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鐵路斜拉橋車致縱向振動及塔梁連接研究
本文關鍵詞:大跨度鐵路斜拉橋車致縱向振動及塔梁連接研究 出處:《橋梁建設》2014年02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更多相關文章: 鐵路橋 斜拉橋 主梁 縱向動力性能 車-橋耦合振動 縱向剛度 動態(tài)摩阻力 有限元法
【摘要】:車輛的運行會使大跨度斜拉橋產生縱向運動,為研究列車荷載作用下大跨度鐵路斜拉橋主梁的縱向運動量、縱向受力性能以及塔梁連接剛度的影響,以韓家沱長江大橋為工程背景,采用車-橋耦合振動分析方法,計算了主梁縱向位移和速度響應,為縱向阻尼器的設計參數(shù)優(yōu)化提供了依據;分析了塔梁間縱向相互作用力,給出了支座摩阻系數(shù)的上限值;計算了系統(tǒng)總剛度與彈性連接剛度的關系,明確了彈性連接剛度與縱向總剛度及主梁縱向位移之間的關系。研究表明:CRH2動車組對橋梁結構縱向動力響應的影響更明顯;增加支座摩阻力可抵消由列車運行引起的結構體系縱向作用力,從而抑制主梁縱向運動;系統(tǒng)縱向總剛度隨塔梁間彈性連接剛度的增大而增大,但非線性關系明顯。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train load on the longitudinal motion of the main girder of the long-span railway cable-stayed bridge, the longitudinal force performance and the connection stiffness of the tower and beam are studied. Taking Hanjiatuo Yangtze River Bridge as the engineering background, the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and velocity response of the main girder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vehicle-bridge coupling vibration analysis method,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longitudinal damper. The longitudinal interaction between tower and beam is analyzed, and the upper limit of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giv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tal stiffness of the system and the stiffness of the elastic connection is calcul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astic connection stiffness and the total longitudinal stiffness and the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 of the main beam is clarif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the mass CRH2 EMU on the longitudinal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bridge structure is more obvious. Increasing the bearing friction can counteract the longitudinal force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caused by the train operation, and thus restrain the longitudinal movement of the main beam. The total longitudinal stiffness of the system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stiffness of the elastic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owers and beams, but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 is obvious.
【作者單位】: 西南交通大學橋梁工程系;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U1334201,51278434)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2012BAG05B02) 鐵道部科技研究計劃(2009G004-D)~~
【分類號】:U448.27
【正文快照】: 1引言高速鐵路的迅速發(fā)展使得大跨度鐵路斜拉橋不斷涌現(xiàn),現(xiàn)有文獻資料表明,塔梁連接方式對橋梁結構的動力響應影響較大[1]。大跨度鐵路斜拉橋的塔和梁通常不采用固結形式,多采用半飄浮或飄浮體系,允許塔梁結合處發(fā)生相對運動,這一方面可以較好地釋放溫度效應(整體升溫或降溫)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姜增國;付濤;;斜拉橋減震控制研究[J];公路;2007年11期
2 蔣偉;李洞明;李楊;;塔梁間縱向彈性約束對斜拉橋抗震性能的影響[J];現(xiàn)代交通技術;2007年05期
3 葉愛君,胡世德,范立礎;超大跨度斜拉橋的地震位移控制[J];土木工程學報;2004年12期
4 李永樂,強士中,廖海黎;風-車-橋系統(tǒng)空間耦合振動研究[J];土木工程學報;2005年07期
5 瞿偉廉;秦順全;涂建維;劉嘉;周強;;武漢天興洲公鐵兩用斜拉橋主梁和橋塔縱向列車制動響應智能控制的理論與關鍵技術[J];土木工程學報;2010年08期
6 高文軍;唐光武;黃福偉;蘭海燕;;廈漳跨海大橋北汊主橋振動臺試驗研究[J];橋梁建設;2013年04期
7 劉榮桂;周士金;許飛;蔡東升;呂志濤;;CFRP索斜拉試驗橋動態(tài)測試與地震響應分析[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6期
8 焦馳宇;李建中;彭天波;;塔梁連接方式對大跨斜拉橋地震反應的影響[J];振動與沖擊;2009年1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飛;張虎;於亞輝;徐斌;;大跨度拱塔斜拉橋減震隔震分析[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1期
2 彭凱;李建中;彭天波;;主塔基礎形式對超大跨斜拉橋抗震性能的影響[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年05期
3 張鍇;郭文華;;大跨度斜拉橋鉛芯橡膠支座的參數(shù)優(yōu)化[J];重慶交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2期
4 張永亮;陳興沖;郭永強;;塔梁間縱向彈性約束對鐵路斜拉橋動力特性及地震反應的影響[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11年02期
5 李愛群;王浩;;大跨懸索橋地震響應控制的阻尼器最優(yōu)布置方法[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年02期
6 周銳;王浩;宗周紅;陳政清;;大跨徑鋼管混凝土拱橋減震控制裝置參數(shù)的研究[J];防災減災工程學報;2011年05期
7 曹新建;袁萬城;高永;魏凱;;大跨度連續(xù)梁拱組合體系橋梁減震設計[J];工程抗震與加固改造;2010年03期
8 陳永祁;;工程結構用液體黏滯阻尼器的結構構造和速度指數(shù)[J];鋼結構;2008年09期
9 方志;王飛;張志田;王成啟;丁望星;;粘滯阻尼器參數(shù)對大跨度橋梁抗震性能影響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09年02期
10 周大興;閆維明;陳彥江;劉昌鵬;;千米級斜拉橋的減震控制[J];公路交通科技;2011年12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楊喜文;;大跨度斜拉橋的地震位移控制[A];第18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09年
2 盧凱良;宓為建;張衛(wèi)國;;環(huán)境激勵下自動化碼頭車橋耦合振動分析和結構安全評估[A];第21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冊[C];2012年
3 薛恒麗;秦志源;焦馳宇;陳永祁;郝建華;;液體粘滯阻尼器在市政橋梁抗震加固中的優(yōu)化研究[A];第22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Ⅰ冊[C];2013年
4 王奇;謝官模;;大跨度斜拉橋地震反應分析[A];第22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Ⅲ冊[C];201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濤;大曲率連續(xù)鋼箱梁橋結構性能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2 汪志昊;自供電磁流變阻尼器減振系統(tǒng)與永磁式電渦流TMD的研制及應用[D];湖南大學;2011年
3 黃林;列車風與自然風聯(lián)合作用下的車—橋耦合振動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07年
4 吳再新;大跨度組合體系箱梁的計算理論及其應用研究[D];中南大學;2007年
5 陳向東;輕軌車輛與斜拉橋動態(tài)耦合系統(tǒng)的數(shù)值模擬方法及應用[D];上海交通大學;2009年
6 劉金龍;地震作用下多塔斜拉橋失效模式控制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9年
7 王統(tǒng)寧;大跨徑纜索承重橋梁梁端位移及組合方法研究[D];長安大學;2010年
8 夏超逸;撞擊荷載作用下車橋系統(tǒng)的動力響應及高速列車運行安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9 王少欽;風及列車荷載作用下大跨度橋梁振動響應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10 李趙春;磁流變沖擊緩沖裝置的特性與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思佚;某公路橋非隔震和隔震方案的抗震性能對比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1年
2 朱偉偉;獨塔斜拉橋地震反應分析與減震設計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1年
3 楊竹青;車輛制動力作用下飄浮體系橋梁振動控制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4 郭華東;大跨徑橋梁在長周期地震動作用下的響應及減震措施研究[D];長安大學;2011年
5 周志杰;大跨度斜拉橋靜動力行為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1年
6 劉本永;斜拉橋地震響應分析及減震措施研究[D];湖南大學;2011年
7 羅小寶;基于振動控制理論的斜拉橋抗震仿真研究[D];東南大學;2006年
8 徐文華;復雜高層多塔樓連體結構高空連廊的分析與設計[D];同濟大學;2007年
9 付濤;斜拉橋減震控制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7年
10 彭益華;大跨懸索橋連接構造與地震響應關系研究及主塔push-over分析[D];湖南大學;2007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強,瞿偉廉;磁流變阻尼器的兩種力學模型和試驗驗證[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2年04期
2 瞿偉廉;劉嘉;涂建維;閏淼;程海斌;;500kN足尺磁流變液阻尼器設計的關鍵技術[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7年02期
3 瞿偉廉;劉嘉;涂建維;周強;;天興洲公鐵兩用斜拉橋主梁縱向列車制動振動反應分析[J];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2008年01期
4 林皋,朱彤,林蓓;結構動力模型試驗的相似技巧[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2000年01期
5 唐光武;鄭萬山;鄭罡;高文軍;;重慶朝天門長江大橋動力模型試驗研究[J];公路;2009年05期
6 高文軍;牛松山;蘭海燕;;單索面獨塔斜拉橋振動臺模型試驗研究[J];公路交通技術;2010年02期
7 李勇;任曉強;閆維明;陳彥江;李晰;周大興;;三跨飛燕式異型鋼管混凝土拱橋模型振動臺試驗[J];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2012年09期
8 劉榮桂;李成績;龔向華;蔣峰;;碳纖維斜拉索的動力參數(shù)特性分析[J];哈爾濱工業(yè)大學學報;2008年08期
9 項海帆;李瑞霖;楊昌眾;;懸浮體系斜張橋的近似抗震計算[J];結構工程師;1985年01期
10 陳常松,顏東煌,田仲初,李學文;岳陽洞庭湖大橋模型動力相似理論分析[J];橋梁建設;2002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陰存欣;鐵路橋梁縱向附加力的靜動力非線性分析與仿真研究[D];鐵道部科學研究院;2000年
2 王蕾;大跨度剛構橋地震響應分析及振動臺試驗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張春蕾;地震動輸入對大跨度橋梁抗震影響的振動臺試驗研究[D];重慶交通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蘇慶田;吳永昌;曾明根;方劍;;珠江黃埔大橋北汊橋扁平鋼箱梁受力特性研究[J];公路;2009年10期
2 鄭平偉;陳金州;于德偉;;獨塔四索面空間異型斜拉橋的施工監(jiān)控計算[J];橋梁建設;2011年02期
3 梅葵花;呂志濤;;CFRP索斜拉橋的動力特性分析[J];公路;2006年11期
4 馮苠;譚平榮;秦建軍;陳洪彬;;長會口大橋的穩(wěn)定性分析[J];公路;2006年08期
5 曾永平;張亮亮;;有限元法在斜拉橋施工仿真分析中的應用[J];公路;2006年10期
6 梅葵花;;1000m級CFRP索斜拉橋靜力特性分析[J];世界橋梁;2007年04期
7 施文杰;張亮亮;鄧世貴;;某超大跨度斜拉橋動力特性分析[J];現(xiàn)代交通技術;2008年01期
8 王泉清;;G325九江大橋主橋斜拉橋模態(tài)試驗分析[J];橋梁建設;2006年06期
9 張玉平;李傳習;;頂板、底板和斜腹板厚度對斜拉橋箱梁剪力滯效應的影響[J];長沙交通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10 黃勇,程曉東,曾進忠;斜拉橋索梁錨固區(qū)受力情況的三維有限元分析[J];橋梁建設;2005年S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海歐;曾憲柳;;江蘇五河口斜拉橋主梁施工技術[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分會2005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2 陶誠;程愛君;楊宇;;鐵路超大跨徑橋梁橋型及主梁選型探討[A];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0年
3 阮江濤;丁淑蓉;李鴻琦;張振宇;佟景偉;;墩梁固節(jié)點結構的有限元分析及模型試驗研究[A];第14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三冊)[C];2005年
4 陳幼平;周宏業(yè);;斜拉橋三維自振特性分析-MSC/Nastran的應用[A];土木工程計算機應用文集——中國土木工程學會計算機應用學會第五屆年會論文集[C];1993年
5 謝旭;Hiroki YAMAGUCHI;黃劍源;;關于大跨度鋼斜拉橋極限承載力特性的研究[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橋梁及結構工程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上冊)[C];1998年
6 李運生;張彥玲;戴運良;張博慶;;蕪湖大橋板桁組合結構空間自振特性分析[A];第七屆全國結構工程學術會議論文集(第Ⅱ卷)[C];1998年
7 王強;歐慶保;;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北汊斜拉橋施工監(jiān)控[A];中國公路學會橋梁和結構工程學會2003年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3年
8 葛玉梅;周述華;李龍安;;斜拉橋在考慮風效應時的車-橋耦合振動[A];新世紀 新機遇 新挑戰(zhàn)——知識創(chuàng)新和高新技術產業(yè)發(fā)展(下冊)[C];2001年
9 柳春光;賈玲玲;;考慮余震影響的大跨度斜拉橋抗震反應分析[A];現(xiàn)代水利水電工程抗震防災研究與進展[C];2009年
10 楊玉民;袁萬城;范立礎;;斜拉橋橫向地震反應分析及其分形特征[A];計算力學研究與進展——中國力學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第三屆學術年會論文集[C];1999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許小征;南通建世界第一斜拉橋[N];中國海洋報;2002年
2 ;南京長江三橋[N];中華建筑報;2010年
3 本報記者 陸婭楠;中國躋身橋梁強國[N];人民日報;2008年
4 陸婭楠;輝煌30年:我國躋身橋梁強國之列[N];中華建筑報;2008年
5 記者 鄭鳳岐 通訊員 李文平;太原西北環(huán)汾河斜拉橋完成下部工程[N];山西日報;2003年
6 記者 杜娟 通訊員 雁,
本文編號:13915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39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