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論文 >

鐵金屬有機配合物催化烯烴氫化及環(huán)酯聚合反應的理論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8-01 11:34

  本文關鍵詞:鐵金屬有機配合物催化烯烴氫化及環(huán)酯聚合反應的理論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鐵金屬有機配合物 烯烴氫化 環(huán)酯開環(huán)聚合 密度泛函理論 反應機理


【摘要】:近年來,鐵金屬有機配合物因其毒性低、鐵儲量豐富等顯著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催化反應。它在烯烴氫化以及環(huán)酯聚合反應中表現(xiàn)出優(yōu)良的催化活性。氧化還原非保守性配體可以在催化反應中發(fā)揮其獨特的性能,從而促進反應的發(fā)生。在環(huán)酯的開環(huán)聚合反應中,使用具有氧化還原開關特性的催化劑,可以更好地控制聚合活性,從而達到控制聚合物的分子量與微結構的目的。本論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論對二亞胺基吡啶鐵配合物催化烯烴氫化的機理進行了研究,同時對二亞胺基吡啶二烷氧基鐵配合物催化外消旋丙交酯開環(huán)聚合以及雙毗唑吡啶鐵配合物催化ε-已內(nèi)酯聚合的反應機理進行了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研究結果。1.計算結果表明二亞胺基吡啶鐵配合物(iPrPDI)Fe(N2)2 (iPrPDI= ((2,6-CHMe2)2C6H3N=CMe)2CSH3N)的基態(tài)是開殼層的三重態(tài)(S=1),催化活性物種(iPrPDI)Fe(C4H8)的基態(tài)為BS(4,2)(S=1)。盡管二亞胺基吡啶配體具有氧化還原非保守性特征,但研究表明反應時氫氣的氧化加成只發(fā)生在鐵中心,配體僅起到承擔電子的作用。較小的形變能使得烯烴的1,2-插入方式比2,1-插入更有利。其中二亞胺基吡啶配體和鐵金屬中心在反應過程中呈現(xiàn)了反磁性耦合的特征,這對促進反應的發(fā)生起到重要作用。2.二亞胺基吡啶二烷氧基鐵配合物在催化丙交酯開環(huán)聚合的反應中,還原態(tài)Fe(Ⅱ)活性物種催化的聚合過程明顯比相應的Fe(Ⅲ)配合物有利。在Fe(Ⅱ)活性物種催化的聚合過程中,催化活性物種以及多個中間體中均存在反磁性耦合現(xiàn)象,這有利于聚合反應的發(fā)生。在Fe(Ⅱ)以及Fe(Ⅲ))配合物催化的反應中,二者開環(huán)過渡態(tài)結構的成鍵鐵-氧原子間相互作用的二階穩(wěn)定化能差異較大(Fe(Ⅱ)Fe(Ⅲ)),這與兩種價態(tài)配合物的催化活性差異表現(xiàn)一致。3.通過對雙吡唑吡啶鐵配合物催化劑前體在溶液中可能生成的活性物種催化ε-己內(nèi)酯開環(huán)聚合反應的研究,提出催化活性物種為+1價的陽離子配合物。通過對+1價Fe(Ⅲ)配合物和相應的還原態(tài)Fe(Ⅱ)配合物催化ε-己內(nèi)酯開環(huán)聚合的反應路徑對比可知,Fe(Ⅲ)配合物催化的反應在動力學和熱力學上均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兩個路徑中,親核加成過渡態(tài)中成鍵碳-氧原子間的二階穩(wěn)定化能差異(Fe(Ⅲ)Fe(Ⅱ)),有助于進一步理解Fe(Ⅲ)催化物種的活性高于Fe(Ⅱ)物種。
【關鍵詞】:鐵金屬有機配合物 烯烴氫化 環(huán)酯開環(huán)聚合 密度泛函理論 反應機理
【學位授予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6
【分類號】:O627.81;O643.32
【目錄】: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文獻綜述10-26
  • 1.1 過渡金屬配合物催化烯烴氫化反應10-19
  • 1.1.1 過渡金屬配合物催化烯烴氫化反應的研究概況10
  • 1.1.2 過渡金屬配合物催化烯烴氫化反應的機理10-12
  • 1.1.3 第Ⅲ族金屬配合物和鑭系、錒系配合物催化的烯烴氫化反應12
  • 1.1.4 第Ⅳ族金屬配合物催化的烯烴氫化反應12
  • 1.1.5 第Ⅴ-Ⅶ族金屬配合物催化的烯烴氫化反應12-13
  • 1.1.6 第Ⅷ族金屬配合物催化的烯烴氫化反應13-19
  • 1.2 氧化還原開關型催化劑催化環(huán)酯聚合反應19-23
  • 1.2.1 環(huán)酯開環(huán)聚合開關控制催化劑的種類19-20
  • 1.2.2 氧化還原開關型催化劑催化的環(huán)酯聚合反應20-23
  • 1.3 量子化學理論23-25
  • 1.3.1 量子化學計算方法23-24
  • 1.3.2 基組24
  • 1.3.3 溶劑化效應24-25
  • 1.4 選題意義及論文研究內(nèi)容25-26
  • 1.4.1 選題意義25
  • 1.4.2 論文研究內(nèi)容25-26
  • 2 二亞胺基吡啶鐵配合物催化烯烴氫化反應的機理研究26-35
  • 2.1 引言26-27
  • 2.2 計算方法27
  • 2.3 結果與討論27-33
  • 2.3.1 催化活性物種的生成27-28
  • 2.3.2 氫化反應機理的研究28-32
  • 2.3.3 二亞胺基吡啶配體在反應中的作用32-33
  • 2.4 本章小結33-35
  • 3 二亞胺基吡啶鐵配合物催化丙交酯聚合反應的機理研究35-46
  • 3.1 引言35-36
  • 3.2 計算方法36
  • 3.3 結果與討論36-44
  • 3.3.1 活性物種基態(tài)以及丙交酯在不同位點反應情況36-38
  • 3.3.2 反應能量分析38-41
  • 3.3.3 自旋密度分布分析41-43
  • 3.3.4 二階穩(wěn)定化能分析43-44
  • 3.4 本章小結44-46
  • 4 雙吡唑吡啶鐵配合物催化己內(nèi)酯聚合反應的機理研究46-56
  • 4.1 引言46
  • 4.2 計算方法46-47
  • 4.3 結果與討論47-55
  • 4.3.1 氧化態(tài)的鐵配合物催化的反應能量分析47-51
  • 4.3.2 原態(tài)的鐵配合物催化的反應能量分析51-52
  • 4.3.3 氧化態(tài)和還原態(tài)能量對比52-53
  • 4.3.4 自旋密度分布分析53-54
  • 4.3.5 階穩(wěn)定化能分析54-55
  • 4.4 本章小結55-56
  • 結論56-57
  • 參考文獻57-64
  •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學術論文情況64-65
  • 致謝65-6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田龍;吳曉青;施雪軍;丁浩;;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及晶體培養(yǎng)[J];四川化工;2012年04期

2 李宋賢,林帆,陳建中,董美斌,楊衍超,胡盛志,黃幼青,吳文士;金屬有機配合物晶體中二次諧波基團的結構優(yōu)化及其驗證[J];結構化學;1996年02期

3 常新安;臧和貴;陳學安;肖衛(wèi)強;侯琳;郝秀紅;;金屬有機配合物-硫脲硫酸鋅晶體的生長探索[J];人工晶體學報;2007年04期

4 楊學謹;厲潔;孫月穩(wěn);謝永耀;張國敏;祝虹;;金屬有機化合物的分析 ⅩⅦ.氫硼酸金屬有機配合物的離子薄層色譜[J];分析化學;1989年01期

5 張良輔,丁涪江,趙可清,楊立梅,王春燕,李莉;金屬有機配合物的非線性光學特性[J];合成化學;1997年01期

6 李宋賢,林帆,陳建中,董美斌,,楊景海,耿義志,徐輯彥;金屬有機配合物晶體中倍頻基團的結構優(yōu)化[J];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5年02期

7 于玲;;含硫金屬有機配合物的研究進展[J];山東化工;2009年03期

8 萬玉保;;含茂基咔唑鑭系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J];合成化學;2008年02期

9 錢長濤;王春紅;陳耀峰;;稀土金屬有機配合物化學60年[J];化學學報;2014年08期

10 羅梅,馬懷柱,蘇慶德;茂型稀土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與表征研究進展[J];結構化學;2003年01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常新安;臧和貴;陳學安;肖衛(wèi)強;侯琳;郝秀紅;;金屬有機配合物晶體硫酸鋅硫脲的生長及其熱釋電性能探索[A];第14屆全國晶體生長與材料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6年

2 楊明星;林深;陳小華;;過渡金屬有機配合物修飾的釩鎢多金屬酸鹽的合成與結構[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晶體工程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3 周玉芳;莊德新;崔彬;;稀土金屬有機配合物電子結構的研究[A];2005年中國固體科學與新材料學術研討會專輯[C];2005年

4 吳小園;匡小飛;盧燦忠;;由銅-咪唑配合物和同多鉬酸構筑的有機-無機雜化材料[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晶體工程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5 徐玉文;王榮明;孫道峰;;基于聯(lián)吡啶羧酸配體構筑異雙金屬有機配合物[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5分會:無機化學[C];2014年

6 朱先翠;李慶海;王芬華;周雙六;王紹武;;含吲哚基稀土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結構及反應性的研究[A];第十六屆全國金屬有機化學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10年

7 劉冬生;隋巖;陳文通;黃儉根;;二個新穎的四氮唑-異煙酸混配的銅/錳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結構與磁性質研究[A];2012年中西部地區(qū)無機化學化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2年

8 張娜;楊恩翠;趙小軍;;新型3-氨基-1,2,4-三唑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及結構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6屆學術年會無機與配位化學分會場論文集[C];2008年

9 楊杰;王曉晴;孫道峰;;基于氯菌酸構筑的鎘金屬配合物的合成、結構及性能的研究[A];中國化學會第29屆學術年會摘要集——第05分會:無機化學[C];2014年

10 周雙六;王紹武;盛恩宏;顧家山;;內(nèi)配位誘導合成外消旋橋聯(lián)茚基稀土金屬有機配合物[A];中國化學會第四屆有機化學學術會議論文集[C];2005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張敏;金屬有機配合物發(fā)光材料的分子設計與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9年

2 韓毅;金屬有機配合物用作后合成修飾與晶態(tài)分子容器的研究[D];鄭州大學;2013年

3 孫海清;ⅡB族金屬有機配合物非線性光學新材料的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4 李紅芳;稀土/過渡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制備、結構和性質研究[D];云南大學;2012年

5 楊麗;金屬有機配合物及高聚物發(fā)光材料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6 張振偉;幾類新型鐵、錳、鎢過渡金屬有機配合物參與反應的機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7 徐慧華;功能有機小分子/金屬有機配合物的設計、合成及發(fā)光性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宮春華;基于多酸陰離子簇和氨基三氮唑配體的過渡金屬有機配合物的設計、組裝與性能研究[D];渤海大學;2015年

2 常之晗;雙吡啶雙酰胺配體構筑的多酸基過渡金屬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渤海大學;2015年

3 劉永東;錳、鐵、鈷金屬有機配合物催化水氧化反應研究[D];蘭州大學;2015年

4 王成苗;多功能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在環(huán)境分析中的應用[D];天津工業(yè)大學;2016年

5 張志軍;含氮過渡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催化應用[D];合肥工業(yè)大學;2016年

6 吳凱飛;5-氯水楊酸配合物與雙羧酸類配合物的合成、結構及性質研究[D];廣西民族大學;2016年

7 北金鳳;鐵金屬有機配合物催化烯烴氫化及環(huán)酯聚合反應的理論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6年

8 李曉娜;金屬有機配合物發(fā)光材料的理論研究[D];吉林大學;2007年

9 元春梅;基于1,3,5-三苯基苯的三吡啶類配體及其金屬有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D];西北大學;2014年

10 薛軍鋒;新型羧酸配體和金屬有機配合物合成、表征及吸附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604066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604066.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1d0c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