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壓力環(huán)境中混凝土的含水量及其對力學性能的影響
本文選題:混凝土 + 水壓力環(huán)境。 參考:《水利學報》2017年02期
【摘要】:為研究有壓水環(huán)境中混凝土的含水量特征及孔隙水對混凝土力學性能的影響,通過試驗獲得了混凝土在水壓力下的含水量曲線,并基于細觀管道孔隙網(wǎng)格模型探討了水壓力變化對含水量和孔隙水分布的影響,進一步分析了混凝土含水量和孔隙水尺度對其靜動態(tài)力學性能的作用機理。結(jié)果表明:混凝土含水量隨水壓力提高而增加,但水壓力超過一定值后,含水量的增幅不顯著;在高水壓力下混凝土的孔隙水流動空間減少,且部分孔隙水具有更小的尺度,在動態(tài)荷載作用下孔隙水將產(chǎn)生顯著的黏滯應力和超孔隙水壓力,導致混凝土強度隨應變速率提高呈非線性增長,但水壓力對強度的影響不顯著。簡言之,水壓力環(huán)境中混凝土的力學性能不僅與含水量和加載速率有關,還與孔隙水的尺度密切相關。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water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of concrete in pressurized water environment and the influence of pore water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the water content curve of concrete under water pressure was obtained by experiments. Based on the mesoscopic pore mesh model, the influence of water pressure on water content and pore water distribution is discussed, and the mechanism of concrete water content and pore water scale on its static and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water content of concret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water pressure, but when the water pressure exceeds a certain value, the increase of water content is not significant, and the pore water flow space of concrete decreases under high water pressure, and some pore water has a smaller scale. Under dynamic load, pore water will produce significant viscous stress and excess pore water pressure, which leads to the nonlinear increase of concrete strength with the increase of strain rate, but the effect of water pressure on strength is not significant. In short,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ncrete under water pressure are related not only to the water content and loading rate, but also to the scale of pore water.
【作者單位】: 西安理工大學土木建筑工程學院;三峽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1279092) 水利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專項(201501034-03)
【分類號】:TU52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魏朝義;;水壓式洗管機的設計與使用[J];甘蔗糖業(yè);1991年02期
2 崔巖,崔京浩,吳世紅,張寅;淺埋地下結(jié)構(gòu)外水壓折減系數(shù)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0年01期
3 謝妮;徐禮華;邵建富;馮夏庭;;法向應力和水壓力作用下巖石單裂隙水力耦合模型[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1年S2期
4 高新強;;高水壓山嶺隧道襯砌水壓力分布規(guī)律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7年05期
5 姜清輝,周創(chuàng)兵,羅先啟,鄭宏;塊狀結(jié)構(gòu)巖體在一般水壓分布模式下的不連續(xù)變形分析[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03期
6 李蒼松;谷婷;齊成;丁建芳;;非擾動開挖隧道模型的水壓力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13年09期
7 朱珍德,張勇,徐衛(wèi)亞,邢福東,王思敬;高圍壓高水壓條件下大理巖斷口微觀機理分析與試驗研究[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5年01期
8 劉歡;朱波霖;袁震;潘寶騮;;高水壓礦井擋水墻設計與數(shù)值建模分析[J];煤礦安全;2013年07期
9 陳開君;王增強;周大慶;;真空輥車速與軸向密封條潤滑水壓力、流量間的關系[J];機械工程師;2007年05期
10 周同齡,田建勝,李玉壽,張顏灃;石材水壓漲裂理論及實踐[J];中國礦業(yè);199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5條
1 孫強;張曉科;李厚恩;;考慮水壓效應的基坑邊坡穩(wěn)定性計算分析[A];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shù)論文匯編(第七卷)[C];2008年
2 楊天鴻;于慶磊;王善勇;梁正召;唐春安;譚國煥;;荷載和水壓力作用下巖石裂紋貫通過程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A];東北巖石力學與工程分會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5年
3 賀學海;孫保衛(wèi);徐宏聲;;弱透水層中抗浮驗算水壓力值的確定[A];第十三屆全國水動力學研討會文集[C];1999年
4 陳秀銅;李璐;;高圍壓高水壓滲流條件下巖石的力學性質(zhì)試驗研究[A];中國地質(zhì)學會工程地質(zhì)專業(yè)委員會2007年學術(shù)年會暨“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區(qū)工程地質(zhì)”學術(shù)論壇論文集[C];2007年
5 程慶迎;黃炳香;;圓孔孔壁水壓裂縫擴張的斷裂力學分析[A];煤炭開采新理論與新技術(shù)——中國煤炭學會開采專業(yè)委員會2006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付金偉;含三維裂隙試件在雙軸壓力和水壓作用下壓裂試驗與數(shù)值模擬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2 高新強;高水壓山嶺隧道襯砌水壓力分布規(guī)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05年
3 鄭波;隧道襯砌水壓力荷載的實用化計算研究[D];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0年
4 任文峰;高水壓隧道應力場—位移場—滲流場耦合理論及注漿防水研究[D];中南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何晟亞;富水區(qū)隧道結(jié)構(gòu)體系水壓力及滲流場計算邊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6年
2 李剛;循環(huán)水壓力發(fā)生器的研制[D];大連理工大學;2005年
3 關微微;智能水壓力發(fā)生器[D];大連理工大學;2006年
4 陳繼光;智能精密水壓力發(fā)生器的研制[D];大連理工大學;2004年
5 趙靜毅;正弦動態(tài)調(diào)幅調(diào)頻水壓力發(fā)生裝置研制[D];大連理工大學;2007年
6 郭海防;水壓力作用下煤巖損傷弱化規(guī)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學;2010年
7 姚俊峰;富水區(qū)山嶺隧道襯砌水壓力及結(jié)構(gòu)受力特性的分析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2014年
8 袁哲;基坑開挖水土分算水壓力簡化計算方法[D];華南理工大學;2012年
9 任耀譜;高壓富水山嶺隧道襯砌水壓力折減系數(shù)相關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年
10 王一鳴;高水壓巖溶隧道襯砌結(jié)構(gòu)受力特征和防排水設計研究[D];中南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20134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2013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