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光沖擊的導軌表面形貌及性能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基于激光沖擊的導軌表面形貌及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導軌作為機床關(guān)鍵部件之一,其表面形貌和力學性能直接影響著工件的加工精度及導軌的使用壽命。刮削能夠改善導軌表面形貌提高其接觸狀態(tài)和摩擦磨損性能,但存在自動化程度不高、加工效率低等缺點。本文將激光沖擊處理技術(shù)應用于導軌表面的處理過程中,以40Cr鑲鋼導軌為研究對象,開展激光沖擊處理40Cr表面的工藝探索及試驗研究。主要研究內(nèi)容如下:首先,理論分析激光沖擊處理對40Cr導軌表面完整性及耐磨性的影響。分析認為激光沖擊脈沖能量、沖擊次數(shù)及光斑搭接率對沖擊區(qū)域表面完整性及耐磨性的影響顯著。激光脈沖能量不同,作用在試樣表面的沖擊波峰值壓力不同,表面形貌和力學性能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激光沖擊次數(shù)和光斑搭接率不同,試樣表面受沖擊次數(shù)和覆蓋率隨之發(fā)生變化,對表面形貌及性能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激光沖擊試樣表面,宏觀上產(chǎn)生劇烈的塑性變形,形成微淺的凹坑,微觀上形成大量的位錯、晶;、晶粒細化等,這些宏觀和微觀上的變化對試樣表面完整性及耐磨性影響顯著。其次,研究激光沖擊處理對40Cr表面形貌及力學性能的影響。對比研究未處理試樣、刮削試樣和不同工藝參數(shù)下激光沖擊試樣的表面殘余應力、顯微硬度及硬化層深度、表面凹坑輪廓及粗糙度的變化。研究表明:與未處理試樣和刮削試樣相比,激光沖擊試樣表面殘余壓應力、顯微硬度得到很大提高。隨著激光脈沖能量、沖擊次數(shù)和光斑搭接率增加,試樣表面殘余壓應力、顯微硬度及硬化層深度均隨之增大。殘余壓應力值最大達到-460.16MPa,顯微硬度最大達到412.2HV0.2,硬化層深度達到1mm。隨著脈沖能量、沖擊次數(shù)增加表面凹坑深度隨之增加,而光斑搭接率增加時,凹坑深度反而呈減小趨勢。激光沖擊后表面粗糙度得到了顯著提高,粗糙度值隨著激光沖擊參數(shù)增大而減小,粗糙度最小達到0.25μm。最后,開展激光沖擊處理40Cr表面摩擦磨損性能研究。對比研究未處理試樣、刮削試樣及不同工藝參數(shù)下激光沖擊試樣磨損量、摩擦系數(shù)及磨損機制。研究表明:經(jīng)過激光沖擊后試樣表面磨損量明顯小于未處理試樣和刮削試樣。隨著激光沖擊工藝參數(shù)增加磨損量呈減小趨勢,磨損量最小達到2.1mg。2號激光沖擊試樣的穩(wěn)態(tài)摩擦系數(shù)穩(wěn)定在0.4左右,相比未處理試樣和刮削試樣更小更趨于穩(wěn)定。分析不同工藝條件下試樣表面磨痕形貌可知,主要磨損類型是磨粒磨損和粘著磨損,表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犁溝和粘著碎片,但與未沖擊試樣相比,激光沖擊試樣磨損表面的犁溝和粘著碎片數(shù)量明顯減少。
【關(guān)鍵詞】:激光沖擊 機床導軌 刮削工藝 顯微硬度 表面形貌 耐磨性
【學位授予單位】:江蘇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TG502.6;TG665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緒論11-21
- 1.1 研究背景及科學意義11-13
- 1.2 鑲鋼導軌的研究現(xiàn)狀13-16
- 1.2.1 機床導軌的分類及失效形式13-14
- 1.2.2 影響導軌精度的主要因素14-15
- 1.2.3 鑲鋼導軌的發(fā)展現(xiàn)狀15-16
- 1.2.4 鑲鋼導軌表面刮削工藝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16
- 1.3 激光沖擊處理技術(shù)的發(fā)展及研究現(xiàn)狀16-19
- 1.3.1 激光沖擊處理技術(shù)的原理及特點16-17
- 1.3.2 激光沖擊處理技術(shù)的研究現(xiàn)狀17-18
- 1.3.3 激光沖擊改善金屬表面完整性及耐磨性的研究現(xiàn)狀18-19
- 1.4 本文主要研究內(nèi)容19-21
- 第二章 激光沖擊 40Cr導軌表面完整性及耐磨性理論研究21-32
- 引言21
- 2.1 激光沖擊波強化基礎(chǔ)理論21-26
- 2.1.1 激光沖擊波的形成21-23
- 2.1.2 激光沖擊波壓力的估算及主要影響因素23-24
- 2.1.3 影響激光沖擊區(qū)域的主要工藝參數(shù)24-26
- 2.2 激光沖擊 40Cr導軌表面完整性及耐磨性基礎(chǔ)理論26-31
- 2.2.1 激光沖擊 40Cr導軌表面完整性理論研究26-30
- 2.2.2 激光沖擊 40Cr導軌表面耐磨性理論研究30-31
- 2.3 本章小結(jié)31-32
- 第三章 激光沖擊處理 40Cr表面形貌及力學性能研究32-56
- 引言32
- 3.1 試驗方法和裝置32-34
- 3.1.1 試驗材料與方法32-33
- 3.1.2 激光沖擊試驗設(shè)備33-34
- 3.2 檢測方法與設(shè)備34-37
- 3.2.1 殘余應力檢測方法34-35
- 3.2.2 顯微硬度檢測方法35-36
- 3.2.3 微觀組織觀察36
- 3.2.4 表面輪廓和粗糙度檢測36-37
- 3.3 激光沖擊處理對 40Cr表面殘余應力分布的影響37-40
- 3.3.1 脈沖能量對 40Cr表面殘余應力分布的影響37-38
- 3.3.2.沖擊次數(shù)對 40Cr表面殘余應力分布的影響38-39
- 3.3.3.光斑搭接率對 40Cr表面殘余應力場分布的影響39-40
- 3.4 激光沖擊處理對 40Cr表面顯微硬度的影響40-45
- 3.4.1 不同脈沖能量下 40Cr表面硬度及硬化層深度的變化40-42
- 3.4.2.不同沖擊次數(shù)下 40Cr表面硬度及硬化層深度的變化42-44
- 3.4.3 不同光斑搭接率下 40Cr表面硬度及硬化層深度的變化44-45
- 3.5 激光沖擊處理 40Cr表層微觀組織研究45-47
- 3.6 激光沖擊處理對 40Cr表面凹坑深度的影響47-51
- 3.6.1 脈沖能量對 40Cr表面凹坑深度的影響分析47-48
- 3.6.2 沖擊次數(shù)對 40Cr表面凹坑深度的影響分析48-49
- 3.6.3 光斑搭接率對 40Cr表面凹坑深度的影響分析49-51
- 3.7 激光沖擊處理對 40Cr表面粗糙度的影響51-54
- 3.7.1 脈沖能量對 40Cr表面粗糙度的影響分析51-52
- 3.7.2 沖擊次數(shù)對 40Cr表面粗糙度的影響分析52-53
- 3.7.3 光斑搭接率對 40Cr表面粗糙度的影響分析53-54
- 3.8 本章小結(jié)54-56
- 第四章 激光沖擊 40Cr表面摩擦磨損性能研究56-64
- 引言56
- 4.1 摩擦磨損試驗56-57
- 4.1.1 試驗材料與方法56-57
- 4.2 摩擦磨損試驗結(jié)果與分析57-60
- 4.2.1 激光沖擊處理對磨損量的影響分析57-59
- 4.2.2 激光沖擊處理對摩擦系數(shù)的影響分析59-60
- 4.3 摩擦磨損機理研究60-62
- 4.3.1 磨痕形貌60-61
- 4.3.2 磨損過程及耐磨機理61-62
- 4.4 本章小結(jié)62-64
- 第五章 總結(jié)與展望64-67
- 5.1 全文總結(jié)64-65
- 5.2 尚待解決的問題與前景展望65-67
- 參考文獻67-72
- 致謝72-73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與科研情況73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永康;余承業(yè);;激光沖擊提高航空材料的疲勞壽命概述[J];電加工;1993年05期
2 ;激光沖擊處理的新活力[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1996年12期
3 范靜怡;激光沖擊處理[J];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1997年04期
4 肖愛民,楊繼昌,張永康;激光沖擊強化原理及應用概述[J];電加工與模具;2000年06期
5 全宏聲;激光沖擊強化提高構(gòu)件疲勞強度[J];材料工程;2001年12期
6 謝頌京;張偉;;激光沖擊效果的影響因素及其發(fā)展趨勢[J];新技術(shù)新工藝;2006年10期
7 馬壯;李應紅;張永康;任旭東;張凌峰;;激光沖擊處理對304不銹鋼力學性能的影響[J];材料熱處理學報;2007年03期
8 羅新民;馬輝;張靜文;張永康;;激光沖擊中的“應變屏蔽”和“約束擊穿”[J];材料導報;2010年05期
9 羅新民;苑春智;任旭東;陳康敏;張永康;;激光沖擊超高應變率對鈦板形變微結(jié)構(gòu)的影響[J];材料熱處理學報;2010年06期
10 徐國建;李挺;王虹;杭爭翔;邢飛;;激光沖擊處理的應用[J];電焊機;2010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吳先前;宋宏偉;魏延鵬;王曦;黃晨光;段祝平;;激光沖擊強化誘導的沖擊波壓力特征研究[A];第十屆全國沖擊動力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2 阮亮;張文武;焦俊科;;激光沖擊強化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A];第15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下)[C];2013年
3 鄒世坤;吳樹輝;曹子文;費群星;;激光沖擊處理焊接區(qū)在核反應堆上的應用[A];第13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9年
4 鄒世坤;曹子文;;鈦合金整體葉盤的激光沖擊強化[A];2009年先進光學技術(shù)及其應用研討會論文集(上冊)[C];2009年
5 汪誠;李應紅;馬壯;趙雙成;周鑫;;航空部件激光沖擊強化系統(tǒng)與工藝研究[A];大型飛機關(guān)鍵技術(shù)高層論壇暨中國航空學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7年
6 任旭東;張永康;周建忠;李國杰;;激光沖擊提高鈦合金機械性能研究[A];光子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chǎn)業(yè)化——長三角光子科技創(chuàng)新論壇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論壇論文集[C];2006年
7 任旭東;張永康;馮愛新;張西良;;激光沖擊中殘余應力對鏈篦機零件裂紋的影響[A];2008全國功能材料科技與產(chǎn)業(yè)高層論壇論文集[C];2008年
8 胡永祥;姚振強;;基于高斯過程回歸的激光沖擊加工可靠建模方法研究[A];第15屆全國特種加工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下)[C];2013年
9 羅龍錦;任志強;張宗林;;激光沖擊強化與噴丸提高不銹鋼疲勞性能對比研究[A];第十五屆中國科協(xié)年會第13分會場:航空發(fā)動機設(shè)計、制造與應用技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3年
10 聶祥樊;臧順來;何衛(wèi)鋒;;激光沖擊“殘余應力洞”敏感性分析與抑制方法研究[A];中國力學大會——2013論文摘要集[C];201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4條
1 記者 張梅;首條激光沖擊強化生產(chǎn)線落戶航空基地[N];陜西日報;2008年
2 張梅;中國首條激光沖擊強化生產(chǎn)線在西安落戶[N];陜西科技報;2008年
3 陳軍;我國激光沖擊強化應用技術(shù)取得重大突破[N];中國高新技術(shù)產(chǎn)業(yè)導報;2009年
4 鄒世坤;激光沖擊強化:新一代抗疲勞表面強化技術(shù)[N];中國航空報;201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魯金忠;激光沖擊強化鋁合金力學性能及微觀塑性變形機理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2 蘇孺;基于X射線衍射技術(shù)的金屬材料受限形變行為研究[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3 鄭超;激光沖擊微成形工藝數(shù)值模擬及其實驗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4 胡永祥;激光沖擊處理工藝過程數(shù)值建模與沖擊效應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08年
5 羅開玉;激光沖擊不銹鋼抗腐蝕性能及微觀強化機理研究[D];江蘇大學;2012年
6 車志剛;微尺度激光沖擊強化金屬靶材數(shù)值模擬與實驗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9年
7 丁華;金屬板料激光沖擊變形機理及鋁板校形研究[D];江蘇大學;2010年
8 葛茂忠;AZ31B變形鎂合金及其焊接件激光沖擊處理研究[D];江蘇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殷開婷;激光沖擊微細塑性成形工藝研究[D];江蘇科技大學;2015年
2 黃婉婉;稠油熱采智能轉(zhuǎn)換接頭設(shè)計及抗腐蝕性能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3 李振;基于激光沖擊的鈦合金小孔構(gòu)件殘余應力分布及疲勞性能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4 宣婷;激光沖擊表面微造型的理論和實驗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5 邵偉;激光沖擊強化對AZ80鎂合金微觀組織和電化學腐蝕的影響[D];江蘇大學;2016年
6 徐士東;GH2036合金激光沖擊晶粒細化及耐腐蝕性能優(yōu)化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7 鮑士喜;耐熱馬氏體不銹鋼ЭП866激光沖擊強化組織與性能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8 邢佳;鎂合金激光沖擊植入納米SiC顆粒工藝與性能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9 王長雨;壓鑄鎂合金雙面激光沖擊強化殘余應力和拉伸性能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10 杜金星;基于激光沖擊強化的擠壓模具延壽方法及機理研究[D];江蘇大學;2016年
本文關(guān)鍵詞:基于激光沖擊的導軌表面形貌及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110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jiagonggongyi/301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