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巖纖維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試驗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1-16 05:22
城市化和工業(yè)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的地表多被鋼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和不透水的路面所覆蓋,導致暴雨季節(jié)出現(xiàn)城市內(nèi)澇、地下水位降低等一系列城市環(huán)境問題。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具有有效保護節(jié)約水資源、緩解城市“熱島效應”、吸聲降噪、節(jié)約資源能源等作用,為新型生態(tài)環(huán)保型建筑材料,在小區(qū)、廣場和公園的路面都有廣泛應用前景。玄武巖纖維可以改善混凝土抗裂性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凍性。本文通過試驗研究了長度18mm、24mm,直徑15um兩種玄武巖纖維摻量和長徑比對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響。研究了玄武巖纖維摻量和長徑比對孔隙率和透水系數(shù)的影響,隨著纖維摻量的增加,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和透水系數(shù)均有所降低,但仍能滿足規(guī)范的要求。纖維長徑比的增加能抑制孔隙率和透水系數(shù)的降低。研究了纖維摻量和長徑比對抗壓強度、劈裂抗拉強度和抗折強度的影響。研究發(fā)現(xiàn),三個力學性能指標都是隨纖維摻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趨勢,通過分析得出纖維摻量應控制在4kg/m3,纖維長徑比的增加能提高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力學性能,綜合考慮纖維長度為24mm、纖維摻量為4kg/m3時,玄武巖纖維再生骨...
【文章來源】:遼寧工業(yè)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1粒徑5~10mm的再生骨料Fig.2.1Recycledaggregatethatparticlesizeis5~10mm圖2.1是粒徑為5~10mm再生骨料,作為透水混凝土的骨架結構,粗骨料對透水混
圖 2.2 硅粉Fig. 2.2 Silica powder發(fā)現(xiàn)適量硅灰的摻入可以強化膠結層并改善界面過渡層結構,極細的到界面過渡區(qū)的粗糙孔隙結構區(qū)域,提高界面過渡層的致密程度,加化作用,使界面的結合狀態(tài)增強,使透水混凝土的抗折強度和抗壓一定的連通孔隙空間來滿足透水性[56]。因此本試驗采用了河南鞏義市產(chǎn)的硅粉,如圖 2.2,平均粒徑為 0.1~0.3 微米,堆密度≧0.67g/ml,所示。表 2.4 硅粉的化學成分Tab. 2.4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ilica powder分 SiO2Al2O3Fe2O3MgO2%) ≥98% ≤0.7% ≤0.6% ≤0.5% 劑武巖纖維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拌和料中摻入減水劑是為了能夠使纖
圖 2.3 玄武巖纖維Fig. 2.3 Basalt fibers纖維能提高混凝土抗拉強度、增加混凝土韌性,能夠解決高性能混凝土中出現(xiàn)低、韌性差等問題。玄武巖纖維(BF)(圖 2.3),是以火山巖為原料,在 1450~1后,通過鉑銠合金拉絲漏板高速拉制而成的連續(xù)纖維。具有高強度、高模量、抗氧化、抗壓縮強度和剪切強度高等性能,它還能適應于各種環(huán)境,近年來,程界研究的熱點。根據(jù)已有的研究發(fā)現(xiàn)[57,58],玄武巖纖維長度為 18mm 和 24m混凝土獲得較好的力學性能,尤其是對抗折強度的提高較大,與摻其它長度的,試驗效果較好,而且從以往的試驗研究分析也了解到,纖維長度較短的話不維的增韌作用,混凝土破壞時,纖維是被拔出而不是被拉斷的,而太長的纖維現(xiàn)纖維彎曲、結團現(xiàn)象,影響纖維與水泥基體的粘結性,降低混凝土的強度,驗能獲得較優(yōu)的結果,本試驗采用 18mm 和 24mm 兩種長度的纖維,由浙江石纖維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玄武巖纖維,直徑都為 15um。玄武巖纖維性能如表 2.5表 2.5 玄武巖纖維性能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再生骨料無砂透水混凝土性能試驗研究[J]. 姚明來,王莘,陳洲,劉秦南,薛闊,饒碧玉. 混凝土. 2017(12)
[2]玄武巖纖維對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J]. 柯開展. 福建建設科技. 2016(05)
[3]凍融對玄武巖纖維混凝土損傷研究[J]. 張鈞誌. 低溫建筑技術. 2016(08)
[4]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的試驗研究與應用[J]. 李偉. 市政技術. 2016(04)
[5]玄武巖纖維再生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J]. 楊軍. 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 2016(04)
[6]中國特色海綿城市的新興趨勢與實踐研究[J]. 吳丹潔,詹圣澤,李友華,涂滿章,鄭建陽,郭英遠,彭海陽. 中國軟科學. 2016(01)
[7]玄武巖纖維混凝土的力學性能研究[J]. 林志龍,林進,林志超,劉劍東,彭苗. 福建建材. 2016(01)
[8]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收縮和抗凍性試驗研究[J]. 王軍強. 工業(yè)建筑. 2016(02)
[9]透水性生態(tài)混凝土的抗凍研究[J]. 薛冬杰,譚文菁. 山西建筑. 2015(32)
[10]路用透水性再生混凝土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 朱平華,張鑫鑫. 混凝土. 2015(10)
博士論文
[1]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層研究[D]. 鄭木蓮.長安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不同摻和料影響下透水混凝土性能及凍融循環(huán)劣化研究[D]. 樓俊杰.山東大學 2016
[2]透水混凝土路面在現(xiàn)代城市建設中的實驗研究[D]. 王慧.山東大學 2016
[3]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及其性能研究[D]. 甘冰清.安徽理工大學 2015
[4]透水混凝土的試驗研究[D]. 李鴿.安徽理工大學 2013
[5]透水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及在護坡工程中的應用技術研究[D]. 陳浩.武漢輕工大學 2013
[6]透水混凝土抗凍性的影響因素研究[D]. 劉星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2
[7]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研究[D]. 聶品.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2012
[8]玄武巖纖維混凝土耐久性能試驗研究[D]. 朱華軍.武漢理工大學 2009
[9]無砂透水再生混凝土試驗研究[D]. 周勇.長沙理工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498228
【文章來源】:遼寧工業(yè)大學遼寧省
【文章頁數(shù)】:6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2.1粒徑5~10mm的再生骨料Fig.2.1Recycledaggregatethatparticlesizeis5~10mm圖2.1是粒徑為5~10mm再生骨料,作為透水混凝土的骨架結構,粗骨料對透水混
圖 2.2 硅粉Fig. 2.2 Silica powder發(fā)現(xiàn)適量硅灰的摻入可以強化膠結層并改善界面過渡層結構,極細的到界面過渡區(qū)的粗糙孔隙結構區(qū)域,提高界面過渡層的致密程度,加化作用,使界面的結合狀態(tài)增強,使透水混凝土的抗折強度和抗壓一定的連通孔隙空間來滿足透水性[56]。因此本試驗采用了河南鞏義市產(chǎn)的硅粉,如圖 2.2,平均粒徑為 0.1~0.3 微米,堆密度≧0.67g/ml,所示。表 2.4 硅粉的化學成分Tab. 2.4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silica powder分 SiO2Al2O3Fe2O3MgO2%) ≥98% ≤0.7% ≤0.6% ≤0.5% 劑武巖纖維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拌和料中摻入減水劑是為了能夠使纖
圖 2.3 玄武巖纖維Fig. 2.3 Basalt fibers纖維能提高混凝土抗拉強度、增加混凝土韌性,能夠解決高性能混凝土中出現(xiàn)低、韌性差等問題。玄武巖纖維(BF)(圖 2.3),是以火山巖為原料,在 1450~1后,通過鉑銠合金拉絲漏板高速拉制而成的連續(xù)纖維。具有高強度、高模量、抗氧化、抗壓縮強度和剪切強度高等性能,它還能適應于各種環(huán)境,近年來,程界研究的熱點。根據(jù)已有的研究發(fā)現(xiàn)[57,58],玄武巖纖維長度為 18mm 和 24m混凝土獲得較好的力學性能,尤其是對抗折強度的提高較大,與摻其它長度的,試驗效果較好,而且從以往的試驗研究分析也了解到,纖維長度較短的話不維的增韌作用,混凝土破壞時,纖維是被拔出而不是被拉斷的,而太長的纖維現(xiàn)纖維彎曲、結團現(xiàn)象,影響纖維與水泥基體的粘結性,降低混凝土的強度,驗能獲得較優(yōu)的結果,本試驗采用 18mm 和 24mm 兩種長度的纖維,由浙江石纖維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玄武巖纖維,直徑都為 15um。玄武巖纖維性能如表 2.5表 2.5 玄武巖纖維性能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再生骨料無砂透水混凝土性能試驗研究[J]. 姚明來,王莘,陳洲,劉秦南,薛闊,饒碧玉. 混凝土. 2017(12)
[2]玄武巖纖維對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J]. 柯開展. 福建建設科技. 2016(05)
[3]凍融對玄武巖纖維混凝土損傷研究[J]. 張鈞誌. 低溫建筑技術. 2016(08)
[4]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的試驗研究與應用[J]. 李偉. 市政技術. 2016(04)
[5]玄武巖纖維再生混凝土路用性能研究[J]. 楊軍. 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 2016(04)
[6]中國特色海綿城市的新興趨勢與實踐研究[J]. 吳丹潔,詹圣澤,李友華,涂滿章,鄭建陽,郭英遠,彭海陽. 中國軟科學. 2016(01)
[7]玄武巖纖維混凝土的力學性能研究[J]. 林志龍,林進,林志超,劉劍東,彭苗. 福建建材. 2016(01)
[8]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收縮和抗凍性試驗研究[J]. 王軍強. 工業(yè)建筑. 2016(02)
[9]透水性生態(tài)混凝土的抗凍研究[J]. 薛冬杰,譚文菁. 山西建筑. 2015(32)
[10]路用透水性再生混凝土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 朱平華,張鑫鑫. 混凝土. 2015(10)
博士論文
[1]多孔混凝土排水基層研究[D]. 鄭木蓮.長安大學 2004
碩士論文
[1]不同摻和料影響下透水混凝土性能及凍融循環(huán)劣化研究[D]. 樓俊杰.山東大學 2016
[2]透水混凝土路面在現(xiàn)代城市建設中的實驗研究[D]. 王慧.山東大學 2016
[3]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及其性能研究[D]. 甘冰清.安徽理工大學 2015
[4]透水混凝土的試驗研究[D]. 李鴿.安徽理工大學 2013
[5]透水混凝土的力學性能及在護坡工程中的應用技術研究[D]. 陳浩.武漢輕工大學 2013
[6]透水混凝土抗凍性的影響因素研究[D]. 劉星雨.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2012
[7]再生骨料透水混凝土的路用性能研究[D]. 聶品.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2012
[8]玄武巖纖維混凝土耐久性能試驗研究[D]. 朱華軍.武漢理工大學 2009
[9]無砂透水再生混凝土試驗研究[D]. 周勇.長沙理工大學 2009
本文編號:34982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349822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