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酶型磁性鐵炭復合催化劑的制備及其特性研究
本文關鍵詞:仿酶型磁性鐵炭復合催化劑的制備及其特性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四氧化三鐵 磁性鐵炭復合催化劑 零價鐵 酚類有機廢水 類Fenton技術
【摘要】:酚類有機廢水是一類難降解的有機廢水,對水環(huán)境的污染日益嚴重,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類Fenton技術作為高級氧化技術的一種受到人們的青睞。而類Fenton中仿酶催化降解是更好的環(huán)保型技術,但是仿酶催化劑的研發(fā)是難點和熱點。本文采用原位氧化沉淀法制備出仿酶型磁性鐵炭復合催化劑,將其應用于對硝基苯酚(P-NP)模擬廢水的再生處理,并探討催化劑對P-NP的催化降解過程及機理,旨在研究出一種綠色、高效且無二次污染的仿酶型磁性鐵炭復合催化劑及其深度處理酚類有機廢水的新技術。具體研究結論如下:(1)采用原位氧化沉淀法制備出焦炭/Fe_3O_4復合催化劑,Fe_3O_4均勻地分散在焦炭上,焦炭上的Fe_3O_4顆粒的粒徑在90 nm左右。在催化劑用量1.2 g?L~(-1),初始H_2O_2濃度30 mmol?L~(-1),初始pH=3,溫度30℃的條件下,復合催化劑降解P-NP為擬一級反應,焦炭/Fe_3O_4的最佳質量比為0.6時,速率常數(shù)最大為0.027 min-1,CODCr去除率為75.47%,Fe的溶出量為2.42 mg?L~(-1)。焦炭與Fe_3O_4之間的協(xié)同增效作用大大地提高了復合催化劑的催化降解性能。焦炭/Fe_3O_4是一種能長期穩(wěn)定使用的催化劑。(2)采用原位氧化沉淀法制備Fe~0/Fe_3O_4復合催化劑,Fe~0與Fe_3O_4結合牢固,粒徑為60~180 nm。Fe~0/Fe_3O_4降解P-NP為擬一級反應。在Fe~0與Fe_3O_4的最佳質量比為0.75時,在最佳條件下反應90 min,反應速率常數(shù)為0.067 min-1,COD_(Cr)去除率為77.28%,Fe溶出量為2.12 mg?L~(-1)。(3)采用原位氧化沉淀法制備出仿酶型焦炭/Fe~0/Fe_3O_4復合催化劑,具有很好的磁響應性。采用響應面分析法(RSM)建立P-NP降解率與各影響因素之間的Box-Behnken數(shù)學模型,對仿酶型焦炭/Fe~0/Fe_3O_4催化降解P-NP的參數(shù)進行優(yōu)化。在最佳降解條件為催化劑投加量1.2 g?L~(-1),初始pH=2.9,反應溫度30℃,初始H_2O_2濃度10 mmol?L~(-1)條件下,P-NP降解率的實際值與預測值(99.21%)接近。(4)利用GC-MS對P-NP降解的中間產(chǎn)物進行了分析,發(fā)現(xiàn)在類Fenton降解P-NP的過程中,中間產(chǎn)物主要包括對苯醌、對苯二酚和2,4-二硝基苯酚,并由此推斷出P-NP可能的兩條降解路徑:一是脫硝基反應生成對苯酚和苯醌;二是苯環(huán)2號位加成生成4-硝基鄰苯二酚自由基,最終生成1,2,4-苯三酚。(5)仿酶型焦炭/Fe~0/Fe_3O_4降解有機廢水的效果,是由制備仿酶復合催化劑的納米Fe_3O_4、納米Fe~0和焦炭三組分協(xié)同增效作用的結果。仿酶型焦炭/Fe~0/Fe_3O_4是一種高效、無二次污染且能重復使用的綠色催化劑,為開發(fā)新型、高效、低成本、綠色無二次污染的有機廢水深度處理技術提供了理論依據(jù)。
【關鍵詞】:四氧化三鐵 磁性鐵炭復合催化劑 零價鐵 酚類有機廢水 類Fenton技術
【學位授予單位】:武漢科技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43.36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文獻綜述10-23
- 1.1 酚類有機廢水10-13
- 1.1.1 酚類有機廢水的來源、特點及危害10-11
- 1.1.2 國內(nèi)外對酚類污染物的相關規(guī)定11-12
- 1.1.3 酚類有機廢水的處理技術12-13
- 1.2 高級氧化技術13-14
- 1.3 類Fenton技術14-16
- 1.4 仿酶型Fe_3O_4在水處理領域的應用16-18
- 1.4.1 仿酶型Fe_3O_4的催化性16
- 1.4.2 仿酶型Fe_3O_4的制備方法16-17
- 1.4.3 仿酶型Fe_3O_4在水處理領域的應用17-18
- 1.5 負載型仿酶磁性材料的研究概況18-21
- 1.5.1 負載材料的研究概況18
- 1.5.2 納米Fe~0在水處理中的應用18-20
- 1.5.3 仿酶型磁性鐵炭復合催化劑在水處理中的應用20-21
- 1.6 本論文研究意義與內(nèi)容21-23
- 1.6.1 本論文研究意義21-22
- 1.6.2 本論文研究內(nèi)容22-23
- 第2章 仿酶型焦炭/Fe_3O_4的制備及催化性能研究23-39
- 2.1 材料與方法23-26
- 2.1.1 主要實驗儀器與試劑23-24
- 2.1.2 仿酶型C/Fe_3O_4的制備24
- 2.1.3 分析測試方法24-26
- 2.1.4 對硝基苯酚的降解實驗26
- 2.2 結果與討論26-38
- 2.2.1 煤基炭材料的優(yōu)選26-28
- 2.2.2 焦炭/Fe_3O_4的表征分析28-30
- 2.2.3 仿酶型催化劑的零點電位30-31
- 2.2.4 焦炭/Fe_3O_4的質量比對其催化性能的影響31-32
- 2.2.5 焦炭/Fe_3O_4對P-NP降解過程的影響因素32-36
- 2.2.6 不同催化劑對P-NP的降解研究36-37
- 2.2.7 焦炭/Fe_3O_4的穩(wěn)定性37-38
- 2.3 小結38-39
- 第3章 仿酶型Fe~0/Fe_3O_4的制備及催化性能研究39-44
- 3.1 材料與方法39-40
- 3.1.1 主要實驗儀器與試劑39
- 3.1.2 仿酶型Fe~0/Fe_3O_4催化劑的制備與表征39-40
- 3.1.3 仿酶型Fe~0/Fe_3O_4催化劑的催化性能測試40
- 3.2 結果與討論40-43
- 3.2.1 催化劑的表征分析40-42
- 3.2.2 Fe~0/Fe_3O_4質量比對其催化性能的影響42-43
- 3.3 小結43-44
- 第4章 仿酶型焦炭/Fe~0/Fe_3O_4的制備及催化性能研究44-63
- 4.1 材料與方法44-46
- 4.1.1 主要實驗試劑與儀器44
- 4.1.2 仿酶型焦炭/Fe~0/Fe_3O_4的制備44-45
- 4.1.3 分析測試方法45
- 4.1.4 仿酶型焦炭/Fe~0/Fe_3O_4的催化性能45-46
- 4.2 結果與討論46-61
- 4.2.1 仿酶型焦炭/Fe~0/Fe_3O_4的結構分析46-49
- 4.2.2 Box-Behnken優(yōu)化仿酶型焦炭/Fe~0/Fe_3O_4催化降解模擬廢水49-55
- 4.2.3 仿酶型焦炭/Fe~0/Fe_3O_4的穩(wěn)定性55-56
- 4.2.4 仿酶型焦炭/Fe~0/Fe_3O_4對P-NP的降解過程及機理研究56-61
- 4.3 小結61-63
- 第5章 結論與展望63-65
- 5.1 結論63-64
- 5.2 展望64-65
- 致謝65-66
- 參考文獻66-75
- 附錄1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7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王曉鴻;對甲苯磺酸和亞磷酸復合催化劑合成乙二醇雙硬脂酸酯[J];化學世界;2004年02期
2 蔡鐵軍,呂曉萌,鄧謙,肖菡曦,彭振山;復合催化劑PW_n/TiO_2光催化降解甲醛反應的研究[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5年05期
3 趙振華;;苯甲醚在復合催化劑上的催化;(英文)[J];分子催化;2007年02期
4 黃杏冰;王靖岱;蔣斌波;陽永榮;黃樹彬;;茂金屬/后過渡復合催化劑催化乙烯聚合[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7年08期
5 王寶羅;朱秀玲;樂婷婷;孫明晴;;摻鑭鈷鉬復合催化劑的合成與表征[J];化學世界;2007年12期
6 劉建勛;凌潔;李鳳生;姜煒;劉永;;納米NiO/碳納米管復合催化劑的制備[J];石油化工;2007年07期
7 左玉香;;鈷錳摻鏑復合催化劑的制備與性能研究[J];化學世界;2010年10期
8 劉亞慶;;用鋁硅復合催化劑催化聚合的聚酯性能研究[J];合成纖維;2012年07期
9 曹子卿;羅明潤;;用非汞復合催化劑合成氯乙烯的實驗研究[J];安徽師大學報(自然科學版);1986年04期
10 王積平,白秀全,黃克權;用熱天平法研究煤的催化氣化 Ⅲ.堿金屬復合催化劑用于制取合成原料氣的探討[J];燃料化學學報;1987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魏秀娟;陳銘;刁國旺;;銀銅復合催化劑的制備與應用[A];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第02分會場摘要集[C];2010年
2 王成剛;張雪慧;鄭偉;;丙烷選擇氧化制丙烯酸復合催化劑的晶相結構[A];第八屆全國工業(yè)催化技術及應用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張雪慧;王成剛;鄭偉;;丙烷選擇氧化制丙烯酸復合催化劑元素分析[A];第八屆全國工業(yè)催化技術及應用年會論文集[C];2011年
4 何曦;楊華明;唐愛東;;粘土礦物負載型復合催化劑的研究進展[A];中國顆粒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暨海峽兩岸顆粒技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5 何曦;楊華明;唐愛東;;凹凸棒石負載型復合催化劑的研究進展[A];第七屆中國功能材料及其應用學術會議論文集(第5分冊)[C];2010年
6 叢昱;許國梁;吳春田;陳帥;盛偉;王曉東;張濤;;微孔-介孔復合催化劑上的碳氫燃料吸熱催化裂解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41分會:燃料與燃燒化學[C];2014年
7 黃兆豐;江紅;朱紅;郭志軍;魏永生;;PtSnO_2/C復合催化劑的制備及性能研究[A];2008 International Hydrogen Forum Programme and Abstract[C];2008年
8 鄭偉;于振興;付紅英;張曉麗;張平;張宇航;胡信國;;MoVTeNbO復合催化劑的制備條件對丙烷選擇氧化制丙烯酸高選擇性能的影響[A];第五屆全國環(huán)境催化與環(huán)境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7年
9 于振興;付紅英;吳虹;鄭偉;張曉麗;徐文龍;張平;;反應條件對Zn-Tb/HZSM-5復合催化劑上輕烴芳構化的影響[A];第六屆全國工業(yè)催化技術及應用年會論文集[C];2009年
10 顧立軍;馬丁;姚頌東;王春雷;申文杰;包信和;;具有多級孔結構的ZSM-5分子篩與碳化硅復合催化劑[A];第十五屆全國分子篩學術大會論文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丸山 正明;日本研發(fā)稀有資源替代材料[N];地質勘查導報;2008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簡子聰;二氧化鈦基復合催化劑的合成、表征及光催化活性的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4年
2 黃博文;鋰—空氣電池用陰極催化劑制備及其電化學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4年
3 王琰;合成氣一步法制備二甲醚復合催化劑的制備、表征及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4年
4 歐延;碳納米管和二氧化鈦復合催化劑的制備、表征及其光催化還原氧化性能研究[D];廈門大學;2007年
5 譚暢;Ag/C納米復合催化劑的化學還原法制備及其電催化性能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2年
6 Mohamed Elfatih Hassan Ahmed;[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7 李可心;孔道幾何形貌控制合成基于多酸的復合催化劑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8 林慶輝;PET縮聚用鋁系復合催化劑的研究[D];東華大學;2013年
9 張曉偉;銅系復合催化劑的界面調(diào)控與功能組裝[D];北京科技大學;2015年
10 王文洋;雙金屬NiM(M=Cr,Mn,Co,Cu,Zn)Schiff-base/LTA復合催化劑的制備及其對甲醇電催化氧化反應的性能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1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尹佳芝;BiVO_4基復合催化劑的制備、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華南理工大學;2015年
2 劉艷芳;新型三元復合催化劑TiO_2-石墨/MgO的制備及光催化去除水中剛果紅染料的研究[D];燕山大學;2015年
3 賈志民;硫化鉍/鉍氧基半導體復合物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2015年
4 邱月;TiO_2-Pt-BiVO_4三元復合催化劑的制備及光催化性能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5年
5 徐飄飄;二硫化鉬復合催化劑的制備及其性能的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5年
6 劉曉衛(wèi);新型納米復合催化材料析氫性能的研究[D];西南大學;2015年
7 岳恩偉;微-介孔ZSM-5/γ-Al_2O_3復合催化劑的制備及其性能評價[D];中國礦業(yè)大學;2015年
8 李懷龍;貴金屬/鈣鈦礦復合催化劑結構及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寧波大學;2015年
9 闞洪鵬;三維鎳基納米復合催化劑的可控制備及其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學;2015年
10 黃建波;納米二氧化鈦復合催化劑的制備、表征及其光催化反應研究[D];浙江工業(yè)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69300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693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