鎳基合金催化劑析氫活性的密度泛函計算研究
本文關鍵詞:鎳基合金催化劑析氫活性的密度泛函計算研究
【摘要】:氫能作為一種高效、無污染的二次能源,在未來能源的布局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目前電解水制氫技術被認為最具有發(fā)展前景。但是由于陰極材料析氫過電位過大引起的高能耗、高成本和易腐蝕等問題,限制了電解水技術的大規(guī)模商業(yè)化應用。因此,開發(fā)和研究具有高催化活性和高穩(wěn)定性的新型陰極材料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實用價值。近幾年,析氫陰極催化劑研究的兩個主要方向是:一是尋找價格低廉、高活性和高穩(wěn)定性的非貴金屬催化劑,特別是鎳基合金催化劑成為研究熱點;二是降低貴金屬的用量,提高其利用率。基于上述原因,為獲得價廉、高效、穩(wěn)定的析氫陰極催化劑,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對催化劑析氫活性提高的量化本質原因進行了探究,為進一步設計制備高活性催化劑提供理論參考依據(jù)。本文內容主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一是采用密度泛函理論探究NiMoP合金析氫催化活性提高的本質原因。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NiMoP/Ni電極較NiP/Ni電極表現(xiàn)出更優(yōu)越的電催化析氫活性和穩(wěn)定性;诖藢嶒灛F(xiàn)象,我們采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比較了NiP和NiMoP合金的幾何、電子構型,H_2O、H和OH的吸附以及H吸附自由能(ΔG_(H*)),探究Mo摻雜后,NiMoP催化活性提高的量化本質原因。幾何、電子結構發(fā)現(xiàn):Mo摻雜后,Mo將電子轉移給鄰近的Ni、P,使表面Ni、P原子較NiP具有更多的過剩電子,且鍵長增長。物種的吸附發(fā)現(xiàn):NiMoP對H_2O的吸附強于NiP;對H和OH的吸附則弱于NiP,說明NiMoP更利于H_2O的離解和H_2的脫附。該結論通過進一步計算H_2O的離解和ΔG_(H*)得到了進一步證實。根據(jù)H_2O與OH在NiP、NiMoP上的吸附強度分析,合金表面H_2O和OH的吸附為競爭吸附,由于OH的吸附強度大于H_2O,因此,H_2O的離解應該存在兩種離解方式:直接離解和間接離解。計算發(fā)現(xiàn),無論直接離解或間接離解,NiMoP較NiP更利于H_2O的離解。|ΔG_(H*)|是衡量催化劑析氫活性的重要指標,其值越接近0,其催化活性越高。計算發(fā)現(xiàn),NiMoP上的ΔG_(H*)較Ni P更接近0,證明NiMoP析氫活性高于NiP。結合電子結構與活性變化關系可以發(fā)現(xiàn):Ni MoP活性的提高源于Mo與Ni間的成鍵與電子轉移,促使Ni外層電子結構發(fā)生變化,即d軌道與O的p軌道作用增強,促進H_2O的吸附;s、p軌道與H的s軌道作用變弱,利于H的脫附,兩者協(xié)同共同提高了NiMoP的催化活性。二是計算不同比例的IrNi(111)催化劑的催化析氫活性,探究IrNi催化劑活性與Ir/Ni原子比間的變化關系。Ir與過渡金屬如Ni、Fe、Co等形成合金后,其催化性能得到提高。然而,過渡金屬對其催化析氫活性提高的原因,以及活性隨合金比例的變化關系還不清楚。據(jù)此,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論,以IrNi合金為研究對象,構建純Ir、Ir_3Ni、IrNi、IrNi_3和純Ni 5種不同比例的IrNi催化劑,研究合金隨Ni含量的增加,其幾何、電子構型以及催化活性的變化關系,篩選具有最優(yōu)析氫活性的合金。幾何結構變化發(fā)現(xiàn):催化劑中的Ir-Ir鍵發(fā)生收縮,Ir_3Ni(111)中Ir-Ir鍵最短,而Ni-Ni鍵發(fā)生擴張,IrNi_3(111)中Ni-Ni鍵最長;表面電荷分布變化發(fā)現(xiàn):Ni將電子轉移給Ir,促使表面Ni帶正電荷,Ir帶負電荷,當Ir/Ni=1:1時,Ni帶最多正電荷,Ir帶最多負電荷,Ir與Ni原子間電荷轉移效應最大;DOS和d帶中心變化發(fā)現(xiàn):IrNi形成合金后,合金的總態(tài)密度分布呈現(xiàn)收縮趨勢,Ir與Ni的d帶中心隨比例呈曲線變化,隨Ni含量的增加,Ir的d帶中心先負移,Ir_3Ni(111)之后正移;而隨Ir含量的增加,Ni的d帶中心先正移,IrNi_3(111)后負移。綜合分析鍵長、表面電荷與d帶中心的變化關系發(fā)現(xiàn)鍵長(表面應力效應)和表面電荷(電子結構效應)同時影響著IrNi催化劑d帶中心的變化:表面Ir原子的d帶中心隨Ni含量的增加,先主要受Ir-Ir鍵長的影響,隨后Ir與Ni間的電荷轉移成為主要影響因素;同樣地表面Ni原子的d帶中心隨Ir含量的增加,先主要受Ni-Ni鍵長的影響,隨后電荷轉移呈主導因素。H的吸附能和H吸附自由能計算發(fā)現(xiàn):IrNi催化劑析氫活性順序為IrNi(111)IrNi_3(111)Ir_3Ni(111),即Ir/Ni=1:1時IrNi具有最優(yōu)催化活性。綜合電子構型與催化活性變化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IrNi的催化活性變化與催化劑的表面電荷變化相一致,即當Ir:Ni為1:1時,Ir電荷最負,ΔG_(H*)最接近0,活性最高,同樣,此時Ni電荷最正,ΔG_(H*)最接近0,活性最高。因此可以采用表面電荷指示IrNi催化劑的活性,用于篩選和設計高活性析氫催化劑。
【關鍵詞】:催化劑 電解水 析氫反應 密度泛函理論
【學位授予單位】:重慶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43.36
【目錄】:
- 摘要3-5
- ABSTRACT5-9
- 1 緒論9-21
- 1.1 氫能9-11
- 1.1.1 氫能的優(yōu)勢9-10
- 1.1.2 氫能的現(xiàn)狀與應用前景10
- 1.1.3 氫能的制取10-11
- 1.2 堿性電解水制氫11-13
- 1.2.1 堿性電解水電極反應11-12
- 1.2.2 影響析氫材料活性的主要因素12-13
- 1.3 電極的電催化析氫機理13-14
- 1.4 析氫電極的分類14-19
- 1.4.1 貴金屬15
- 1.4.2 過渡金屬15-18
- 1.4.3 非金屬18-19
- 1.5 本工作的研究意義和內容19-21
- 2 計算方法與模型21-27
- 2.1 使用軟件簡介21
- 2.1.1 Materials Studio21
- 2.1.2 VASP21
- 2.2 理論計算方法21-24
- 2.2.1 密度泛函理論22
- 2.2.2 半經(jīng)驗方法22-23
- 2.2.3 從頭算法23-24
- 2.2.4 分子動力學24
- 2.3 理論模型24-27
- 2.3.1 簇模型24-25
- 2.3.2 平板模型25-27
- 3 NiP和NiMoP非晶態(tài)合金的析氫活性研究27-49
- 3.1 引言27-29
- 3.2 計算方法與模型29-32
- 3.2.1 計算方法與參數(shù)29
- 3.2.2 計算模型29-32
- 3.3 結果與討論32-46
- 3.3.1 NiP與NiMoP幾何與電子結構32-34
- 3.3.2 反應物種的吸附34-41
- 3.3.3 H_2O的離解41-44
- 3.3.4 HER的自由能圖44-46
- 3.4 本章小結46-49
- 4 不同比例的IrNi合金的催化析氫活性研究49-65
- 4.1 引言49
- 4.2 計算方法與模型49-53
- 4.2.1 計算方法與參數(shù)49-50
- 4.2.2 計算模型50-53
- 4.3 結果與討論53-63
- 4.3.1 IrNi(111)催化劑的幾何、電子構型53-56
- 4.3.2 IrNi(111)催化劑析氫活性(ΔG_(H*))56-60
- 4.3.3 IrNi(111)催化劑的電子構型與催化活性綜合分析60-63
- 4.4 本章小結63-65
- 5 結論65-67
- 5.1 NiP和NiMoP非晶態(tài)合金的析氫活性研究65
- 5.2 不同比例的IrNi合金的催化析氫活性研究65-67
- 致謝67-69
- 參考文獻69-77
- 附錄77
- A. 作者在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目錄7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毛宗強;甘穎;;氫燃料電池汽車新進展[J];太陽能;2012年08期
2 王璐;牟佳琪;侯建平;張偉華;沈穎瑩;姜穎;李永峰;;電解水制氫的電極選擇問題研究進展[J];化工進展;2009年S1期
3 余東海;王成勇;成曉玲;宋月賢;;磁控濺射鍍膜技術的發(fā)展[J];真空;2009年02期
4 孟惠民;史艷華;俞宏英;孫冬柏;王旭東;;綠色環(huán)保的DSA電極的應用進展[J];材料保護;2007年11期
5 費錫明,鄒勇進,任新林;非晶態(tài)Ni-Co-WP合金電極的制備及其電催化活性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年01期
6 王金南 ,曹東 ,陳罕立;21世紀:人類打造氫經(jīng)濟[J];環(huán)境經(jīng)濟;2004年05期
7 熊友泉;槍黑色Sn-Ni合金在NaOH溶液中的析氫電催化性能[J];材料保護;2004年03期
8 韓慶,陳建設,劉奎仁,李鑫,魏緒鈞;電沉積非晶態(tài)Ni-S-Co合金在堿性介質中的析氫反應[J];金屬學報;2004年03期
9 杜敏,高榮杰;非晶態(tài)Ni-S合金在堿液中析氫反應(HER)機理的研究[J];青島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年06期
10 王爾德,胡連喜;機械合金化納米晶材料研究進展[J];粉末冶金技術;2002年03期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進;鎳基Ni-Mo合金電極的制備及其電催化析氫性能研究[D];重慶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79707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797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