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吡唑硼酸金屬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與催化性能研究
本文關鍵詞:二吡唑硼酸金屬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與催化性能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抓氫鍵 二吡唑硼酸鹽配體 銅 合成 催化卡賓插入
【摘要】:本論文選擇了三個9-硼雙環(huán)壬烷類二吡唑硼酸鹽配體,分別與CoCl_2、NiCl_2、Ni(acac)_2、CuCl_2、Cu(PPh_3)_2NO_3(I)、ZnCl_2、ZrCl_4和TiCl_4反應得到十一個配合物。我們對其中八個化合物進行了晶體結構的表征,在這些結構中,都存在著抓氫鍵類弱相互作用。抓氫鍵是一種弱的相互作用,常被用于活化惰性的C-H鍵,進而促進新的化學反應。我們首次基于抓氫鍵,設計了新型催化劑,并研究了部分配合物的催化性能。本論文的主要內容如下:以9-硼雙環(huán)壬烷二聚體({(BBN)H}2)、吡唑(HpzR)(R=H,Me,iPr)和金屬氫化物(氫化鈉或氫化鉀)為原料,以甲苯為溶劑,采用一鍋法以較高產率合成了9-硼雙環(huán)壬烷類二吡唑硼酸鈉或鉀鹽配體[(BBN)BpR]-(R=H,Me,iPr)。配體[(BBN)Bp]-(1)與NiCl_2或Ni(acac)_2、CuCl_2、ZnCl_2以2:1的摩爾比進行反應,分別得到了相應的橘紅色固體Ni[(BBN)Bp]2(4)、紫色固體Cu[(BBN)Bp]2(5)、無色固體Zn[(BBN)Bp]2(6)。1與ZrCl_4或TiCl_4以1:1的摩爾比在四氫呋喃中反應,得到了相應的無色固體[(BBN)Bp]Zr Cl3·THF(9)和固體[(BBN)Bp]Ti Cl3(10)。1與Cu(PPh_3)_2NO_3(Ⅰ)在甲苯中反應,得到了無色固體[(BBN)Bp]Cu(PPh3)2(7)。配體1和Ni(acac)_2、Na Pz以1:1:1的摩爾比在二氯甲烷中反應,得到了橘紅色雙核配合物Ni2[(BBN)Bp]2(pz)2(11)。其中配合物4-7,11經過單晶X射線的結構表征。配體[(BBN)BpMe]-(2)與Cu(PPh_3)_2NO_3在甲苯中反應,得到了無色固體[(BBN)BpMe]Cu(PPh3)(8)。2與CoCl_2、ZnCl_2以2:1的摩爾比進行反應,相應的得到了紫色固體Co2[(BBN)BpMe]2(pzMe)2(12)、無色Zn2[(BBN)BpMe]2(pzMe)2(13)。其中配合物8和12經過單晶X射線的結構表征。配體[(BBN)Bpi Pr]-(3)與Cu(CH3CN)4PF6在甲苯中反應,得到了無色固體Cu2[(BBN)Bpi Pr]2(14)。化合物14經過單晶X射線的結構表征。除X-射線單晶衍射分析之外,我們對上述所有化合物還進行了核磁共振分析、紅外光譜分析、元素分析以及質譜分析。單晶結構研究表明,化合物7、8、14具有分子間弱C-H···Cu作用,屬于抓氫鍵(Agostic interaction)或非抓氫鍵(Anagostic or Pregostic Interaction)。這些化合物催化卡賓插入N-H鍵反應的研究表明,抓氫鍵類弱相互作用可以起到類似于開關的作用。與底物相作用時,開關處于開的狀態(tài),底物得到活化;而生成產物離去后,弱相互作用則再次形成,開關處于關閉狀態(tài)。這種弱的相互作用受立體位阻效應和溶劑效應影響,從而影響催化效率:非配位溶劑,小位阻催化劑催化效率高;配位溶劑(THF),大位阻催化劑催化效率低。
【關鍵詞】:抓氫鍵 二吡唑硼酸鹽配體 銅 合成 催化卡賓插入
【學位授予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41.4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前言10-26
- 1.1 引言10
- 1.2 抓氫鍵10-14
- 1.2.1 抓氫鍵簡介10-11
- 1.2.2 抓氫鍵成鍵類型及表征手段11-14
- 1.3 聚吡唑硼酸鹽配體及其配合物14-23
- 1.3.1 命名14-15
- 1.3.2 合成15-23
- 1.4 本論文的研究思路23-26
- 第二章 二吡唑硼酸鹽配體及其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26-60
- 2.1 研究背景26-28
- 2.2 實驗部分28-59
- 2.2.1 測試儀器及使用條件28-29
- 2.2.2 實驗試劑及其純化29-30
- 2.2.3 原料的制備-雙三苯基膦硝酸亞銅的合成30-31
- 2.2.4 二吡唑硼酸鹽配體[(BBN)Bp~R]-的合成31-33
- 2.2.5 二吡唑硼酸單核金屬配合物的合成33-36
- 2.2.6 二吡唑硼酸雙核金屬配合物的合成36-38
- 2.2.7 結果與討論38-55
- 2.2.8 產物結構表征55-59
- 2.3 本章小結59-60
- 第三章 二吡唑硼酸銅配合物催化N-H鍵插入反應性能研究60-68
- 3.1 研究背景60-61
- 3.1.1 苯甘氨酸乙酯類化合物的重要性60
- 3.1.2 基于抓氫鍵的新型催化開關模型60-61
- 3.2 實驗部分61-66
- 3.2.1 測試儀器及使用條件61
- 3.2.2 實驗試劑及其純化61-62
- 3.2.3 銅催化N-H鍵插入反應62
- 3.2.4 結果與討論62-66
- 3.2.5 產物結構表征66
- 3.3 本章小結66-68
- 第四章 結論與展望68-70
- 4.1 結論68
- 4.2 展望68-70
- 參考文獻70-88
- 附錄88-102
- 致謝102-104
- 攻讀碩士期間發(fā)表及待發(fā)表的學術論文目錄104-105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劉長令,林柄棟,,李斌;3,5-二氯-1-甲基-4-吡唑羧酸的制備[J];精細化工;1996年02期
2 楊緒紅;曹曉蓓;金小紅;吳鳴虎;;吡唑并嘧啶酮的合成進展[J];有機化學;2013年10期
3 申桂英;嘧啶基吡唑衍生物[J];精細與專用化學品;2001年22期
4 朱萬仁,胡培植,李美英,吳成泰,黃筱玲;新型2,6-雙(3,5-二取代吡唑基-1-羰基)吡啶的合成[J];有機化學;2004年03期
5 劉長令;本期推薦——吡唑系列化合物[J];精細與專用化學品;2005年12期
6 高鴻雁;薛紅;;二吡唑烷配合物的研究進展[J];化工技術與開發(fā);2006年04期
7 阿布拉江·克依木;海尼木·夏木西;;1,3-二苯基-5-氯-吡唑-4-甲醛腙類化合物的合成[J];化學試劑;2011年08期
8 黃生建;張春雷;徐燦闖;汪文婷;;3,4-二甲基吡唑磷酸鹽的合成[J];浙江化工;2012年12期
9 魯源,崔秀芳,李占江,龐吉海,蔡孟深;吡唑類化合物的研究(Ⅵ)——吡唑[3,4-e]并-1,2,4-三嗪和吡唑[3,4-e]并-1,2,3,4-四嗪衍生物的合成[J];高等學;瘜W學報;1993年02期
10 王繼軍;;3(5)-甲基吡唑及其應用[J];川化;1997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孫小強;席海濤;孟啟;姜艷;陳娟;張秀芹;;吡唑酸的合成[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2 李建源;季麗;潘雪華;柏祝;賀海鷹;陳曙輝;李革;;一種3,5-二取代吡唑的合成方法[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有機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3 段鵬程;陳景獲;劉亞美;楊光;;半剛性雙吡唑與銀,銅形成的配合物的結構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8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4 劉亞美;張文華;段鵬程;楊光;;三吡唑與銅(Ⅰ)形成的配合物的結構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8屆學術年會第8分會場摘要集[C];2012年
5 周光華;安悅;韓晶;張興晶;張元紅;張寶麗;邢永恒;;4-硝基-3,5-二取代吡唑衍生物的合成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二十五屆學術年會論文摘要集(上冊)[C];2006年
6 潘愛清;唐良富;;有機功能化的雙吡唑甲烷及其相關反應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有機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7 吳鳴虎;胡繼環(huán);楊緒紅;孫紹發(fā);;6-芳基-3-氰基-5-烷氨基-1-對甲苯基-1H-吡唑并[4,3-d]嘧啶-7(6H)-酮的合成[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有機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8 朱興城;丁亞洲;張云黔;朱必學;;3,5-二甲基吡唑與鋅(Ⅱ)配合物合成及性質[A];大環(huán)化學和超分子化學的新發(fā)展——當前學科交叉的一個重要橋梁——中國化學會全國第十五屆大環(huán)化學暨第七屆超分子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9 樂玉平;蔣元松;萬文;蔣海珍;鄧紅梅;郝健;;含氟吡唑衍生物有機發(fā)光材料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十一屆全國氟化學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0年
10 靳妍;;吡唑并三唑成色劑分散技術的研究[A];中國感光學會銀鹽專業(yè)委員會學術報告會論文集[C];200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2條
1 馮超;新型吡唑羧酸衍生物及配合物的合成與性質研究[D];東南大學;2016年
2 任鐵鋼;中位芳基吡唑卟啉的合成及其發(fā)光性能的研究[D];湖南大學;2005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庫 前10條
1 高桂遠;吡唑羧酸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設計、合成和性質研究[D];東南大學;2015年
2 劉英賢;高效除草劑苯吡唑草酮的合成[D];北京理工大學;2015年
3 盧瑞;25%吡唑·毒氟磷懸浮劑的研制[D];廣西大學;2016年
4 段煉;膦雜吡唑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6年
5 馬文霞;三吡唑膦硼鉀配體及其鉻、鈷、鎳、鉈配合物的合成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6年
6 曹厚繼;二吡唑硼酸金屬配合物的合成、表征與催化性能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6年
7 李寧;堿促進的無催化劑、無溶劑條件下三取代吡唑衍生物的綠色合成[D];內蒙古大學;2016年
8 連松;糖基修飾的吡唑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9 黃敏;1-芳基-3-吡唑醇及其衍生物的合成[D];南京理工大學;2014年
10 孟慶洋;新型吡唑并吡啶類抗腫瘤藥物的設計與合成[D];山東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6700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670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