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I-66A型分級式?jīng)_擊磨磨損實驗研究
[Abstract]:The effect of hammer number, hammer height on output, wear amount of hammer head and wear amount of grinding disc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LNI-66A graded impact grinding to comminute the raw buffalo horn powd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wder outpu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hammer number, increa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hammer height. When the number of hammer head is 4 and the height of hammer head is 30 mm, the powder yield is the highest,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hammer head number, With the increase of hammer height, the wear amount of hammer head decreases first and then increases. When the height of hammer head is 30 mm, the wear amount of hammer head is the lowest, and the wear amount of hammer disc is not changed much with the increase of hammer head height and the number of hammer head.
【作者單位】: 西南科技大學環(huán)境與資源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固廢處理與資源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西南科技大學制造科學與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編號:11402218 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平臺基金,編號:13zxgk05
【分類號】:TQ051.9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金允漢;;自動測量刀具磨損量的新方法[J];機械工程師;1981年05期
2 ;國外機械簡訊[J];機械制造;1981年11期
3 王昌亮;黃海波;楊波;;交界棱線磨損量的模擬與預測[J];輕工機械;2013年06期
4 蔣文娟;鐘雯;張向龍;郭俊;劉啟躍;;不同軸重下鋼軌硬度對輪軌磨損量的影響[J];機械工程材料;2011年06期
5 裴廣林;蔡康健;;影響粉末冶金剎車片硬度及磨損量因素的研究[J];航空精密制造技術(shù);2009年02期
6 曹偉武,徐開義,孫家慶,趙憲萍,鄧劍華,楊華,馬斌,陳學俊;磨損量隨受熱面溫度變化關(guān)系的試驗研究[J];動力工程;1997年04期
7 康元生;龐爾勝;;鉆模套磨損量的確定[J];機械管理開發(fā);2012年03期
8 雷彬,羅建華;用溫差電壓法測量高速銑削刀具的磨損量[J];機械制造;1997年02期
9 閆志琴;劉燕萍;;材料磨損量數(shù)值仿真試驗研究[J];機械工程與自動化;2008年02期
10 李路明,黃松嶺,楊海青,劉時風;抽油管壁磨損量檢測方法[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于正華;李娜;;零磨損狀態(tài)下磨損量的定量測量[A];第五屆全國摩擦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冊)[C];1992年
2 謝小鵬;;基于實驗數(shù)據(jù)的磨損量計算方法[A];第三屆全國青年摩擦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1995年
3 蔡曉光;許留存;陳金良;胡凱;;磨損量在線檢測方法的研究[A];第二屆全國工業(yè)摩擦學大會暨第七屆全國青年摩擦學學術(shù)會議會議論文集[C];2004年
4 張英;曾昭翔;張樂山;范方祖;;磨損量與其主要影響因素之實驗分析[A];第六屆全國摩擦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上冊)[C];1997年
5 肖舟;侯根良;蘇勛家;喬小平;;基于油液溫度監(jiān)測摩擦副磨損的理論研究[A];第八屆全國設備與維修工程學術(shù)會議、第十三屆全國設備監(jiān)測與診斷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2008年
6 王超飛;韓志武;張俊秋;任露泉;;生物柔性與表面形態(tài)耦合仿生耐磨特性研究[A];走中國特色農(nóng)業(yè)機械化道路——中國農(nóng)業(yè)機械學會2008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上冊)[C];2008年
7 董梅萼;;磨損連續(xù)測試技術(shù)的研究[A];摩擦學第四屆全國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第二冊)[C];1987年
8 叢茜;金敬福;張宏濤;;仿生非光滑形態(tài)摩擦行為的試驗研究[A];2006全國摩擦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一)[C];2006年
9 王瓊禮;徐培恩;宋秀梅;夏萃震;;濕磨蝕試驗方法及機理[A];第二次全國摩擦磨損潤滑學術(shù)會議論文集[C];1979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龐鴻飛;磁力磨削系統(tǒng)磨具研發(fā)及實驗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2 王冉;Y_2O_3/TNTZ生物鈦合金腐蝕磨損性能研究[D];東北大學;2014年
3 李東洋;機械零部件磨損壽命預測與軟件開發(fā)[D];東北大學;2014年
4 羅雙強;線接觸滑/滾復合磨損實驗和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5 高少磊;基于數(shù)值模擬的TBM刀具磨損量估算方法[D];天津大學;2014年
6 劉海龍;硬巖隧道掘進機滾刀磨損機理研究[D];天津大學;2014年
7 宋衛(wèi)東;冰刀磨損量測量算法及其硬件實現(xiàn)的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李豐華;基于接觸力學的盤形滾刀磨損量估算方法[D];天津大學;2012年
9 聶燦;H13鋼滾刀刀圈磨損行為及磨損量預測方法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10 舒標;基于磨料磨損的TBM滾刀磨損量計算及磨損性能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14302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2143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