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雜纖維改性高強自密實混凝土性能研究
【學位單位】:東北林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年份】:2018
【中圖分類】:TU528
【部分圖文】:
圖1-1技術路線??
為50-500。納米碳纖維具備高比強度、高比模量等優(yōu)勢,同時,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能力。??本試驗所用納米碳纖維,為日本ShowaDenko公司提供,材料外觀見圖2-1?(b),其??物理參數見表2-7,?SEM、TEM圖像見圖2-2。??表2-7納米碳纖維的物理參數??纖維種類?長度/jim?直徑/nm?表觀密度/g/cm3?比表面積/m2/g??納米碳纖維?5-10?150?2?13???—??_??(a)鍍銅微絲鋼纖維?(b)納米碳纖維??圖2-1纖維材料外觀??齡壤,讓j?廉,??圖2-2納米碳纖維掃描電子顯微鏡及透射電子顯微鏡成像??2.2試驗配合比設計??制備高強自密實混凝土時,需要在保證混凝土工作性能符合相關規(guī)范的前提下,使??其達到所需強度。由于關于高強自密實混凝土的相關規(guī)范及配合比計算標準尚未報道,??故本試驗參照規(guī)范《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和《高強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及相關??學術成果,進行基準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14-??
為50-500。納米碳纖維具備高比強度、高比模量等優(yōu)勢,同時,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能力。??本試驗所用納米碳纖維,為日本ShowaDenko公司提供,材料外觀見圖2-1?(b),其??物理參數見表2-7,?SEM、TEM圖像見圖2-2。??表2-7納米碳纖維的物理參數??纖維種類?長度/jim?直徑/nm?表觀密度/g/cm3?比表面積/m2/g??納米碳纖維?5-10?150?2?13???—??_??(a)鍍銅微絲鋼纖維?(b)納米碳纖維??圖2-1纖維材料外觀??齡壤,讓j?廉,??圖2-2納米碳纖維掃描電子顯微鏡及透射電子顯微鏡成像??2.2試驗配合比設計??制備高強自密實混凝土時,需要在保證混凝土工作性能符合相關規(guī)范的前提下,使??其達到所需強度。由于關于高強自密實混凝土的相關規(guī)范及配合比計算標準尚未報道,??故本試驗參照規(guī)范《自密實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和《高強混凝土應用技術規(guī)程》及相關??學術成果,進行基準混凝土的配合比設計。??-1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陳嫻;孟云芳;;納米碳纖維混凝土力學性能試驗研究[J];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14年07期
2 崔云;馬芹永;;補償收縮納米SiO_2鋼纖維混凝土抗沖擊性能試驗與分析[J];混凝土與水泥制品;2013年01期
3 王寶民;張源;韓瑜;郭志強;;納米碳纖維增強水泥基復合材料的探討[J];材料導報;2013年01期
4 莊國方;;納米碳纖維混凝土在劈裂及抗彎試驗中的壓敏特性研究[J];世界橋梁;2012年04期
5 鄭俊生;張新勝;李平;袁渭康;;納米碳纖維在化學電源中的應用[J];電源技術;2011年08期
6 鄭俊生;張新勝;李平;袁渭康;;微結構對納米碳纖維氧陰極還原性能影響[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08期
7 高迪;彭立敏;;納米碳纖維混凝土力學性能的試驗研究[J];鐵道科學與工程學報;2011年03期
8 呂瀟;李光;楊勝林;張亮;金俊弘;江建明;;PAN/PMMA共混制備納米碳纖維的結構與性能[J];合成纖維工業(yè);2010年01期
9 賀東青;盧哲安;任志剛;;層布式混雜纖維混凝土抗凍融耐久性的研究[J];混凝土;2006年12期
10 馮奇,劉光明,巴恒靜,蘇建波;納米纖維-微粉復合水泥基材料性能與界面結構[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楊萌;鋼纖維高強混凝土增強、增韌機理及基于韌性的設計方法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穆靜;纖維高強自密實混凝土性能試驗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5年
2 陳嫻;納米碳纖維高強混凝土抗腐蝕性能試驗研究[D];寧夏大學;2014年
3 李夢夢;混摻纖維高強自密實混凝土性能研究[D];大連交通大學;2013年
4 張佚倫;聚丙烯纖維混凝土早期收縮與抗裂性能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桂海清;混凝土早期收縮與抗裂性能試驗研究[D];浙江大學;2004年
6 何曉達;低摻量鋼纖維/聚丙烯纖維高性能混凝土試驗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28658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2865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