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來西方港口地理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本文關鍵詞:近百年來西方港口地理學研究回顧與展望 出處:《人文地理》2014年06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查詢13種外文數據庫和76種外文期刊,依據文獻的引用次數和可得性,遴選了1914至2010年間的521篇國外港口地理文獻,通過梳理近百年的相關文獻發(fā)現,效率評估、空間競爭、體系演化、港城互動、組織管理等構成了港口地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在此基礎上文章采用文獻分析法,重點剖析了國外港口地理研究在研究成果、學者合作、研究區(qū)域和研究主題等方面的特點和新傾向。文章最后指出,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和港口環(huán)境的深度變化,海向腹地、港口價值鏈、物流資源整合等新的領域將成為國外港口地理研究的新近趨向和前沿領域。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references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literature, 521 articles of foreign port geography were selected from 1914 to 2010 according to the inquiry of 13 foreign databases and 76 foreign periodicals. Through combing the nearly 100 year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found, efficiency evaluation, spatial competition, system evolution, port and city interacti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constitute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port geography research.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analysis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foreign port geography research, scholars cooperate. 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at with the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deep changes of port environment, the sea goes to the hinterland and the port value chain. Logistics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other new fields will become the new trend and frontier field of port geography research abroad.
【作者單位】: 鹽城工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301126;41271136)
【分類號】:F550
【正文快照】: 1引言1910年代始,基于遠洋貿易需求下的海運開始受到西方學者關注[1,2],港口研究開始發(fā)端,但僅停留在單純的記述層面。1936年德國學者G?tz運用韋伯工業(yè)區(qū)位論的思想和方法[3],以海港與腹地間關系為基礎,創(chuàng)立了海港區(qū)位的系統(tǒng)理論,標志著港口研究進入理論構架階段。50年代至70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韓增林,安筱鵬,王利,王成金,王麗華,李亞軍;中國國際集裝箱運輸網絡的布局與優(yōu)化[J];地理學報;2002年04期
2 曹有揮,李海建,陳雯;中國集裝箱港口體系的空間結構與競爭格局[J];地理學報;2004年06期
3 王成金;;現代港口地理學的研究進展及展望[J];地球科學進展;2008年03期
4 王列輝;;國外港口體系研究述評[J];經濟地理;2007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鵬;于昌利;董銀紅;;全球化背景下制造業(yè)生產調度體系探討[J];長江論壇;2011年06期
2 潘坤友;曹有揮;曹衛(wèi)東;魏鴻雁;;安徽沿江中心城鎮(zhèn)“軸—輻”物流網絡構建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06年04期
3 吳威;曹有揮;梁雙波;肖琛;;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長三角地區(qū)貨運量動態(tài)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huán)境;2011年07期
4 王列輝;;國外港口城市空間結構綜述[J];城市規(guī)劃;2010年11期
5 王列輝;;近代中國沿海相鄰港口發(fā)展類型研究[J];城市規(guī)劃學刊;2008年06期
6 劉曙光;;海洋產業(yè)經濟國際研究進展[J];產業(yè)經濟評論;2007年01期
7 董鵬;于昌利;董銀紅;崔春生;董乃全;趙良輝;;全球化背景下的制造業(yè)生產調度體系探討[J];大連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8 李海建;梁留科;;中國入境旅游目的地競爭份額-偏移方法分析[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0年01期
9 王成金;金鳳君;;中國交通運輸地理學的研究進展與展望[J];地理科學進展;2005年06期
10 王圣云;沈玉芳;;長山群島港口地域組合空間結構演化定量分析[J];地理科學進展;2008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列輝;;上海與寧波兩港空間關系研究[A];全球化與中國經濟 創(chuàng)新·發(fā)展·安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四屆學術年會文集(2006年度)(經濟·管理學科卷)[C];2006年
2 馬汴京;;頭程運費、國際貿易與經濟增長——來自中國120個城市的經驗證據[A];經濟學(季刊)第10卷第4期[C];2011年
3 龔高健;張燕清;;在福建跨越發(fā)展中做大做強臨港產業(yè)的策略分析[A];海洋文化與福建發(fā)展[C];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敬俊;海洋產業(yè)布局的基本理論研究暨實證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劉明輝;腹地型港口物流系統(tǒng)節(jié)點設施規(guī)劃布局與運作機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3 馬汴京;我國地區(qū)經濟差距影響因素實證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4 趙媛;基于自組織理論的港口群系統(tǒng)演化機理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5 莊佩君;全球海運物流網絡中的港口城市—區(qū)域[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武強;近代上海港城關系研究(1843-1937)[D];復旦大學;2011年
7 朱長征;國際陸港作用機理與布局規(guī)劃理論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8 盧曉旭;基于空間視角的縣域義務教育發(fā)展均衡性測評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1年
9 董曉菲;大連港—東北腹地系統(tǒng)空間作用及聯動發(fā)展機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姜麗麗;遼寧省港口城市空間格局及整合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文慧;港口在城市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問題與對策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2 張秋會;新形勢下天津港集裝箱多式聯運發(fā)展策略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3 廖傳波;深圳市港城協調發(fā)展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年
4 王卉;J港發(fā)展規(guī)劃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5 蔣鳴;沿海港口、臨港產業(yè)和臨港城市發(fā)展研究[D];中國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2010年
6 孔婷月;環(huán)渤海區(qū)域港口群與城市群互動效應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7 李雪野;基于低碳及空箱調租的集裝箱海運網絡優(yōu)化[D];大連理工大學;2011年
8 陳芳;東南亞集裝箱班輪運輸支線網絡構建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9 游道柱;長三角集裝箱港口布局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10 孫銀河;遼寧省沿海港口群集裝箱內陸集疏運系統(tǒng)整合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董潔霜;范炳全;;國外港口區(qū)位相關研究理論回顧與評價[J];城市規(guī)劃;2006年02期
2 曹有揮;集裝箱港口體系的演化模式研究——長江下游集裝箱港口體系的實證分析[J];地理科學;1999年06期
3 韓增林,安筱鵬;東北集裝箱運輸網絡的建設與優(yōu)化探討[J];地理科學;2001年04期
4 王成金;金鳳君;;中國海上集裝箱運輸的組織網絡研究[J];地理科學;2006年04期
5 韓增林,安筱鵬,王利,王成金,王麗華,李亞軍;中國國際集裝箱運輸網絡的布局與優(yōu)化[J];地理學報;2002年04期
6 曹有揮,曹衛(wèi)東,金世勝,李海建,王黎明;中國沿海集裝箱港口體系的形成演化機理[J];地理學報;2003年03期
7 王成金;;中國港口分布格局的演化與發(fā)展機理[J];地理學報;2007年08期
8 任美鍔,楊寶國;當前我國港口發(fā)展條件分析——兼論上海國際航運中心[J];地理學報;1998年03期
9 安筱鵬,韓增林,楊蔭凱;國際集裝箱樞紐港的形成演化機理與發(fā)展模式研究[J];地理研究;2000年04期
10 王成金;于良;;世界集裝箱港的形成演化及與國際貿易的耦合機制[J];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劉慶廣;調整江蘇港口結構的建議[J];中國水運;2002年07期
2 史國光;港口在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J];港口經濟;2002年02期
3 余思勤;港口信息化發(fā)展趨勢研究[J];港口經濟;2002年06期
4 楊華雄;對我國港口新一輪發(fā)展的思考[J];中國港口;2002年06期
5 闞家軍;抓住體制改革機遇 加快江蘇港口發(fā)展[J];江蘇交通;2002年09期
6 劉慶廣;加快港口結構的調整步伐[J];水運管理;2002年06期
7 仲躋成;港口與現代物流芻議[J];交通企業(yè)管理;2002年09期
8 石友服;港城關系和港口體制改革[J];中國港口;2003年01期
9 蔣惠園;西部港口的現狀分析和問題建議[J];珠江水運;2003年03期
10 ;港口信息化發(fā)展趨勢研究[J];水路運輸文摘;2003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姜德志;潘麗珍;;青島市實施港口“重心西移”引發(fā)的城市規(guī)劃思考[A];中國城市規(guī)劃學會2002年年會論文集[C];2002年
2 羅榮愛;;論城市文明對港口發(fā)揮作用的貢獻[A];2003年“求實、創(chuàng)新、發(fā)展——面向新世紀的廣西精神文明建設”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3 楊仕智;;發(fā)揮優(yōu)勢 依港興市 大力發(fā)展港口經濟——以山東省日照市為例[A];'2007現代物流發(fā)展高峰論壇論文集[C];2007年
4 金琪峗;;強化創(chuàng)新驅動 促進溫州港口科學發(fā)展[A];創(chuàng)新驅動與海洋經濟——第十屆長三角科技論壇——港口分論壇論文匯編[C];2013年
5 李瑞;;港口旅游發(fā)展研究——以寧波市港口旅游為例[A];區(qū)域旅游:創(chuàng)新與轉型——第十四屆全國區(qū)域旅游開發(fā)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海南國際旅游島大論壇論文集[C];2009年
6 楊葉旺;;發(fā)展多種經營 拓展港口功能[A];中國航海學會優(yōu)秀論文文摘及學術會議論文目次匯編(1990—1991)[C];1992年
7 莊佩君;;寧波舟山港口組合發(fā)展模式和政策問題的研究[A];首屆長三角科技論壇——長三角港口航運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4年
8 王喬笙;;制訂“國際衛(wèi)生港口通用要求”的意義[A];市場踐行標準化——第十一屆中國標準化論壇論文集[C];2014年
9 林紅軍;;青島市郵輪港口需求研究與建議[A];創(chuàng)新驅動與轉型發(fā)展——青島市第十一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3年
10 席平;;第五代港口——聯營合作子母港[A];系統(tǒng)工程與和諧管理——第十屆全國青年系統(tǒng)科學與管理科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港口,,城市發(fā)展的核心戰(zhàn)略資源[N];中國水運報;2005年
2 本報記者 彭燕;用規(guī)劃引領港口發(fā)展[N];中國交通報;2006年
3 鐘海清;廣西競合港口 服務北部灣經濟建設[N];中國水運報;2006年
4 楊寶港 作者單位 連云港海關;區(qū)域內引外聯 振興港口經濟[N];連云港日報;2007年
5 劉靜巖 工學博士 博士后 暨南大學珠海學院企業(yè)管理系講師 楊少華 暨南大學珠海學院企業(yè)管理系教授;港口經濟:珠海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N];珠海特區(qū)報;2006年
6 ;江蘇省港口條例[N];江蘇法制報;2008年
7 本報記者 陳瑩;江蘇:打造“軟實力” 提升港口競爭力[N];中國水運報;2009年
8 朱怡潔 朱貽軍;市口岸辦港口局“三大轉變”促轉型[N];江陰日報;2009年
9 本報記者;山東省港口條例明年4月施行[N];青島日報;2009年
10 YMG見習記者 賴皓陽 通訊員 于長俊 梁連增;建設港口須環(huán)境評估[N];煙臺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姜麗麗;遼寧省港口城市空間格局及整合發(fā)展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陳航;港城互動的理論與實證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9年
3 呂梁;港口綜合競爭力評價模型與方法及其實證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1年
4 李晶;遼寧港口與區(qū)域經濟互動發(fā)展問題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9年
5 姜泰元;信息技術、供應鏈協調、供應鏈整合與港口競爭力的關系研究[D];浙江大學;2012年
6 邵萬清;港口服務供應鏈的協調機制研究[D];東華大學;2013年
7 曲永崗;港口發(fā)展戰(zhàn)略及其在連云港港口發(fā)展中的應用[D];河海大學;2003年
8 王列輝;區(qū)位優(yōu)勢與自我增強[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琳;港口經濟對山東省區(qū)域經濟發(fā)展作用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08年
2 李施穎;福建港口與腹地聯動發(fā)展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11年
3 張婕;關于港口社會經濟效益評價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4年
4 張悅;港口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D];上海海事大學;2007年
5 關淑玲;福建港口競爭力提升研究[D];長安大學;2012年
6 尚姝;基于煙羽模型的港口交叉腹地劃分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3年
7 劉瑞民;港口與港口城市空間關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4年
8 趙帥;基于系統(tǒng)動力學的港口對城市綠色貢獻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8年
9 李婷婷;基于證據推理法的港口競爭力評價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09年
10 朱斌;青島港在東北亞港口中的競爭力分析[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4354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43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