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混凝土抗凍性能試驗研究
本文選題:輕骨料混凝土 切入點:煤矸石 出處:《混凝土》2017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用煤矸石陶粒、陶砂以不同比例取代普通混凝土粗、細骨料配制了輕骨料混凝土,通過正交試驗及極差分析法,研究了煤矸石陶砂、陶粒摻量的不同對輕骨料混凝土的抗凍性能的影響,得出了不同取代率下的最優(yōu)配合比。研究結(jié)果表明,陶砂對混凝土性能影響最為顯著,隨著陶砂摻量的增加,輕骨料混凝土抗凍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再提高",陶粒摻量在0~60%階段抗凍性能逐漸降低,在60%~90%摻量階段抗凍性呈現(xiàn)提高的趨勢,30%摻量以內(nèi)的粉煤灰對混凝土抗凍性影響最小,并隨著粉煤摻量的增加輕骨料混凝土抗凍性能有所增加。各因素影響煤矸石混凝土抗凍性能的大小程度依次為:煤矸石陶砂影響大于陶粒影響,粉煤灰影響最小。100次凍融循環(huán)后抗凍性能較好的為第6組即A2B2C4(陶粒30%,陶砂30%,粉煤灰30%)、第9組A3B1C3(陶粒不摻,陶砂60%,粉煤灰20%)。
[Abstract]:With coal gangue, ceramic sand in different proportions to replace the ordinary concrete coarse, fine aggregate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through the orthogonal test and range analysis method, studied the coal gangue ceramic sand, influence of frost resistance of ceramsite content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the mixture ratio. The optimal substitution rate under differ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 of ceramic sand on concrete performance are the most significant, with the increase of ceramic sand content, the frost resistance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increased first and then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the ceramsite content gradually decreased in the frost resistance of 0~60%, increased the content of 60%~90% in the stage of frost resistance, less than 30% fly ash has minimal effect on the frost resistance of concrete with fly ash content, and increase the frost resistance of 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is increased.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factors of frost resistance of coal gangue concrete according to the times: Coal Gangue The influence of sand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ceramsite, and the influence of fly ash is the least. After sixth times of freeze-thaw cycles, the frost resistance is better. The best is the A2B2C4 group, namely,.100 (ceramsite 30%, pottery sand 30%, fly ash 30%), and ninth sets of A3B1C3 (ceramsite not mixed, pottery sand 60%, fly ash 20%).
【作者單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東北大學;
【基金】: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2012BAJ17B01) 國家基金面上項目(51578447)
【分類號】:TU528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任錫躍,,張金山,杭美艷;粉煤灰對砼抗凍性能影響的探討[J];包頭鋼鐵學院學報;1996年01期
2 馮俠;喬連朋;袁群;曹宏亮;史長城;馮凌云;;新混凝土與碳化混凝土黏結(jié)抗凍性能研究[J];施工技術(shù);2014年02期
3 黃惠英;許青萍;;影響陶瓷墻地磚抗凍性能的主要因素[J];陶瓷;1992年03期
4 王友朋;論影響“彩釉磚”抗凍性能因素的分析[J];福建建材;1997年01期
5 馬小鵬;;外墻磚及琉璃制品的抗凍性能[J];中國陶瓷;1989年06期
6 祝云華;;鋼纖維噴射混凝土抗?jié)B及抗凍性能試驗研究[J];新型建筑材料;2011年03期
7 李強;曹維金;劉麗萍;熊躍文;;精煉10度棕櫚油抗凍性能的研究[J];現(xiàn)代食品科技;2013年08期
8 楊亦婷;;摻廢舊橡膠顆粒混凝土蒸養(yǎng)后抗凍性能研究[J];低溫建筑技術(shù);2013年07期
9 楊華美;楊華全;王迎春;嚴建軍;;摻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及抗凍性能試驗研究[J];粉煤灰;2010年02期
10 陳文;梁兆志;郭榮;;AES抗凍性能分析和解決方法[J];中國洗滌用品工業(yè);2002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8條
1 高念祖;賈瑞廣;;提高古磚耐磨和抗凍性能的試驗報告[A];文物保護技術(shù)(1981~1991)[C];2010年
2 孟云芳;孫慶合;韓靜云;王得志;;復摻鋼渣粉煤灰混凝土抗凍性能研究[A];2008中國水力發(fā)電論文集[C];2008年
3 張擴成;蘇紅魯;崔江華;李青松;;高摻量粉煤灰混凝土防滲抗凍性能研究[A];灌區(qū)及水工建筑物防滲抗凍脹技術(shù)?痆C];2009年
4 劉鵬;王貫明;葉文娟;;玉樹地區(qū)砌筑砂漿的抗凍性能研究[A];2013年混凝土與水泥制品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13年
5 封孝信;柴紅俊;蔡基偉;宋裕增;;鐵尾礦砂石混凝土的抗凍性能研究[A];房建材料與綠色建筑[C];2009年
6 孟云芳;孫慶合;杜天玲;;鋼渣粉煤灰混凝土強度抗凍性能研究[A];“全國混凝土新技術(shù)及其工程應用”技術(shù)交流會暨2007年年會交流資料[C];2007年
7 郝聰林;周運燦;李治;朱衛(wèi)中;朱廣祥;;CSD憎水型防水劑對混凝土抗?jié)B抗凍性能的改善研究[A];第八屆全國混凝土耐久性學術(shù)交流會論文集[C];2012年
8 孫力;董堅;;水溶性聚檸檬酰胺的性質(zhì)研究[A];2013年全國高分子學術(shù)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主題I:生物高分子與天然高分子[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周鋼;瓷磚抗凍性能自動試驗裝置投放市場[N];中華建筑報;2001年
2 通訊員 崔懷綱 記者 常素莉;“詠寧”水泥“給力”京滬高鐵[N];河北經(jīng)濟日報;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付二全;內(nèi)蒙古嚴寒地區(qū)水泥混凝土路面抗凍性能試驗研究[D];長安大學;2015年
2 肖逸夫;蒸壓加氣混凝土及其復合墻體抗凍性能試驗研究[D];長沙理工大學;2013年
3 趙丙芳;摻加粉煤灰和硅粉混凝土抗凍性能試驗研究[D];長春工程學院;2015年
4 張戈;高溫損傷后聚丙烯纖維混凝土抗凍性能試驗研究[D];鄭州大學;2014年
5 王利強;玄武巖纖維混凝土抗凍性能試驗研究[D];內(nèi)蒙古工業(yè)大學;2014年
6 高環(huán)宇;大摻量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抗凍性能的研究[D];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2009年
7 朱張豐;混凝土在荷載持續(xù)作用下的抗凍性能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2年
8 劉亞平;噴射混凝土抗凍性能試驗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62777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huagong/1627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