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面共軛聚合物的設計與合成
本文關鍵詞:大平面共軛聚合物的設計與合成
更多相關文章: 平面共軛聚合物 芘 Suzuki偶聯(lián) 關環(huán)反應
【摘要】:共軛聚合物通常具有獨特的光學和電學性質,同時擁有聚合物的可設計性及熱穩(wěn)定性。雖然部分共軛聚合物因為剛性較強而導致加工困難和柔韌性不好等問題,但是往往可以通過向其重復單元引入柔性鏈來改善或解決,所以共軛聚合物備受學術界和工業(yè)界的關注,如今已被應用于光伏電池、圖像傳感、場效應晶體管等領域。平面共軛聚合物是共軛聚合物中重要的一類,其分子鏈是由連續(xù)的環(huán)狀結構組成的,這種環(huán)狀結構幾乎完全限制了分子主鏈上重復單元的自由旋轉,也基本上消除了構型和構象上的異構化。因此,相比于一般的共軛聚合物,平面共軛聚合物擁有更大的共軛平面和電子離域范圍,熒光量子效率和電導率也相對較高。不足之處是在合成平面共軛聚合物的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結構缺陷。結構缺陷的存在對聚合物的光電性能、熱穩(wěn)定性等都有較大影響。此外,平面共軛聚合物的剛性較強,不利于加工,也不利于溶解。針對平面共軛聚合物存在的問題,我們嘗試著采用2,7-二叔丁基芘為原料制備成帶有硼酸酯基的單體,再同帶有鹵素的芳香烴單體經(jīng)過Suzuki偶聯(lián)反應以及兩步關環(huán)反應來設計合成一種平面共軛聚合物。芘本身是一種平面共軛小分子,具有獨特的光電性質,芘的引入可以減少后期關環(huán)反應的反應位點,從而降低了在反應過程中產(chǎn)生結構缺陷的幾率;叔丁基的存在則可以增加聚合物的柔性;诖讼敕,本文進行了以下研究:1.以2,7-二叔丁基芘為原料與聯(lián)硼酸頻哪醇酯反應,制得化合物a1,a2;以對溴叔丁基苯為起始原料,合成了化合物b3;以4-叔丁基苯胺為起始原料,制備了化合物c3。2.將a1和b3進行Suzuki偶聯(lián)反應得到化合物s1,s1在CF3COOH作用下進行分子內關環(huán)得到化合物m1,之后以Mo Cl5為催化劑進一步關環(huán)得到模型平面共軛小分子x1;以a2和c3為原料,用同樣的合成方法進行反應,得到相應化合物s2,m2和x2。3.使用前面摸索出的實驗條件和方法,以單體a2和b3為原料,設計合成出了聚合物P1,P2和P3。4.對模型小分子和聚合物進行紫外吸收和熒光光譜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關環(huán)以后的小分子和聚合物與關環(huán)之前相比,均發(fā)生了明顯的紅移現(xiàn)象,而且關環(huán)次數(shù)越多,紅移現(xiàn)象越明顯;對模型小分子和聚合物進行熱重分析,數(shù)據(jù)表明兩者均具有良好的熱穩(wěn)定性。使用循環(huán)伏安法測試了模型小分子x1,x2的電化學性質,并計算出其Band Gap分別為1.78eV,2.90eV。由于所得平面共軛聚合物在二氯甲烷中的溶解性不好,因此使用循環(huán)伏安法沒有測出其電化學性質。聚合物的溶解性需要進一步改善。
【關鍵詞】:平面共軛聚合物 芘 Suzuki偶聯(lián) 關環(huán)反應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31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前言11-21
- 1.1 引言11
- 1.2 共軛聚合物的分類及應用11-16
- 1.2.1 共軛聚合物分類11-14
- 1.2.2 共軛聚合物的應用14-16
- 1.3 平面共軛大分子16-19
- 1.3.1 平面共軛聚合物的合成方法16-19
- 1.4 平面共軛聚合物的展望19-21
- 第2章 平面共軛小分子的合成與表征21-33
- 2.1 引言21
- 2.2 實驗部分21-28
- 2.2.1 試劑及藥品21-22
- 2.2.2 實驗儀器22
- 2.2.3 單體的合成22-24
- 2.2.4 平面共軛小分子的合成24-28
- 2.3 共軛小分子的表征28-32
- 2.3.1 共軛小分子的光學性質28-30
- 2.3.2 平面共軛小分子的熱性能30-31
- 2.3.3 平面共軛小分子的電化學性能31-32
- 2.4 本章小結32-33
- 第3章 平面共軛聚合物的合成與表征33-39
- 3.1 引言33
- 3.2 實驗部分33-35
- 3.2.1 試劑及藥品33
- 3.2.2 實驗儀器33-34
- 3.2.3 平面共軛聚合物的合成34-35
- 3.3 結果與討論35-38
- 3.3.1 聚合物的GPC淋出曲線35-36
- 3.3.2 聚合物的光學性質36-37
- 3.3.3 聚合物的熱性能37
- 3.3.4 聚合物的電化學性能37-38
- 3.4 本章小結38-39
- 總結39-41
- 參考文獻41-45
- 附錄45-54
- 致謝54-55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的科研成果5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海鵬,曾繁滌,劉世俊;共軛聚合物的電致發(fā)光[J];武漢化工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2 朱小龍,梁會琴;計算線性共軛聚合物能譜的群論方法[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2期
3 張璐;封偉;;樹枝狀共軛聚合物研究[J];化學進展;2007年Z1期
4 劉中義;李彥軍;黃鵬程;;一種新型低帶隙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學性質[J];化學學報;2008年08期
5 張子印;劉彩霞;宋微娜;殷德剛;司馬義·努爾拉;;分子內電荷移動型共軛聚合物的固相法制備及表征[J];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09年03期
6 支俊格;徐秀玲;申進波;趙瑋;佟斌;董宇平;;熒光共軛聚合物在生物大分子檢測中的應用[J];化學進展;2009年04期
7 賀芳;王樹;;基于水溶性共軛聚合物的蛋白質檢測[J];化學進展;2009年11期
8 陳濤;徐慎剛;王艷榮;曹少魁;;含金屬配合物的共軛聚合物研究進展[J];高分子通報;2010年02期
9 苗麗坤;劉興奮;范曲立;黃維;;基于熒光共軛聚合物的金屬離子檢測[J];化學進展;2010年12期
10 徐巍棟;賴文勇;范曲立;黃維;;水溶性共軛聚合物研究與應用進展[J];中國科學:化學;2011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黃維;;水溶性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化學生物傳感領域的應用[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區(qū)潔美;胡成龍;陳旭東;;表面增強熒光光譜研究共軛聚合物的發(fā)光及其影響機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18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3 唐艷麗;曹阿麗;劉越;;共軛聚合物的設計合成及在酶檢測、可控殺菌等方面的應用[A];第十三屆全國光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3年
4 田文晶;李耀文;薛麗麗;李慧;李在房;;給受體共軛聚合物的能級、分子結構設計及其在光伏電池的應用[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9年
5 王樹;;共軛聚合物的生物識別與傳感研究[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6 馬於光;;共軛聚合物的物性放大效應[A];2009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9年
7 胡玉琴;肖毅;黃紅梅;尹篤林;肖小明;;新型熒光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光學性能的研究[A];第十屆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年會暨第十屆全國原子光譜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陳仕艷;應燕君;王華平;;新型給受體結構的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光電性能[A];全國第八屆有機固體電子過程暨華人有機光電功能材料學術討論會摘要集[C];2010年
9 于宗強;袁柱良;譚松庭;;一種新型含芴和聯(lián)苯共軛聚合物的合成與發(fā)光性能研究(英文)[A];2005年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10 路勝利;曹鏞;;新型乙烯撐和乙炔撐給體與受體交替共軛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下冊)[C];2006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孫江曼;具有深HOMO能級的共軛聚合物的設計合成與光電性能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陳圳輝;基于含氧族雜原子的苯并二唑的D-A型共軛聚合物的合成與光電性能[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3 周常明;新型功能分子與組裝單元的制備與組裝[D];復旦大學;2013年
4 劉春晨;帶有可熱脫除側鏈的共軛聚合物/小分子的設計、合成及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5 鄭超;共軛聚合物雜原子修飾、構象控制及光電性質的理論與實驗研究[D];南京郵電大學;2014年
6 張余寶;含氯共軛聚合物及氮雜并苯類分子的合成與表征[D];華中科技大學;2015年
7 姚詩余;基于溶于綠色溶劑的共軛聚合物材料的太陽能電池研究[D];吉林大學;2016年
8 吳志鴻;新型共軛聚合物的設計與合成及其在聚合物太陽電池中的應用[D];華南理工大學;2016年
9 杲辰;基于六苯并暈苯的共軛聚合物的分子設計、合成及其光伏性能表征[D];北京化工大學;2016年
10 曾文南;聚芳烴二炔類水溶性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傳感器中的應用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劉源;用于熒光探針的基于聚(9,9-二辛基芴)衍生物的共軛聚合物納米粒子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6年
2 張沛霖;新型2,3-二噻吩基喹喔啉有機共軛聚合物的合成與表征[D];江西科技師范大學;2015年
3 胡桐;基于苯并二噻吩的共軛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在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D];中國海洋大學;2015年
4 王y,
本文編號:94452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944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