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主頁 > 科技論文 > 化學(xué)論文 >

離子液體型表面活性劑的合成及其表面性能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27 05:13

  本文關(guān)鍵詞:離子液體型表面活性劑的合成及其表面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離子液體(ILs)因其獨特的物理化學(xué)性質(zhì),使其作為選擇性介質(zhì)在催化,分離和電化學(xué)過程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并引起了廣泛關(guān)注。因此,離子液體溶液聚集行為的研究對理解離子液體如何在實際應(yīng)用中發(fā)揮作用至關(guān)重要。近年來,組成為1-烷基-3-甲基咪唑類的離子液體在膠體與界面化學(xué)領(lǐng)域的研究深入開展。其中,許多離子液體都是由親水基和親油基組成的雙親物質(zhì),這就決定了它們的表面活性和在水溶液中的自聚能力。具有表面活性的離子液體稱之為離子液體型表面活性劑。 本文分別采用表面張力法和電導(dǎo)率法研究了單一離子液體型表面活性劑及[C_(14)mim]Br與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復(fù)配體系在純水溶液和溴化鈉溶液中的表面性質(zhì)。主要研究內(nèi)容和結(jié)果如下: 1.分別合成了離子液體[C_8mim]Br,[C_(12)mim]Br,[C_(14)mim]Br,并對其在水溶液中的表面性質(zhì)進行研究。實驗結(jié)果表明隨著碳鏈長度的增加,離子液體的表面活性逐漸增強。 2.對離子液體表面活性劑[C_(14)mim]Br及其與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DTAB, TTAB, CTAB和CPB復(fù)配體系在水溶液中的表面及混合膠束的性質(zhì)進行了研究。通過單一和混合表面活性劑體系的臨界膠束濃度值,利用Rubingh理論計算了膠團的組成和相互作用參數(shù)。由于混合表面活性劑分子間的協(xié)同效應(yīng),混合表面活性劑體系具有單一表面活性劑所不具備的獨特表面性質(zhì)。混合表面活性劑體系的臨界膠束濃度(CMC)介于兩單一表面活性劑之間,并偏向于CMC較小的一方。此外,在陽離子/陽離子混合體系中,相互作用參數(shù)均為負值,證明了協(xié)同效應(yīng)的存在。并且,混合表面活性劑體系的表面飽和吸附量(Γ_(max))總是大于單一表面活性劑的Γ_(max)值。 3.研究了離子液體表面活性劑[C_(14)mim]Br及其與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TTAB,TPB復(fù)配體系在溴化鈉溶液中的表面性質(zhì)。通過測得的表面張力值得到CMC以及表面參數(shù)Γ_(max),A_(min)和π_(CMC),最后還計算了體系的熱力學(xué)參數(shù)ΔG°_m和ΔG°_(ad),結(jié)果說明,,鹽溶液中,表面活性劑體系的臨界膠束濃度較低。并且,加入電解質(zhì),表面活性劑體系的膠束的形成及表面吸附過程自發(fā)性增強,由于鹽析效應(yīng),表面活性劑體系的表面飽和吸附量增加。
【關(guān)鍵詞】:離子液體 表面活性劑 CMC 協(xié)同效應(yīng) 鹽溶液
【學(xué)位授予單位】:遼寧石油化工大學(xué)
【學(xué)位級別】:碩士
【學(xué)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O647.2
【目錄】: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文獻綜述10-28
  • 1.1 離子液體概述10-14
  • 1.1.1 離子液體的研究進展10-12
  • 1.1.2 離子液體的種類12-13
  • 1.1.3 離子液體的特性13-14
  • 1.2 離子液體型表面活性劑14-24
  • 1.2.1 離子液體型表面活性劑的合成15-17
  • 1.2.2 離子液體型表面活性劑的表面性能17-19
  • 1.2.3 離子液體型表面活性劑的應(yīng)用19-24
  • 1.2.4 離子液體型表面活性劑的發(fā)展前景24
  • 1.3 表面活性劑的復(fù)配體系24-26
  • 1.4 課題的選擇及意義26-28
  • 2 實驗部分28-62
  • 2.1 實驗試劑及儀器28-29
  • 2.2 實驗方法29-30
  • 2.2.1 表面張力法29
  • 2.2.2 電導(dǎo)率法29-30
  • 2.3 離子液體表面活性劑([C_nmim]Br)的合成30
  • 2.3.1 合成原理30
  • 2.3.2 合成步驟30
  • 2.4 離子液體表面活性劑([C_nmim]Br) 在水溶液中的膠束化行為30-35
  • 2.4.1 表面張力的測定30-31
  • 2.4.2 電導(dǎo)率的測定31
  • 2.4.3 結(jié)果與討論31-35
  • 2.4.3.1 [C_nmim]Br的臨界膠束濃度(CMC)31-33
  • 2.4.3.2 [C_nmim]Br的反離子締合度33-34
  • 2.4.3.3 [C_nmim]Br在氣/液界面上的吸附34-35
  • 2.4.4 小結(jié)35
  • 2.5 [C_(14)mim]Br與傳統(tǒng)表面活性劑復(fù)配體系的性質(zhì)35-51
  • 2.5.1 實驗方法36
  • 2.5.1.1 混合體系表面張力的測定36
  • 2.5.1.2 混合體系電導(dǎo)率的測定36
  • 2.5.2 結(jié)果與討論36-50
  • 2.5.2.1 混合表面活性劑的臨界膠束濃度36-42
  • 2.5.2.2 混合膠束的反離子締合度42
  • 2.5.2.3 混合表面活性劑體系的表面吸附42-47
  • 2.5.2.4 混合膠束的熱力學(xué)性質(zhì)47
  • 2.5.2.5 混合表面活性劑間的相互作用47-50
  • 2.5.3 小結(jié)50-51
  • 2.6 表面活性劑在鹽溶液中的表面性質(zhì)51-62
  • 2.6.1 實驗方法52
  • 2.6.1.1 表面張力的測定52
  • 2.6.1.2 電導(dǎo)率的測定52
  • 2.6.2 結(jié)果與討論52-61
  • 2.6.2.1 NaBr對表面活性劑CMC的影響52-57
  • 2.6.2.2 表面活性劑體系的反離子締合度57
  • 2.6.2.3 NaBr對表面吸附性能的影響57-61
  • 2.6.2.4 表面活性劑的熱力學(xué)性質(zhì)61
  • 2.6.3 小結(jié)61-62
  • 3 結(jié)論62-63
  • 參考文獻63-74
  • 致謝74-75
  • 攻讀碩士學(xué)位期間發(fā)表的學(xué)術(shù)論文目錄75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9條

1 王仲妮,李干佐,管如詩,王燕;二元表面活性劑混合水溶液的分子間相互作用——結(jié)構(gòu)和溫度對混合吸附的影響[J];日用化學(xué)工業(yè);2002年01期

2 肖小華,劉淑娟,劉霞,蔣生祥;離子液體及其在分離分析中的應(yīng)用進展[J];分析化學(xué);2005年04期

3 鄒漢波,董新法,林維明;離子液體及其在綠色有機合成中的應(yīng)用[J];化學(xué)世界;2004年02期

4 易封萍;李積宗;陳斌;;離子液體型表面活性劑研究[J];化學(xué)學(xué)報;2008年02期

5 張雪勤,蔡怡,楊亞江;兩性離子/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復(fù)配體系協(xié)同作用的研究[J];膠體與聚合物;2002年03期

6 孫志斌,張禹負,李彩云,翁蕊,楊普華,羅幼松;陰離子與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的膠束性質(zhì)[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4年03期

7 阿依夏木古麗·努爾艾買提;吾滿江·艾力;哈麗丹·買買提;;1-戊基-3-甲基咪唑類離子液體的合成[J];應(yīng)用化工;2007年05期

8 劉靖平,任周陽,趙元鴻,張洪彬;幾種新型離子液體的合成[J];有機化學(xué);2004年09期

9 張青山;趙丹;趙君波;郭炳南;吳鋒;;一類新型酯類離子液體的合成[J];有機化學(xué);2007年09期


  本文關(guān)鍵詞:離子液體型表面活性劑的合成及其表面性能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29994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329994.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49b6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