釩酸鉍及其復合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學位單位】:江蘇理工學院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Q135.32;O643.36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光催化材料介紹
1.2.1 光催化材料的發(fā)展歷程
1.2.2 光催化劑降解活性的影響因素
1.2.3 光催化劑的應用
1.3 光催化反應原理
1.4 釩酸鉍光催化材料介紹
1.4.1 釩酸鉍的制備
1.4.2 釩酸鉍的改性方法
1.4.3 釩酸鉍的回收
1.5 本文的研究意義及主要內容
1.5.1 研究意義
1.5.2 主要內容
第二章 多種形貌釩酸鉍材料的水熱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試劑
2.2.2 儀器
2.2.3 實驗過程
2.2.4 樣品的表征
2.2.5 光催化實驗
2.3 結果與討論
2.3.1 探索實驗結果
2.3.2 XRD分析
2.3.3 SEM分析
2.3.4 TEM分析
2.3.5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分析
2.3.6 調節(jié)pH合成出其他形貌的釩酸鉍材料
2.3.7 催化劑對羅丹明B降解率的研究
2.3.8 催化劑對亞甲基藍降解率的研究
2.3.9 光催化機理分析
2.3.10 催化劑的重復使用活性及回收率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稀土離子摻雜釩酸鉍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試劑
3.2.2 實驗過程
3.3 結果與討論
3.3.1 XRD分析
3.3.2 SEM分析
3.3.3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分析
3.3.4 光催化性能分析
3.3.5 光催化機理分析
3.3.6 催化劑的重復使用活性及回收率
3.4 本章小結
第四章 釩酸鉍/氮化碳復合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試劑
4.2.2 實驗過程
4.3 結果與討論
4.3.1 XRD分析
4.3.2 SEM分析
4.3.3 TEM分析
4.3.4 紅外分析
4.3.5 光催化性能分析
4.3.6 光催化機理分析
4.3.7 催化劑的重復使用活性及回收率
4.4 本章小結
第五章 結論
參考文獻
攻讀學位期間研究成果
致謝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韋永閣;陳英;張強;王昆;徐蕾;;RGO-BiVO_4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模擬太陽光光催化性能的研究[J];人工晶體學報;2013年06期
2 劉國聰;金真;張喜斌;李險峰;劉鴻;;La摻雜BiVO_4微米球的水熱合成和光催化性能[J];中國有色金屬學報;2013年03期
3 王敏;劉瓊;孫亞杰;車寅生;姜承志;;溶膠–凝膠法制備Eu~(3+)摻雜BiVO_4及其可見光光催化性能[J];無機材料學報;2013年02期
4 李旦振;付賢智;;具有高活性寬光譜響應的新型光催化材料[J];中國科學:化學;2012年04期
5 楊凱;余長林;張麗娜;余濟美;;BiOCl/ZnO異質結型復合光催化劑的水熱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J];人工晶體學報;2012年01期
6 朱振峰;張煉;;釩酸鉍摻雜體系的研究進展[J];中國陶瓷;2012年02期
7 陳淵;劉國聰;楊家添;韋慶敏;;可見光響應催化劑BiVO_4六角形微米棒的水熱合成[J];無機化學學報;2011年06期
8 劉宏偉;曾大文;謝長生;;新型可見光催化劑BiVO_4的制備方法[J];材料導報;2011年S1期
9 肖強華;朱毅;郭佳;王姣;張淵明;;一種新的低溫固相法選擇性制備單斜相釩酸鉍[J];無機化學學報;2011年01期
10 范拴喜;;納米二氧化鈦光催化劑制備方法研究進展[J];無機鹽工業(yè);2010年1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楊紅;介孔二氧化硅納米材料的制備及在生物醫(yī)學方面的功能化研究[D];吉林大學;2012年
2 唐新德;新型燒綠石型光催化材料的制備與改性及可見光分解水活性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陳晶妮;載鈷介孔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備及其可見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4年
2 郭?;微珠粉煤灰改性及其吸附/催化性能研究[D];延安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87943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287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