小旺,鮑靄斌;地震作用的概率模型及其統(tǒng)計參數(shù)[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85年01期
5 謝禮立,張曉志,周雍年;論工程抗震設防標準[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6年01期
6 洪峰,謝禮立;工程結構抗震設防標準的決策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1999年02期
7 何政,歐進萍;鋼筋混凝土結構基于改進能力譜法的地震損傷性能設計[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0年02期
8 卓衛(wèi)東,范立礎;結構抗震設計中的強度折減系數(shù)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1年01期
9 張令心,王中秀,江近仁;結構抗震設防標準及其決策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2年02期
10 翟長海,公茂盛,張茂花,謝禮立,張敏政;工程結構等延性地震抗力譜研究[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4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周勇軍;高墩大跨曲線連續(xù)剛構橋梁地震響應的設計參數(shù)研究[D];長安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錦新;;淺談公路橋梁的抗震設計[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09年22期
2 周偉群;;橋梁抗震設計有關問題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年07期
3 黃堅;盛黎明;;日本鐵路橋梁的抗震設計方法[J];鐵道標準設計;2008年10期
4 李志強;;中外公路擋土墻抗震設計方法對比研究[J];中外公路;2008年06期
5 韓鵬;孟R,
本文編號:17729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772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