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樁-土相互作用效應的高速鐵路橋梁樁基礎抗震設計方法研究
本文關鍵詞:考慮樁-土相互作用效應的高速鐵路橋梁樁基礎抗震設計方法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高速鐵路橋梁 樁基礎 樁-土相互作用 抗震設計 能力譜法 性能點軌跡法
【摘要】:針對強震下高速鐵路橋梁樁基礎抗震設計中存在的問題,對樁基礎的抗震性能提出了多級設防目標并給出了相應的評價指標與合理取值.借鑒FEMA440考慮樁-土三種相互作用效應的能力譜法,采用p-y、t-z及q-z曲線模擬樁周土的柔性效應,用PMM鉸模擬樁身的非線性,通過Pushover分析得到橋墩的能力曲線.引入FEMA440對地基運動學效應、地基阻尼效應的地震動需求譜修正算法,對需求譜進行了修正.探討了應用性能點軌跡法求解樁基礎的延性需求及性能點的過程.以高速鐵路32 m簡支箱梁橋墩為研究對象,通過實例驗證了該法的可行性.
【作者單位】: 蘭州交通大學甘肅省道路橋梁與地下工程重點實驗室;蘭州交通大學道橋工程災害防治技術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實驗室;
【關鍵詞】: 高速鐵路橋梁 樁基礎 樁-土相互作用 抗震設計 能力譜法 性能點軌跡法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368034) 長江學者和創(chuàng)新團隊發(fā)展計劃滾動資助項目(IRT_15R29)資助
【分類號】:U443.15
【正文快照】: 0引言為了保證墩臺發(fā)生沉降后,橋頭及橋上線路坡度的改變不致影響列車的正常運行,高速鐵路橋梁對墩臺基礎工后沉降及工后沉降差提出了嚴格的限制.而樁基礎是減小墩臺沉降的首選基礎形式之一,因此在我國高速鐵路橋梁中得到了廣泛應用[1].同時高速鐵路橋梁受墩頂縱、橫向水平線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張永亮;寧貴霞;陳旭茜;王培山;;群樁基礎橋墩靜力PUSHOVER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6年02期
2 赫中營;葉愛君;;群樁效應對砂土地基中高樁承臺群樁基礎抗震性能的影響[J];土木工程學報;2014年01期
3 張永亮;陳興沖;孫建飛;;橋梁群樁基礎非線性靜力計算模型及擬靜力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3年09期
4 江輝;李杰;楊慶山;朱f^;劉林;;考慮SSI三種效應的樁基礎RC梁式橋抗震性能評估方法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2年05期
5 李宇;朱f^;楊慶山;;考慮土-結構相互作用的能力譜法在鐵路橋梁中的應用[J];鐵道學報;2011年05期
6 葉愛君;魯傳安;;基于Pushover分析的群樁基礎抗震性能分析方法[J];土木工程學報;2010年02期
7 王克海;李茜;;基于模態(tài)分析的Push-over方法在橋梁抗震分析中的應用[J];鐵道學報;2006年02期
8 陳明山,段紹緯,黃永和,秦中天;地震地區(qū)高速鐵路樁基礎設計考慮[J];巖土工程學報;2004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宇;潘彪;李琛;;考慮高階振型的改進能力譜法在鐵路高橋墩中的應用[J];土木工程學報;2016年08期
2 張永亮;寧貴霞;陳興沖;丁明波;;考慮樁-土相互作用效應的高速鐵路橋梁樁基礎抗震設計方法研究[J];冰川凍土;2016年04期
3 李豐;;高烈度區(qū)橋墩系梁抗震性能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6年07期
4 樊偉;劉斌;;高樁承臺橋梁駁船撞等效側向荷載作用模式[J];中國公路學報;2016年07期
5 李天寶;王義;;橋墩-群樁基礎-黃土地基整體結構滯回特性模型試驗研究[J];蘭州工業(yè)學院學報;2016年03期
6 張永亮;寧貴霞;陳旭茜;王培山;;群樁基礎橋墩靜力PUSHOVER分析[J];地下空間與工程學報;2016年02期
7 韓振峰;葉愛君;;橋梁高樁承臺基礎抗震性能研究[J];合肥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年02期
8 廖杰洪;;管樁型鐵路橋梁下部結構抗震彈塑性分析[J];福建建筑;2016年01期
9 龐輝;;基于非線性動力時程分析的剛構橋抗震性能評價[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5年09期
10 張永亮;趙繼棟;陳興沖;寧貴霞;;考慮接觸及材料雙重非線性的樁基礎橋墩地震反應分析[J];土木工程學報;2015年S1期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永亮;陳興沖;孫建飛;;橋梁群樁基礎非線性靜力計算模型及擬靜力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3年09期
2 陳仁朋;顧明;孔令剛;張浙杭;陳云敏;;水平循環(huán)荷載下高樁基礎受力性狀模型試驗研究[J];巖土工程學報;2012年11期
3 袁志林;段夢蘭;陳祥余;鐘超;王建國;;水平荷載下導管架平臺樁基礎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J];巖土力學;2012年08期
4 汪優(yōu);劉建華;王星華;蔡君君;;軟土地層橋梁群樁基礎樁土共同作用性狀的非線性有限元分析[J];巖土力學;2012年03期
5 江輝;李杰;楊慶山;朱f^;劉林;;考慮SSI三種效應的樁基礎RC梁式橋抗震性能評估方法研究[J];振動與沖擊;2012年05期
6 李宇;朱f^;楊慶山;;考慮土-結構相互作用的能力譜法在鐵路橋梁中的應用[J];鐵道學報;2011年05期
7 陳榮金;侯光陽;李永樂;;樁土相互作用對矮塔斜拉橋地震響應特性的影響分析[J];西南公路;2010年04期
8 葉愛君;魯傳安;;基于Pushover分析的群樁基礎抗震性能分析方法[J];土木工程學報;2010年02期
9 王克海;李茜;;基于模態(tài)分析的Push-over方法在橋梁抗震分析中的應用[J];鐵道學報;2006年02期
10 王成華,孫冬梅;橫向受荷樁的p-y曲線研究與應用述評[J];中國港灣建設;2005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2008中國高速鐵路橋梁技術國際交流會在天津召開[J];鐵道標準設計;2008年05期
2 ;我高速鐵路橋梁建造技術進入世界前列[J];中國科技信息;2008年11期
3 鄭重;;我國高速鐵路橋梁建造技術進入世界前列[J];工程建設;2008年03期
4 ;我高速鐵路橋梁建造技術進入世界前列[J];中國科技信息;2008年22期
5 ;中國工程科學高層論壇 京滬高速鐵路橋梁建設技術及工藝設備材料研討會[J];鐵道建筑技術;2009年02期
6 甘軍華;;高速鐵路橋梁設計關鍵技術綜述[J];山西建筑;2011年06期
7 陳強;;淺談我國高速鐵路橋梁建設的設計特點[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年10期
8 尚順邦;陳豐蘭;;中國高速鐵路橋梁建設的發(fā)展[J];價值工程;2013年19期
9 高巖,盛黎明,柯在田,張煅;我國高速鐵路橋梁活載圖式的研究[J];中國鐵路;2000年12期
10 王重實,王鳳勤,高淑英;高速鐵路橋梁噪聲預測方法的探討[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1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戴公連;胡楠;劉文碩;;中國高速鐵路橋梁建設新進展[A];第十九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10年
2 牛斌;;中國高速鐵路橋梁綜述[A];第十八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8年
3 劉家鋒;劉春彥;;秦沈客運專線橋梁綜述及高速鐵路橋梁建設的思考[A];第十六屆全國橋梁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冊)[C];2004年
4 辜小安;李耀增;劉蘭華;步青松;;高速鐵路橋梁線路環(huán)境噪聲預測模型探討[A];2012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第四卷)[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夏;高速鐵路橋梁技術交流會在津召開[N];天津日報;2008年
2 記者 張春莉;中國高速鐵路橋梁建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N];人民政協(xié)報;2008年
3 蘇民;我國高速鐵路橋梁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N];經濟日報;2008年
4 矯陽;我高速鐵路橋梁建造技術進入世界前列[N];科技日報;2008年
5 王小潤;高速鐵路橋梁建設取得重大成就[N];光明日報;2008年
6 李曉華邋高李鵬;我國高速鐵路橋梁建設取得重大成就[N];人民鐵道;2008年
7 高李鵬;高速時代的鐵路橋梁新生[N];人民鐵道;2008年
8 記者 羅忠河;我國高速鐵路橋梁技術標準體系基本形成[N];中國冶金報;2008年
9 本報記者 于祥明;我國高速鐵路橋梁建設迎來快速發(fā)展[N];上海證券報;2008年
10 高宣 整理;話說高鐵橋梁[N];人民鐵道;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陳志軍;高速鐵路橋梁動力學問題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6年
2 魏召蘭;高速鐵路大型橋梁結構健康監(jiān)測與狀態(tài)評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2年
3 楊奇;高速鐵路橋梁樁基礎變形性狀試驗與工后沉降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4 馮勝洋;深厚軟土區(qū)段高速鐵路橋梁樁基工后沉降特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雪梅;高速鐵路橋梁考慮樁土相互作用的動力響應分析[D];中南大學;2010年
2 黃尚;高速鐵路橋梁基于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1年
3 呂佳;基于車橋耦合動力作用的高速鐵路橋梁狀態(tài)評估方法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14年
4 趙虎;基于動力參數(shù)的高速鐵路橋梁多層次損傷識別與性能評定[D];西南交通大學;2010年
5 劉旭東;京滬高速鐵路橋梁混凝土聚脲防護技術的應用研究[D];青島理工大學;2010年
6 羅波夫;高速鐵路橋梁彈塑性地震響應分析[D];中南大學;2011年
7 張效奎;高速鐵路橋梁檢測車結構設計與分析[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8 寧育才;基于遺傳神經網(wǎng)絡的高速鐵路橋梁變形預測與控制[D];中南大學;2013年
9 張秀芳;高鐵簡支梁檢測項目與橋上軌道病害分析[D];石家莊鐵道大學;2013年
10 田卿;基于梁軌共同作用的高速鐵路橋梁地震動力響應研究[D];中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10564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otonggongchenglunwen/10564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