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跡燃油脫硫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本文關(guān)鍵詞:分子印跡燃油脫硫材料的制備及性能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分子印跡微球 二苯并噻吩 蒸餾沉淀聚合法 核-殼
【摘要】:分子印跡聚合物(MIP)是一種新型吸附脫硫材料,此材料對于燃油中噻吩類物質(zhì)的特異性吸附能力,使得該材料在燃油深度脫硫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義。本文運用溶劑熱法制得四氧化三鐵微粒作為內(nèi)核,在其上嫁接二氧化硅層,繼續(xù)通過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對表面改性,使之可發(fā)生聚合;最后以甲基丙烯酸(MAA)為功能單體,二苯并噻吩(DBT)為模板分子,通過蒸餾沉淀法制備了磁性核-殼分子印跡聚合物微球(Fe3O4/SiO2@MIPs)。本文驗證了其核-殼結(jié)構(gòu),探討其對DBT的吸附性能,并通過與非印跡聚合微球(Fe3O4/SiO2@NIPs)對比印證其所具有的特異性吸附。結(jié)果表明,該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飽和磁化強度達到6.89 emu/g,可以在外加磁場時,快速分離;該材料對DBT的吸附性能在150 min達到149 μmol/g,明顯高于空白印跡聚合物;吸附過程,符合準二級動力學模型。而對模板分子類似物吸附量較低,表明對模板分子具有良好的特異選擇性能。為了進一步擴大吸附量以及能夠?qū)崿F(xiàn)對油品中同類物質(zhì)同時進行選擇性吸附,達到一次性脫除不同含硫化合物的目的,本實驗以SiO2為載體,甲基丙烯酸(MAA)為功能單體,選用含量較多的硫化物苯并噻吩(BT)和二苯并噻吩(DBT)作為復合模板分子,運用蒸餾沉淀法制備出苯并噻吩(BT)、二苯并噻吩(DBT)復合模板分子印跡聚合物,去除載體后得到中空分子雙模板分子印跡聚合物(H-MIP)。結(jié)果表明,該中空結(jié)構(gòu)的多孔分子印跡聚合物對BT及DBT表現(xiàn)出良好的選擇性吸附性能,吸附容量分別為188 μmol/g和212 μmol/g,同時該產(chǎn)品可在短周期內(nèi)重復使用。
【關(guān)鍵詞】:分子印跡微球 二苯并噻吩 蒸餾沉淀聚合法 核-殼
【學位授予單位】:天津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31.3;TE624.55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緒論9-27
- 1.1 汽油脫硫技術(shù)概述9-12
- 1.1.1 油品含硫化合物污染背景9
- 1.1.2 二氧化硫的污染與危害9-10
- 1.1.3 汽油中硫的類型及分布10
- 1.1.4 汽油脫硫方法概述10-12
- 1.2 分子印跡技術(shù)理論12-20
- 1.2.1 分子印跡的基本原理12-14
- 1.2.2 分子印跡技術(shù)分類14-16
- 1.2.3 分子印跡技術(shù)的特點16-17
- 1.2.4 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方法17-20
- 1.3 分子印跡聚合物的應(yīng)用20-22
- 1.3.1 化學仿生傳感器20-21
- 1.3.2 固相萃取21
- 1.3.3 色譜分離21
- 1.3.4 模擬酶催化21-22
- 1.4 刺激響應(yīng)性分子印跡聚合物22-25
- 1.4.1 具有pH響應(yīng)MIP22-23
- 1.4.2 具有溫度響應(yīng)MIP23
- 1.4.3 具有光敏響應(yīng)MIP23-24
- 1.4.4 磁性分子印跡聚合物24-25
- 1.5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義25-27
- 第二章 磁性三層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27-45
- 2.1 前言27-28
- 2.2 實驗部分28-33
- 2.2.1 實驗主要試劑28-29
- 2.2.2 實驗主要儀器設(shè)備29-30
- 2.2.3 磁性粒子Fe_3O_4制備30
- 2.2.4 制備Fe_3O_4/SiO_2核殼微球及硅烷化修飾30
- 2.2.5 制備Fe_3O_4/SiO_2@MIPs微球30-31
- 2.2.6 紅外光譜研究31
- 2.2.7 分子印跡微球的透射及掃描電鏡表征31
- 2.2.8 熱重分析實驗31
- 2.2.9 磁性性能分析31
- 2.2.10 分子印跡微球吸附性能的研究31-33
- 2.3 結(jié)果與討論33-44
- 2.3.1 紅外光譜分析33-34
- 2.3.2 掃描及透射電鏡分析34-36
- 2.3.3 熱重分析36-37
- 2.3.4 磁性性能分析37-39
- 2.3.5 動力學吸附及選擇性吸附39-41
- 2.3.6 靜態(tài)吸附實驗及選擇性吸附41-44
- 2.3.7 特異性吸附實驗44
- 2.4 本章小結(jié)44-45
- 第三章 中空結(jié)構(gòu)雙模板分子印跡微球的制備及在燃油脫硫中的應(yīng)用45-57
- 3.1 引言45-46
- 3.2 實驗部分46-49
- 3.2.1 實驗試劑46-47
- 3.2.2 實驗主要儀器設(shè)備47
- 3.2.3 制備二氧化硅及硅烷化修飾47
- 3.2.4 核-殼分子印跡微球(SiO_2@MIPs)的制備47-48
- 3.2.5 中空印跡微球(H-MIPs)的制備48
- 3.2.6 分子印跡微球紅外光譜研究48
- 3.2.7 熱重分析實驗48
- 3.2.8 透射及掃描電鏡表征48
- 3.2.9 靜態(tài)吸附曲線48-49
- 3.2.10 選擇性吸附實驗49
- 3.2.11 再生性實驗49
- 3.3 結(jié)果與討論49-56
- 3.3.1 中空結(jié)構(gòu)模板分子印跡聚合物的制備49-51
- 3.3.2 紅外光譜分析51
- 3.3.3 熱重分析51-52
- 3.3.4 透射及掃描電鏡表征52-53
- 3.3.5 靜態(tài)吸附實驗53-54
- 3.3.6 選擇性吸附實驗54-55
- 3.3.7 循環(huán)使用實驗55-56
- 3.4 本章小結(jié)56-57
- 第四章 結(jié)論57-59
- 參考文獻59-69
- 發(fā)表論文和參加科研情況69-71
- 致謝7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蔡亞岐,牟世芬;分子印跡固相萃取及其應(yīng)用[J];分析測試學報;2005年05期
2 朱秀芳,侯能邦,汪國松,王穎臻,曹秋娥,丁中濤;非共價分子印跡體系的快速篩選方法[J];云南化工;2005年01期
3 閆長領(lǐng);盧雁;;核-殼結(jié)構(gòu)蛋白分子印跡微球的制備及性能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年04期
4 王學軍;許振良;邴乃慈;;分子印跡的印跡效率及其評價[J];化學世界;2007年04期
5 仰云峰;車愛馥;吳健;徐志康;;表面分子印跡研究進展[J];化學通報;2007年05期
6 劉偉;王兵;;氟哌酸分子印跡共混膜的制備及結(jié)構(gòu)表征[J];離子交換與吸附;2009年01期
7 李琰;;量子點表面分子印跡的研究與進展[J];實驗室科學;2009年02期
8 黃健祥;胡玉斐;潘加亮;許志剛;李攻科;;分子印跡樣品前處理技術(shù)的研究進展[J];中國科學(B輯:化學);2009年08期
9 王斌;王榕妹;王俊卿;鄧安平;;分子印跡材料研究進展[J];化學研究與應(yīng)用;2010年02期
10 王紅飛;張黎明;;多糖基分子印跡功能材料[J];化學進展;2010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鄭海富;杜學忠;;含糖配體二元單層膜增強靶向蛋白識別及其生物傳感:表面分子印跡[A];中國化學會第十二屆膠體與界面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湯又文;黃招發(fā);楊挺;;利用分子印跡固相萃取測定人血清中的頭孢硫脒[A];大環(huán)化學和超分子化學研究進展——中國化學會全國第十二屆大環(huán)第四屆超分子化學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3 董文國;閆明;吳國是;劉錚;;溶劑對分子印跡介質(zhì)吸附特性的影響:分子模擬與實驗研究[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上)[C];2004年
4 蘇海佳;譚天偉;;菌絲體表面分子印跡吸附劑紅外譜圖的研究[A];第一屆全國化學工程與生物化工年會論文摘要集(下)[C];2004年
5 劉俊秋;羅貴民;沈家驄;;設(shè)計高效分子印跡人工酶[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shù)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6 伍智仲;梁堅;丁學全;潘勇;王艷武;趙建軍;劉衛(wèi)衛(wèi);;單[6-脫氧(1,10癸二硫醇)巰基]β-環(huán)糊精的分子印跡及應(yīng)用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7 周靖;侯建國;周漢坤;干寧;;基于磁性分子印跡的電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法檢測艾滋病毒[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8 陳志勇;;輔助模板法合成均勻分子印跡納米顆粒[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shù)年會第9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9 許秀竹;陳水挾;;羅丹明B分子印跡纖維的制備及其選擇性吸附研究[A];熱烈慶祝中國化學會成立80周年——中國化學會第16屆反應(yīng)性高分子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10 卜忐忐;田園;單慧燕;胡碧煒;何娟;;氧氟沙星分子印跡固相微萃取的研制及其性能研究[A];河南省化學會2012年學術(shù)年會論文摘要集[C];2012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經(jīng)濟報記者 侯力明 通訊員 張明平;“分子印跡”期待叩響產(chǎn)業(yè)化“大門”[N];江蘇經(jīng)濟報;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會香;分子印跡與納米修飾技術(shù)在生物、藥物分子識別與檢測中的應(yīng)用基礎(chǔ)研究[D];復旦大學;2013年
2 趙s钅,
本文編號:98785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987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