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性微球的信號放大/化學發(fā)光檢測核酸和蛋白質(zhì)
發(fā)布時間:2021-11-02 21:13
核酸和蛋白在生命體中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建立檢測核酸和蛋白的高靈敏方法具有重要意義;瘜W發(fā)光分析由于其靈敏度高和線性范圍寬等優(yōu)點,常常作為核酸和蛋白的檢測手段。但對于某些超低含量的檢測,有時也顯得有些無力,因此,需要結(jié)合信號放大技術(shù)。傳統(tǒng)的信號放大技術(shù)存在一些缺點,例如需要反復退火和加酶等。此外,均相體系的檢測容易受到復雜環(huán)境的干擾,出現(xiàn)背景過高,甚至假陽性等情況。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將不需要反復退火、操作簡便的恒溫信號放大技術(shù),如雙發(fā)卡核酸催化組裝技術(shù)(Catalytic hairpin assembly,CHA)、恒溫鏈置換聚合反應(Isothermal strand-displacement polymerase reaction,ISDPS)以及雜交鏈式反應(Hybridization chain reaction,HCR)等與磁分離和化學發(fā)光檢測結(jié)合。建立了幾種靈敏度高、選擇性好的檢測核酸和蛋白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新方法,具體工作如下:1.在磁性微球表面,構(gòu)建了兩種基于CHA的DNA步行者傳感器,其中一種是單腳DNA步行者,另一種則是雙腳的;它們基本原理相似。當目標DNA存在時,打開...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本論文創(chuàng)新點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化學發(fā)光的分類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2.1 基于金屬離子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2.2 基于生物酶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2.2.1 基于堿性磷酸酶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
1.2.2.2 基于辣根過氧化物酶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
1.2.2.3 基于螢光素酶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
1.2.3 基于模擬酶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2.3.1 基于脫氧核酶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
1.2.3.2 基于納米材料模擬酶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
1.2.4 無催化劑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3 信號放大技術(shù)的分類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3.1 基于生物酶的信號放大技術(shù)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3.2 基于模擬酶的信號放大技術(shù)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3.3 基于核酸自組裝的信號放大技術(shù)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4 本論文立題思想和主要工作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磁性微球表面DNA步行者傳感及其用于核酸和T4磷酸激酶活性檢測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材料和試劑
2.2.2 儀器設(shè)備
2.2.3 DNA溶液配制
2.2.4 磁性微球偶聯(lián)發(fā)錢結(jié)構(gòu)DNA
2.2.5 核酸檢測
2.2.6 無CHA放大的核酸檢測
2.2.7 T4磷酸激酶活性檢測
2.2.8 凝膠電泳
2.3 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2.3.1 實驗原理
2.3.2 實驗條件優(yōu)化
2.3.2.1 磁性微球表面H1數(shù)量的影響
2.3.2.2 H2濃度的影響
2.3.2.3 磁性微球用量的影響
2.3.2.4 其它參數(shù)的影響
2.3.3 核酸檢測的線性關(guān)系和選擇性實驗
2.3.4 兩種模型檢出限差別的探討
2.3.5 抗干擾研究
2.3.6 無循環(huán)放大實驗
2.3.7 HIV序列檢測分析
2.3.8 凝膠電泳結(jié)果
2.3.9 T4磷酸激酶活性檢測
2.4 小結(jié)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磁球表面多腳DNA步行者在蛋白檢測中的應用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材料和試劑
3.2.2 儀器設(shè)備
3.2.3 磁性微球偶聯(lián)DNA
3.2.4 基于CHA的DNA步行者檢測SA
3.2.5 基于ISDPR的DNA步行者檢測SA
3.2.6 選擇性分析
3.2.7 抗干擾能力分析
3.2.8 凝膠電泳成像
3.3 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3.3.1 基于CHA的DNA步行者傳感器實驗原理
3.3.2 基于CHA的DNA步行者傳感器的實驗條件優(yōu)化
3.3.2.1 CHA-catalyst鏈濃度的影響
3.3.2.2 外切酶Ⅰ用量的影響
3.3.2.3 H2濃度的影響
3.3.2.4 SA-HRP濃度的影響
3.3.2.5 磁性微球用量的影響
3.3.3 基于CHA的DNA步行者傳感器的線性關(guān)系和選擇性
3.3.4 基于ISDPR的DNA步行者傳感器的實驗原理
3.3.5 基于ISDPR的DNA步行者傳感器的實驗條件優(yōu)化
3.3.5.1 Primer堿基數(shù)目的影響
3.3.5.2 外切酶Ⅰ用量的影響
3.3.5.3 聚合酶用量的影響
3.3.5.4 其它參數(shù)的影響
3.3.6 基于ISDPR的DNA步行者傳感器線性關(guān)系和選擇性
3.3.7 兩種DNA步行者傳感器的比較
3.3.8 抗干擾能力分析
3.3.9 葉酸受體和凝血酶檢測
3.3.10 凝膠電泳結(jié)果
3.4 小結(jié)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磁球表面空間位阻調(diào)控雙腳DNA行走及其在核酸檢測方面的應用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材料和試劑
4.2.2 儀器設(shè)備
4.2.3 磁性微球偶聯(lián)DNA
4.2.4 DNA步行者的空間位阻實驗
4.2.5 核酸檢測
4.2.6 選擇性分析
4.2.7 抗干擾能力分析
4.2.8 凝膠電泳成像
4.2.9 磁性微球上H1含量測定
4.3 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4.3.1 實驗原理
4.3.2 空間位阻對單腳DNA步行者和雙腳DNA步行者的影響
4.3.3 不同長度位阻鏈的影響
4.3.4 發(fā)卡結(jié)構(gòu)的位阻鏈的影響
4.3.5 磁性微球上位阻鏈數(shù)量的影響
4.3.6 反應時間的影響
4.3.7 磁性微球偶聯(lián)H1數(shù)量的計算
4.3.8 核酸檢測
4.3.9 抗干擾能力分析
4.3.10 凝膠電泳分析
4.4 小結(jié)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基于磁球表面雜交鏈式反應化學發(fā)光成像檢測凝血酶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2.1 材料和試劑
5.2.2 儀器設(shè)備
5.2.3 磁性微球偶聯(lián)DNA
5.2.4 基于置換模型的凝血酶檢測
5.2.5 基于夾心模型的凝血酶檢測
5.2.6 選擇性分析
5.2.7 抗干擾能力分析
5.2.8 凝膠電泳成像
5.2.9 原子力顯微鏡表征
5.3 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5.3.1 基于置換模型的實驗原理
5.3.2 無HCR模型的對比
5.3.3 置換模型的實驗條件優(yōu)化
5.3.4 置換模型的工作曲線和選擇性實驗
5.3.5 核酸檢測
5.3.6 夾心模型的實驗原理
5.3.7 夾心模型的實驗條件優(yōu)化
5.3.8 夾心模型的工作曲線和選擇性實驗
5.3.9 抗干擾能力分析
5.3.10 AFM表征
5.4 小結(jié)
參考文獻
總結(jié)與展望
附錄: 攻博期間已發(fā)表和待發(fā)表的文章
致謝
本文編號:3472384
【文章來源】:武漢大學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屬院校
【文章頁數(shù)】:139 頁
【學位級別】:博士
【文章目錄】:
本論文創(chuàng)新點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引言
1.2 化學發(fā)光的分類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2.1 基于金屬離子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2.2 基于生物酶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2.2.1 基于堿性磷酸酶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
1.2.2.2 基于辣根過氧化物酶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
1.2.2.3 基于螢光素酶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
1.2.3 基于模擬酶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2.3.1 基于脫氧核酶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
1.2.3.2 基于納米材料模擬酶催化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
1.2.4 無催化劑的化學發(fā)光分析法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3 信號放大技術(shù)的分類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3.1 基于生物酶的信號放大技術(shù)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3.2 基于模擬酶的信號放大技術(shù)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3.3 基于核酸自組裝的信號放大技術(shù)及其在檢測中的應用
1.4 本論文立題思想和主要工作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磁性微球表面DNA步行者傳感及其用于核酸和T4磷酸激酶活性檢測
2.1 引言
2.2 實驗部分
2.2.1 材料和試劑
2.2.2 儀器設(shè)備
2.2.3 DNA溶液配制
2.2.4 磁性微球偶聯(lián)發(fā)錢結(jié)構(gòu)DNA
2.2.5 核酸檢測
2.2.6 無CHA放大的核酸檢測
2.2.7 T4磷酸激酶活性檢測
2.2.8 凝膠電泳
2.3 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2.3.1 實驗原理
2.3.2 實驗條件優(yōu)化
2.3.2.1 磁性微球表面H1數(shù)量的影響
2.3.2.2 H2濃度的影響
2.3.2.3 磁性微球用量的影響
2.3.2.4 其它參數(shù)的影響
2.3.3 核酸檢測的線性關(guān)系和選擇性實驗
2.3.4 兩種模型檢出限差別的探討
2.3.5 抗干擾研究
2.3.6 無循環(huán)放大實驗
2.3.7 HIV序列檢測分析
2.3.8 凝膠電泳結(jié)果
2.3.9 T4磷酸激酶活性檢測
2.4 小結(jié)
參考文獻
第三章 磁球表面多腳DNA步行者在蛋白檢測中的應用
3.1 引言
3.2 實驗部分
3.2.1 材料和試劑
3.2.2 儀器設(shè)備
3.2.3 磁性微球偶聯(lián)DNA
3.2.4 基于CHA的DNA步行者檢測SA
3.2.5 基于ISDPR的DNA步行者檢測SA
3.2.6 選擇性分析
3.2.7 抗干擾能力分析
3.2.8 凝膠電泳成像
3.3 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3.3.1 基于CHA的DNA步行者傳感器實驗原理
3.3.2 基于CHA的DNA步行者傳感器的實驗條件優(yōu)化
3.3.2.1 CHA-catalyst鏈濃度的影響
3.3.2.2 外切酶Ⅰ用量的影響
3.3.2.3 H2濃度的影響
3.3.2.4 SA-HRP濃度的影響
3.3.2.5 磁性微球用量的影響
3.3.3 基于CHA的DNA步行者傳感器的線性關(guān)系和選擇性
3.3.4 基于ISDPR的DNA步行者傳感器的實驗原理
3.3.5 基于ISDPR的DNA步行者傳感器的實驗條件優(yōu)化
3.3.5.1 Primer堿基數(shù)目的影響
3.3.5.2 外切酶Ⅰ用量的影響
3.3.5.3 聚合酶用量的影響
3.3.5.4 其它參數(shù)的影響
3.3.6 基于ISDPR的DNA步行者傳感器線性關(guān)系和選擇性
3.3.7 兩種DNA步行者傳感器的比較
3.3.8 抗干擾能力分析
3.3.9 葉酸受體和凝血酶檢測
3.3.10 凝膠電泳結(jié)果
3.4 小結(jié)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磁球表面空間位阻調(diào)控雙腳DNA行走及其在核酸檢測方面的應用
4.1 引言
4.2 實驗部分
4.2.1 材料和試劑
4.2.2 儀器設(shè)備
4.2.3 磁性微球偶聯(lián)DNA
4.2.4 DNA步行者的空間位阻實驗
4.2.5 核酸檢測
4.2.6 選擇性分析
4.2.7 抗干擾能力分析
4.2.8 凝膠電泳成像
4.2.9 磁性微球上H1含量測定
4.3 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4.3.1 實驗原理
4.3.2 空間位阻對單腳DNA步行者和雙腳DNA步行者的影響
4.3.3 不同長度位阻鏈的影響
4.3.4 發(fā)卡結(jié)構(gòu)的位阻鏈的影響
4.3.5 磁性微球上位阻鏈數(shù)量的影響
4.3.6 反應時間的影響
4.3.7 磁性微球偶聯(lián)H1數(shù)量的計算
4.3.8 核酸檢測
4.3.9 抗干擾能力分析
4.3.10 凝膠電泳分析
4.4 小結(jié)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基于磁球表面雜交鏈式反應化學發(fā)光成像檢測凝血酶
5.1 引言
5.2 實驗部分
5.2.1 材料和試劑
5.2.2 儀器設(shè)備
5.2.3 磁性微球偶聯(lián)DNA
5.2.4 基于置換模型的凝血酶檢測
5.2.5 基于夾心模型的凝血酶檢測
5.2.6 選擇性分析
5.2.7 抗干擾能力分析
5.2.8 凝膠電泳成像
5.2.9 原子力顯微鏡表征
5.3 實驗結(jié)果與討論
5.3.1 基于置換模型的實驗原理
5.3.2 無HCR模型的對比
5.3.3 置換模型的實驗條件優(yōu)化
5.3.4 置換模型的工作曲線和選擇性實驗
5.3.5 核酸檢測
5.3.6 夾心模型的實驗原理
5.3.7 夾心模型的實驗條件優(yōu)化
5.3.8 夾心模型的工作曲線和選擇性實驗
5.3.9 抗干擾能力分析
5.3.10 AFM表征
5.4 小結(jié)
參考文獻
總結(jié)與展望
附錄: 攻博期間已發(fā)表和待發(fā)表的文章
致謝
本文編號:347238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34723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