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工程論文 >

混凝-超濾短流程工藝膜污染特性及防治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8-04-28 22:34

  本文選題:膜污染 + 跨膜壓差。 參考:《水處理技術(shù)》2017年03期


【摘要】:針對混凝-超濾短流程工藝在特大洪水發(fā)生后出現(xiàn)的超濾膜堵塞問題,采用強化混凝、預氧化以及高效膜清洗等工藝,以跨膜壓差TMP和膜比通量SF等為參數(shù),研究控制膜污染的優(yōu)化運行條件。結(jié)果表明,優(yōu)化工藝條件為:混凝劑聚合氯化鋁的投加量為7 mg/L,混凝時間為15 min;預氧化劑選用質(zhì)量濃度1.5 mg/L的次氯酸鈉;物理清洗周期為30 min;維護性化學清洗采用質(zhì)量濃度400 mg/L的次氯酸鈉溶液,清洗時間設(shè)為80 min;離線性化學清洗分為堿洗(氫氧化鈉)和酸洗(鹽酸)。該工藝可有效緩解混凝-超濾短流程運行過程中膜污染的情況,可為水廠工藝提標改造提供技術(shù)指導。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embrane blockage in the process of coagulation-ultrafiltration short process after the catastrophic flood, enhanced coagulation, preoxid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membrane cleaning were adopted. The transmembrane pressure difference (TMP) and membrane specific flux (SF) were taken as parameters. The opti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for controlling membrane fouling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re as follows: the dosage of coagulant polyaluminium chloride is 7 mg / L, the coagulation time is 15 minutes, the pre-oxidant is sodium hypochlorite with a mass concentration of 1.5 mg/L. The physical cleaning period was 30 minutes, the maintenance chemical cleaning was sodium hypochlorite solution with a mass concentration of 400 mg/L, the cleaning time was set at 80 minutes, and the separation chemical cleaning was divided into alkali washing (sodium hydroxide) and acid washing (hydrochloric acid). This process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membrane fouling during the operation of coagulation-ultrafiltration process and provide technical guidance for the upgrading of water plant process.
【作者單位】: 沈陽建筑大學市政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508342) 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201602607) 住建部科研項目(2015-k7-019) 遼寧省高校優(yōu)秀人才計劃(LJQ2015090)
【分類號】:TQ051.893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呂鳳軍;;機動車洗車廢水混凝影響因素分析[J];農(nóng)業(yè)裝備與車輛工程;2010年09期

2 王建偉;孫力平;賈仁勇;;改良混凝反應(yīng)器強化混凝效果的研究[J];環(huán)境科技;2011年04期

3 孫守慧,韋秀春;陽離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混凝、助凝及助濾作用[J];吉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1999年03期

4 周勤,肖錦;攪拌條件對強化混凝去除給水微細顆粒的影響研究[J];環(huán)境科學與技術(shù);2004年03期

5 趙慶雙;混凝的不同作用機理及應(yīng)用[J];青島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6 班福忱;李亞峰;李慧星;賈新軍;;水庫水源水的二次混凝效果分析與討論[J];勘察科學技術(shù);2006年05期

7 程向偉;;混凝澄清法在實驗室廢水中的應(yīng)用[J];化工管理;2013年16期

8 楊潤昌,周書天;印染廢水強化混凝處理工藝研究[J];工業(yè)水處理;1989年05期

9 宋青云,錢蔚,楊惠森;聚硅氯化鐵的制備及其混凝效果[J];青海醫(yī)學院學報;2001年01期

10 鄭冀魯,范娟,阮復昌;印染廢水混凝脫色技術(shù)的分子結(jié)構(gòu)基礎(chǔ)[J];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2002年01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張宏忠;方少明;王明花;松全元;;北神樹垃圾填埋場滲濾液混凝-膜處理工藝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八屆水處理化學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李德亮; 張凌;鐘先錦;李桂敏;;強力霉素廢水的吸附-混凝預處理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八屆水處理化學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潘宏杰;李風亭;張冰如;;聚鋁聚合形態(tài)對其混凝效果的影響研究[A];2007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論壇暨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4)[C];2007年

4 楊林;王亮;張宏偉;吳云;;混凝-微濾膜工藝處理灤河水試驗研究[A];中國環(huán)境科學學會2009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集(第一卷)[C];2009年

5 陳海豐;楊加元;;鎂鹽混凝處理三種模擬染料廢水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6 印東凱;張躍軍;;原水處理中PDM的強化混凝作用研究[A];第六屆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shù)展覽暨會議論文集[C];2004年

7 付英;高寶玉;于衍真;邱立平;馮巖;石楠;;聚硅酸鐵Zeta電位及混凝效果研究[A];2008中國水處理技術(shù)研討會暨第28屆年會論文集[C];2008年

8 初永寶;高寶玉;岳欽艷;王曙光;;聚合氯化鋁中納米Al_(13)電荷特性及其混凝效果的初步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七屆水處理化學大會暨學術(shù)研討會會議論文集[C];2004年

9 高寶玉;初永寶;岳欽艷;王炳建;王曙光;;高Al_(13)含量聚合氯化鋁水處理劑的結(jié)構(gòu)表征及混凝效果[A];第六屆化學工程與生物技術(shù)展覽暨會議論文集[C];2004年

10 杜韶光;;造紙廠廢水中木質(zhì)素的混凝檢測分析[A];2014年2月建筑科技與管理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春靜;基于MATLAB圖像處理的混凝效果的檢測方法研究[D];河北聯(lián)合大學;2014年

2 吳靜然;循環(huán)水中阻垢劑對混凝效果的影響[D];華北電力大學(河北);2008年

3 陳菁;混凝—超濾工藝處理印染廢水試驗研究[D];湖南大學;2008年

4 吳國娟;二級混凝—沉淀強化垃圾滲濾液預處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4年

5 萬瑞瑞;中和混凝、氧化法在油田壓裂廢水處理中的應(yīng)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年

6 祝皎琳;往復隔板絮凝池流場數(shù)值模擬及混凝效果分析[D];大連海事大學;2004年

7 童麗;陰離子表面活性劑(SDS)溶液中PCBs的光降解研究[D];湖南大學;2002年

8 喻瑩;二氧化鈦脅迫下COD降解的研究[D];陜西科技大學;2012年

9 水處理工藝;富養(yǎng)化水中藻類的去除[D];武漢科技大學;2002年

10 李靜;洗車廢水處理及回用技術(shù)的研究[D];燕山大學;2014年

,

本文編號:181720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181720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ee3ca***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