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敏手性拆分膜的制備及拆分機理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4-13 04:03
隨著對光學手性藥物需求量的增加,手性分離技術(shù)迅速發(fā)展。獲取光學純手性藥物的方法很多,但大多數(shù)方法存在拆分過程繁瑣、成本高等缺點。近年來,手性拆分凝膠因其分離過程簡單、分離效率高而廣受關(guān)注。本研究制備了手性微凝膠,探討了微凝膠的手性識別和拆分機理并且制備了具有手性識別和拆分能力的溫敏手性分離膜 PVDF-g-PNIPAAm/P(NIPAAm-co-AAc-L-PheEt)。首先,通過;磻(yīng),以L-苯丙氨酸乙酯鹽酸鹽為原料,與丙烯酰氯(AAc)反應(yīng)合成手性單體L-苯丙氨酸乙酯丙烯酰胺(AAc-L-PheEt),然后采用自由基共聚的方式,將AAc-L-PheEt和N-異丙基丙烯酰胺(NIPAAm)共聚制備了手性微凝膠P(NIPAAm-co-AAc-L-PheEt)。采用傅里葉紅外光譜(FT-IR)、核磁共振波譜(NMR)等方法對手性單體和手性微凝膠的結(jié)構(gòu)進行了表征;通過濁度法研究了手性微凝膠的溫敏性能。研究結(jié)果表明,P(NIPAAm-co-AAc-L-PheEt)手性微凝膠具有良好的溫度敏感性,且溫敏性隨著共聚配比中手性單體含量的增加而明顯減小。手性微凝膠能夠特異性的識別和吸附D-苯丙氨酸...
【文章來源】:天津工業(yè)大學天津市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三點相互作用模型[19]??Fig.?1-1?Three-point?interaction?model??
1.6手性識別機理的研究方法??分子識別是描述兩個分子間特異性結(jié)合,并且這一過程是專一的。100多年??前,E.Fisher曾以“鎖和鑰匙”來描述分子識別的結(jié)合過程。分子識別的過程可以??理解為底物和受體的結(jié)合,底物是較小的分子,較大的分子是受體,分子識別過??程可能會引起一定的構(gòu)象、光學和電學等性質(zhì)的變化。利用分子識別過程中的物??理化學變化在信息存儲和傳遞及超分子器件制備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5Q]。??GaborNaray-Szabo等[51]討論了分子識別的三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空間立構(gòu)、靜??電作用及疏水作用。空間作用意味著兩個相互作用的原子間的距離大于其范德華??半徑,作用力微弱。主客體原子間靜電作用需要離子和極性原子的作用力最大。??疏水作用適用于在水溶液中非極性基團相互作用。分子識別在仿生傳感t52-5'手??性物質(zhì)拆分N-5'固相萃。保担福撸ゼ八幬锟蒯尫矫嫫鹬浅V匾淖饔,但是些研宄都處于初級階段真正產(chǎn)業(yè)化的很少。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shù)及量子化學理論??的發(fā)展,分子模擬被廣泛應(yīng)用于分子識別體系的研宄中,為分子識別的研宄提了理論指導。??
m?m??圖1-2分子相互作用示意圖:(a)“鎖和鑰匙”模型;(b)“誘導契合”模型[61]??Fig.?1-2?Molecular?interaction?schematic?diagram:(a)lock-and-key?model;(b)induced-fit?model??8??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動力學拆分方法的研究進展[J]. 龍安祿,周元敬,賈廣飛,朱彥婷,雷維松. 貴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5(09)
[2]旋光物質(zhì)旋光方向的確定及旋光度測算[J]. 趙世民.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2(10)
[3]手性色譜柱法測定L-苯丙氨酸的光學純度[J]. 蘇紅清,楊若因,李學英,徐明銘,王希蕾. 食品與藥品. 2012(09)
[4]手性藥物拆分新方法研究進展[J]. 李亮洪,李芬芳,邢健敏. 化工技術(shù)與開發(fā). 2011(04)
[5]P(NIPA-co-NVP)溫敏性凝膠微粒的藥物釋放與降解[J]. 徐建,張睿,何江川. 化學研究與應(yīng)用. 2010(08)
[6]手性藥物拆分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J]. 盧定強,李衍亮,凌岫泉,涂清波,陳佳.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09(07)
[7]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及其應(yīng)用[J]. 楊萍,孫益民.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1)
[8]溫敏性微凝膠顆粒的制備與熒光性質(zhì)研究[J]. 趙海峰,熊萬斌,黃曉華,陳明清.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09(01)
[9]普魯蘭糖在食品工業(yè)中的應(yīng)用進展[J]. 相茂功,鄧長江,郭學平,王鳳山,朱希強. 食品與藥品. 2008(01)
[10]脂肪酶在手性藥物制備中的應(yīng)用[J]. 張中義,吳新俠. 食品與藥品. 2007(07)
博士論文
[1]規(guī)整多嵌段共聚物分子的結(jié)構(gòu)及線團—球體轉(zhuǎn)變[D]. 王偉.吉林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分子對接構(gòu)象搜索優(yōu)化策略與算法研究[D]. 敖燕.電子科技大學 2014
[2]苯丙氨酸衍生物的手性拆分[D]. 李文娟.浙江理工大學 2013
[3]環(huán)糊精及其衍生物與藥物形成的包合物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的研究[D]. 馮志.北京化工大學 2010
[4]自組裝制備pH/溫度雙重敏感微凝膠的研究[D]. 艾長軍.東華大學 2010
[5]蛋白質(zhì)在聚乙烯界面吸附的分子動力學模擬[D]. 姜冬宇.天津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34578
【文章來源】:天津工業(yè)大學天津市
【文章頁數(shù)】:85 頁
【學位級別】:碩士
【部分圖文】:
圖1-1三點相互作用模型[19]??Fig.?1-1?Three-point?interaction?model??
1.6手性識別機理的研究方法??分子識別是描述兩個分子間特異性結(jié)合,并且這一過程是專一的。100多年??前,E.Fisher曾以“鎖和鑰匙”來描述分子識別的結(jié)合過程。分子識別的過程可以??理解為底物和受體的結(jié)合,底物是較小的分子,較大的分子是受體,分子識別過??程可能會引起一定的構(gòu)象、光學和電學等性質(zhì)的變化。利用分子識別過程中的物??理化學變化在信息存儲和傳遞及超分子器件制備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5Q]。??GaborNaray-Szabo等[51]討論了分子識別的三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空間立構(gòu)、靜??電作用及疏水作用。空間作用意味著兩個相互作用的原子間的距離大于其范德華??半徑,作用力微弱。主客體原子間靜電作用需要離子和極性原子的作用力最大。??疏水作用適用于在水溶液中非極性基團相互作用。分子識別在仿生傳感t52-5'手??性物質(zhì)拆分N-5'固相萃。保担福撸ゼ八幬锟蒯尫矫嫫鹬浅V匾淖饔,但是些研宄都處于初級階段真正產(chǎn)業(yè)化的很少。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shù)及量子化學理論??的發(fā)展,分子模擬被廣泛應(yīng)用于分子識別體系的研宄中,為分子識別的研宄提了理論指導。??
m?m??圖1-2分子相互作用示意圖:(a)“鎖和鑰匙”模型;(b)“誘導契合”模型[61]??Fig.?1-2?Molecular?interaction?schematic?diagram:(a)lock-and-key?model;(b)induced-fit?model??8??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動力學拆分方法的研究進展[J]. 龍安祿,周元敬,賈廣飛,朱彥婷,雷維松. 貴州師范學院學報. 2015(09)
[2]旋光物質(zhì)旋光方向的確定及旋光度測算[J]. 趙世民.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2(10)
[3]手性色譜柱法測定L-苯丙氨酸的光學純度[J]. 蘇紅清,楊若因,李學英,徐明銘,王希蕾. 食品與藥品. 2012(09)
[4]手性藥物拆分新方法研究進展[J]. 李亮洪,李芬芳,邢健敏. 化工技術(shù)與開發(fā). 2011(04)
[5]P(NIPA-co-NVP)溫敏性凝膠微粒的藥物釋放與降解[J]. 徐建,張睿,何江川. 化學研究與應(yīng)用. 2010(08)
[6]手性藥物拆分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J]. 盧定強,李衍亮,凌岫泉,涂清波,陳佳. 時珍國醫(yī)國藥. 2009(07)
[7]分子動力學模擬方法及其應(yīng)用[J]. 楊萍,孫益民. 安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01)
[8]溫敏性微凝膠顆粒的制備與熒光性質(zhì)研究[J]. 趙海峰,熊萬斌,黃曉華,陳明清.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2009(01)
[9]普魯蘭糖在食品工業(yè)中的應(yīng)用進展[J]. 相茂功,鄧長江,郭學平,王鳳山,朱希強. 食品與藥品. 2008(01)
[10]脂肪酶在手性藥物制備中的應(yīng)用[J]. 張中義,吳新俠. 食品與藥品. 2007(07)
博士論文
[1]規(guī)整多嵌段共聚物分子的結(jié)構(gòu)及線團—球體轉(zhuǎn)變[D]. 王偉.吉林大學 2015
碩士論文
[1]分子對接構(gòu)象搜索優(yōu)化策略與算法研究[D]. 敖燕.電子科技大學 2014
[2]苯丙氨酸衍生物的手性拆分[D]. 李文娟.浙江理工大學 2013
[3]環(huán)糊精及其衍生物與藥物形成的包合物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的研究[D]. 馮志.北京化工大學 2010
[4]自組裝制備pH/溫度雙重敏感微凝膠的研究[D]. 艾長軍.東華大學 2010
[5]蛋白質(zhì)在聚乙烯界面吸附的分子動力學模擬[D]. 姜冬宇.天津大學 2008
本文編號:313457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31345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