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論文 >

雜原子修飾的多孔材料設(shè)計合成和催化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9-15 11:07

  本文關(guān)鍵詞:雜原子修飾的多孔材料設(shè)計合成和催化性能研究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介孔碳材料 氮、硫、磷摻雜 儲能 MOFs UiO-67 CO氧化


【摘要】:多孔材料,包括金屬有機框架(MOFs),共價有機框架(COFs),介孔碳材料等等,由于他們特殊的結(jié)構(gòu)和在吸附、分離、發(fā)光、磁性和能源存儲等方面的潛在應(yīng)用引起了人們的關(guān)注。然而,原始多孔材料由于缺少錨定在表面的活性中心而化學活性較弱。由于比表面的空間可調(diào)和電子效應(yīng),對于表面的修飾可以增強吸附、擴散和活化。因此,雜原子修飾多孔材料表面,作為增強化學活性的柔性策略之一,將會改變表面的能量和活性。N原子的摻雜,由于奇電子構(gòu)型和電負性差異的特點,有效的提高了電子分布和電荷旋轉(zhuǎn)密度,引入催化活性位點到鄰近的碳上。除了N原子,S原子也被認為是一個有效的方法,無論空間上還是電子活性都可以改變多孔材料性能。本碩士論文主要基于雜原子修飾的多孔材料(MOFs和介孔碳材料)的設(shè)計合成和催化性能研究。首先,我們報道一種新穎、有效的通過離子熱高溫碳化一步法合成S、N摻雜的介孔碳材料的方法,其中產(chǎn)物SNPC-800是一個介孔材料,孔徑分布是10-45nm,比表面積是1235 m2 g-1,大于通過離子液體和氧化石墨烯碳化的比表面積。而且ORR(氧還原反應(yīng))測試具有媲美商業(yè)Pt/C的催化活性,優(yōu)于Pt/C的催化穩(wěn)定性和甲醇抗毒性。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表明優(yōu)異的催化效果源于S、N摻雜的協(xié)同作用。LIBs測試(鋰電池性能)表明該材料具有較高的可逆容量,優(yōu)異的循環(huán)性能和倍率性能。N,S在ORR和LIBs測試中扮演一個重要的作用。再者,S、N摻雜的多孔碳材料由于較低的S含量嚴重影響了S、N的協(xié)同作用。我們引入磷酸二氫鈉到2-氨基噻唑中作為磷源,一步法高溫碳化得到了高S含量的S、N,P共摻雜的介孔碳材料(SNPPC)。SNPPC-800具有優(yōu)于低S含量SNPC-800的鋰電性能、氧還原性能和超級電容器性能,這源于SNPPC-800高的S含量促進的N,S,P的協(xié)同作用。接著,為了研究N,S是否在MOFs催化中也扮演著同樣的作用,基于這個想法,我們設(shè)計了一系列MOFs(UiO-67,N-UiO-67,NH2-UiO-67)負載Pt納米顆粒得到5%Pt/N-UiO-67、5%Pt/UiO-67和5%Pt/NH2-UiO-67,我們將這些催化劑應(yīng)用到CO氧化反應(yīng)中去,結(jié)果顯示5%Pt/N-UiO-67顯示了最優(yōu)的CO催化氧化效果,他們的Pt顆粒大小分別是2nm、4nm和2nm,可見吡啶N起到了調(diào)控Pt納米粒子的作用,解釋了之前的結(jié)果?傊,對于介孔碳材料和MOFs材料,由于N和C電負性差異影響了C的電荷密度分布,電荷密度的差異提高了底物在催化劑上的吸附因而提高了反應(yīng)活性。第二,S原子由于兩個雙電子對,有較大的電子半徑(110 pm),大于C(70pm)和N(65 pm),誘導鄰近的C和N的極化,從而增加催化劑活性。
【關(guān)鍵詞】:介孔碳材料 氮、硫、磷摻雜 儲能 MOFs UiO-67 CO氧化
【學位授予單位】:浙江工業(yè)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43.36
【目錄】:
  • 摘要6-8
  • ABSTRACT8-15
  • 第一章 緒論15-43
  • 1.1 多孔材料15-16
  • 1.2 多孔碳材料16-31
  • 1.2.1 多孔碳材料簡介16-17
  • 1.2.2 摻雜多孔碳材料合成及其應(yīng)用17-31
  • 1.3 金屬有機框架合成及其催化研究31-41
  • 1.3.1 金屬有機框架介紹31
  • 1.3.2 金屬有機框架種類31-32
  • 1.3.3 金屬有機框架合成32
  • 1.3.4 金屬有機框架負載貴金屬及其應(yīng)用32-41
  • 1.4 選題背景與意義41-43
  • 第二章 實驗方法43-50
  • 2.1 實驗試劑及儀器43-44
  • 2.2 催化劑的制備方法44-45
  • 2.3 催化劑的表征45-46
  • 2.3.1 X射線衍射分析45
  • 2.3.2 透鏡電鏡分析45
  • 2.3.3 掃描電鏡分析45
  • 2.3.4 熱重分析45-46
  • 2.3.5 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46
  • 2.3.6 氮氣吸附脫附等溫線分析46
  • 2.3.7 拉曼光譜分析46
  • 2.4 密度泛函理論計算46-47
  • 2.5 催化劑的性能測試47-49
  • 2.5.1 一氧化碳氧化性能測試47
  • 2.5.2 氧還原性能測試47-48
  • 2.5.3 鋰電池測試48-49
  • 2.5.4 超級電容器測試49
  • 2.6 本章小結(jié)49-50
  • 第三章 硫、氮共摻雜的介孔碳材料的合成及其氧還原反應(yīng)和鋰電性能研究50-82
  • 3.1 引言50-51
  • 3.2 催化劑的制備51-53
  • 3.2.1 硫、氮摻雜的介孔碳材料的制備51-52
  • 3.2.2 氮摻雜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備52
  • 3.2.3 硫摻雜的多孔碳材料的制備52-53
  • 3.3 摻雜多孔碳材料的表征53-69
  • 3.3.1 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分析53-61
  • 3.3.2 X射線衍射表征61-62
  • 3.3.3 拉曼光譜分析62-63
  • 3.3.4 X射線光電譜分析63-66
  • 3.3.5 氮氣吸附脫附分析66-67
  • 3.3.6 熱重分析67-69
  • 3.4 電化學性能測試69-77
  • 3.4.1 氧還原測試69-73
  • 3.4.2 鋰電性能測試73-77
  • 3.5 密度泛函理論計算77-81
  • 3.6 本章小結(jié)81-82
  • 第四章 高硫含量的氮、硫、磷三摻雜介孔碳材料合成及其電化學性能研究82-109
  • 4.1 引言82-83
  • 4.2 催化劑的制備83-84
  • 4.2.1 氮、硫、磷共摻雜的介孔碳材料的制備83
  • 4.2.2 氮、硫、磷共摻雜的介孔碳材料(基于三苯基膦)的制備83-84
  • 4.3 催化劑的表征84-97
  • 4.3.1 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分析84-90
  • 4.3.2 X射線衍射分析90
  • 4.3.3 拉曼光譜分析90-91
  • 4.3.4 X射線光電子譜分析91-94
  • 4.3.5 氮氣吸附脫附分析94-95
  • 4.3.6 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分析95-96
  • 4.3.7 熱重分析96-97
  • 4.4 電化學性能測試97-108
  • 4.4.1 鋰電性能測試97-101
  • 4.4.2 氧化原性能測試101-106
  • 4.4.3 超級電容器性能測試106-108
  • 4.5 本章小結(jié)108-109
  • 第五章 氮原子調(diào)控的Pt/UiO-67 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109-124
  • 5.1 引言109-110
  • 5.2 催化劑的制備110-112
  • 5.2.1 Pt /N-UiO-67 的合成110
  • 5.2.2 Pt /NH_2-UiO-67 的合成110-111
  • 5.2.3 Pt / UiO-67 的合成111-112
  • 5.3 催化劑的表征112-121
  • 5.3.1 X射線衍射分析112-113
  • 5.3.2 掃描電鏡和透射電鏡分析113-118
  • 5.3.3 X射線光電子能譜分析118-119
  • 5.3.4 熱重分析119
  • 5.3.5 氮氣吸附脫附分析119-120
  • 5.3.6 傅里葉轉(zhuǎn)換紅外光譜120-121
  • 5.4 Pt/N-UiO-67 的催化性能研究121-122
  • 5.4.1 Pt/N-UiO-67 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反應(yīng)研究121-122
  • 5.4.2 Pt/N-UiO-67 催化一氧化碳氧化反應(yīng)壽命的研究122
  • 5.5 本章小結(jié)122-124
  • 第六章 結(jié)論與展望124-127
  • 6.1 結(jié)論124-125
  • 6.2 展望125-127
  • 參考文獻127-146
  • 個人簡歷146
  • 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發(fā)表的學術(shù)論文目錄146-147
  • 攻讀碩士研究生期間受理專利目錄147-148
  • 致謝148-149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汪仕元,雍志華,李娟,陳興林;多孔材料的密度測試方法探討[J];實用測試技術(shù);2002年05期

2 劉培生;;多孔材料孔率的測定方法[J];鈦工業(yè)進展;2005年06期

3 奚正平;湯慧萍;朱紀磊;張健;;金屬多孔材料在能源與環(huán)保中的應(yīng)用[J];稀有金屬材料與工程;2006年S2期

4 朱海峰;;多孔材料 數(shù)據(jù)聚焦分析[J];科學觀察;2006年06期

5 溫永剛;張曉曦;陳光奇;孫李寧;李慧燕;;多孔材料傳冷特性的對比試驗[J];低溫工程;2008年02期

6 詹海鴻;黃文貌;許征兵;曾建民;甘武奎;陳小安;;淺談鋁工業(yè)用多孔材料[J];大眾科技;2008年10期

7 本刊記者;;金屬多孔材料創(chuàng)新研究及產(chǎn)業(yè)化基地——金屬多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J];中國材料進展;2009年Z2期

8 王建永;;金屬多孔材料研究的新起點——回歸本性[J];金屬世界;2010年02期

9 于永亮;;淺談金屬多孔材料的制備方法與應(yīng)用[J];硅谷;2011年02期

10 李玲玲;;金屬多孔材料的制備及應(yīng)用[J];科技風;2012年1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馮勃;徐明龍;張治君;;多孔材料多軸加載實驗系統(tǒng)[A];中國力學學會學術(shù)大會'2009論文摘要集[C];2009年

2 熊文英;劉鈞泉;;多孔材料開發(fā)及其工程應(yīng)用概況[A];2005'(貴陽)表面工程技術(shù)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3 ;G.多孔材料[A];2008中國材料研討會暨慶祝中國科協(xié)成立50周年會議程序和論文摘要集[C];2008年

4 楊國昱;;基于硼氧簇單元構(gòu)建的硼酸鹽多孔材料的合成、結(jié)構(gòu)及性能[A];第十七屆全國分子篩學術(shù)大會會議論文集[C];2013年

5 賀躍輝;王W,

本文編號:856155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856155.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36735***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