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yīng)用化學學科導論論文_工程化學導論習題答案_巖土工程化學導論
本文關(guān)鍵詞:巖土工程化學導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全文:
(2287 KB)
(1 KB)
輸出: BibTeX | EndNote (RIS)
摘要 系統(tǒng)地介紹和闡述了將化學的理論和成果應(yīng)用于巖土工程中所取得的經(jīng)驗和成就。提出了建立一門新的交叉學科—巖土工程化學的建議。闡述了這門學科的內(nèi)涵、特征和基本框架,包括:①巖土工程中化學作用機理的研究;②巖土工程性質(zhì)的微觀實驗研究;③巖土工程所使用的化學新材料開發(fā)和新工藝研究;④與化學有關(guān)的特殊巖土工程;⑤巖土工程化學的檢測與化學材料的毒性、耐久性。最后指出了巖土工程化學的任務(wù)及發(fā)展方向
服務(wù)
E-mail Alert
RSS
引用本文:
熊厚金;張良輝;鄒小平;林天;. 巖土工程化學導論[J]. 巖土工程學報, 1999, 21(4): 403-407. Xiong Houjin, Zhang Lianghui, Zou Xiaoping, Lin Tianjian. An introduction to the Geotechnical Chemistry. Chinese J. Geot. Eng., 1999, 21(4): 403-407.
鏈接本文:
或
[1] 易耀林, 卿學文, 莊焱, 劉松玉, 杜廣印. ;郀t礦渣微粉在軟土固化中的應(yīng)用及其加固機理[J]. 巖土工程學報, 2013, 35(zk2): 829-833.
[2] 酈能惠,楊澤艷. 中國混凝土面板堆石壩的技術(shù)進步[J]. 巖土工程學報, 2012, 34(8): 1361-1368.
[3] 林戰(zhàn)舉,牛富俊,徐志英,,劉 華. 青藏鐵路沿線熱融溝發(fā)展特征及其對路基熱穩(wěn)定性的影響[J]. 巖土工程學報, 2011, 33(4): 566-.
[4] 鄧銘江 李湘權(quán) 于海鳴. 新疆壩工技術(shù)進展 [J]. 巖土工程學報, 2010, 32(11): 1678-1687.
[5] . 中國工程院2009中國上海國際建筑科技大會會議通知(2號)[J]. 巖土工程學報, 2009, 31(7): 996-.
[6] . 宏微觀巖土力學與巖土技術(shù)國際研討會論文征集一號通知[J]. 巖土工程學報, 2009, 31(5): 668-.
[7] 唐朝生;. 第十屆環(huán)境巖土工程與全球可持續(xù)發(fā)展國際研討會第一號通知[J]. 巖土工程學報, 2009, 31(3): 352-.
[8] . 宏微觀巖土力學與巖土技術(shù)國際研討會(征文通知)[J]. 巖土工程學報, 2009, 31(2): 202-.
[9] . 關(guān)于申請第八屆茅以升科學技術(shù)獎土力學及巖土工程大獎的通知[J]. 巖土工程學報, 2008, 30(8): 1212-.
[10] 史佩棟;. 海峽兩岸軌道交通建設(shè)與環(huán)境工程高級技術(shù)論壇征文通知[J]. 巖土工程學報, 2008, 30(4): 479-.
[11] . 第三屆全國巖土與工程學術(shù)大會[J]. 巖土工程學報, 2008, 30(3): 348-.
[12] . 隧道及地下工程分會[J]. 巖土工程學報, 2008, 30(3): 371-.
[13] . 簡訊[J]. 巖土工程學報, 2007, 29(6): 931-937.
[14] 王運霞;. 關(guān)于“土的清華彈塑性模型及其發(fā)展”的討論[J]. 巖土工程學報, 2006, 28(9): 1181-.
[15] 李廣信;. 對“土的清華彈塑性模型及其發(fā)展”討論的答復[J]. 巖土工程學報, 2006, 28(9): 1181-1182.
本文關(guān)鍵詞:巖土工程化學導論,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639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63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