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陽極反應機理及催化劑改進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4-14 22:17
本文關鍵詞: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陽極反應機理及催化劑改進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MFC)具有高效、低溫、安全及燃料儲存運輸方便等特點,可作為有效解決環(huán)境污染和能源危機的發(fā)電裝置,在可移動電源及便攜式電源領域展現(xiàn)出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然而其內(nèi)在電化學及傳質機理不明確限制了其發(fā)展。其陽極催化劑存在CO毒化問題,及其他表面吸附問題,影響催化劑的活性、穩(wěn)定性。開展陽極反應機理研究可充分認識催化劑催化過程,澄清表面吸附物的動態(tài)變化,為催化劑的改善提供方向,在甲醇燃料電池的活性、壽命提高及成本降低方面做出貢獻。EIS作為一種電化學暫態(tài)測量技術,其具有測量速度快,對研究對象表面狀態(tài)干擾小的特點,屬于交流測量范疇,能夠對電極過程動力學以及表面狀態(tài)進行深入探討,已在電化學機理判斷上做出了重大貢獻。本工作將以交流阻抗技術作為主要測試手段,以循環(huán)伏安法和計時電流法作為輔助手段,對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MFC)的陽極反應機理,尤其是催化劑活性降低的動態(tài)過程進行探討,并予以澄清,,以及在此基礎上對催化劑改進方向進行初步探索。 首先,結合直流測量結果對所測的電化學阻抗譜進行初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催化劑表面受三種吸附物狀態(tài)變量的影響,分別是CO(θ1),OH(θ2)和PtO(θ3)的覆蓋度,且低電位下CO占據(jù)主導,隨著電位升高OH覆蓋度增大,并在更高電位下轉化為PtO,基于上述覆蓋度與電位的關系,根據(jù)電化學阻抗譜理論對不同電位下的阻抗表達式進行推導,進而得到對應的等效電路,并進行阻抗元件擬合,在阻抗譜分析中發(fā)現(xiàn),當OH和CO覆蓋度關系達到θ2>32/39(1-θ1)時,譜圖會出現(xiàn)負電阻,且出現(xiàn)負電阻時OH和CO覆蓋度關系滿足θ1=θ2,進而得出結論,CO與OH在催化劑表面存在競爭吸附的關系,隨著電位升高,CO覆蓋度減小而OH覆蓋度增大,兩種狀態(tài)變量的相等過程,使并聯(lián)支路產(chǎn)生振蕩,直接導致了負電阻出現(xiàn),且在高電位下發(fā)現(xiàn)OH轉化為PtO以及材料腐蝕問題的出現(xiàn),削弱了催化劑活性。為改進催化劑材料,可在Pt系催化劑中添加其他組分如苯胺等,減弱CO和OH在Pt活性位上的競爭關系,提高催化劑催化效率。 然后,基于上述甲醇氧化機理研究,以H2PtCl6為前驅體通過苯胺包覆合成Pt/C催化劑,采用循環(huán)伏安法、計時電流法和交流阻抗法,分別考察了在H2PtCl6與苯胺摩爾比為1:3,1:5和1:7條件下合成的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實驗結果表明當H2PtCl6與苯胺摩爾比為1:5時,合成的催化劑催化甲醇氧化時的電流密度最大,阻抗值最小。將高活性催化劑分別在400℃、600℃、800℃的溫度條件下進行燒結,對其活性進行初步研究,實驗結果表明在600℃下燒結的催化劑其活性有明顯提高。
【關鍵詞】:直接甲醇燃料電池 負電阻 交流阻抗 陽極催化劑 苯胺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4
【分類號】:TM911.4;O643.36
【目錄】: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前言11-12
- 1 緒論12-28
- 1.1 直接甲醇燃料電池(DMFC)簡介12-16
- 1.1.1 燃料電池的組成及分類12-13
- 1.1.2 DMFC 的結構13-14
- 1.1.3 DMFC 的工作原理14-15
- 1.1.4 DMFC 的研究進展15-16
- 1.2 DMFC 發(fā)展中存在的難題16-17
- 1.2.1 陽極催化劑毒化問題16-17
- 1.2.2 甲醇滲透問題17
- 1.3 交流阻抗(EIS)簡介及發(fā)展應用17-21
- 1.3.1 EIS 的原理17-18
- 1.3.2 EIS 的應用和解析18-21
- 1.3.3 EIS 在電池上測量方式21
- 1.4 EIS 在 DMFC 上的應用上應用現(xiàn)狀21-25
- 1.4.1 在電池性能上的應用21-22
- 1.4.2 在關鍵材料性能上的應用22-24
- 1.4.3 在電化學機理上的應用24-25
- 1.5 DMFC 陽極電催化劑簡介25-26
- 1.5.1 催化劑種類25
- 1.5.2 制備方法25-26
- 1.6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意義26-28
- 2 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陽極反應機理研究28-42
- 2.1 引言28-29
- 2.2 實驗部分29-30
- 2.2.1 工作電極的制備29-30
- 2.2.3 電化學測試30
- 2.3 結果與討論30-41
- 2.3.1 循環(huán)伏安曲線30-31
- 2.3.2 計時電流曲線31-32
- 2.3.3 交流阻抗譜32-34
- 2.3.4 阻抗模型推導34-37
- 2.3.5 等效電路擬合結果37-39
- 2.3.6 催化劑表面覆蓋度的變化過程39-41
- 2.4 本章小結41-42
- 3 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陽極催化劑合成改進初探42-50
- 3.1 引言42-43
- 3.2 實驗部分43-44
- 3.2.1 催化劑的制備43
- 3.2.2 電化學性能檢測43-44
- 3.3 結果與討論44-48
- 3.3.1 苯胺含量對催化劑活性影響44-46
- 3.3.2 燒結后催化劑活性的變化46-47
- 3.3.3 不同燒結溫度對催化劑活性的影響47-48
- 3.4 本章小結48-50
- 4 結論50-52
- 4.1 全文結論50-51
- 4.2 研究展望51-52
- 參考文獻52-61
- 附錄61-68
- 致謝68-69
- 個人簡歷69
- 發(fā)表的學術學位論文69-70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侯明;衣寶廉;;燃料電池技術發(fā)展現(xiàn)狀[J];電源技術;2008年10期
2 武剛,李莉,徐柏慶;PtRu/C催化劑上甲醇電氧化的電化學阻抗譜[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05年04期
3 田哲;劉桂成;王萌;王新東;;磺化皂土改性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用Nafion膜[J];電池;2013年03期
4 齊亮;謝曉峰;金寶舵;郭建偉;徐景明;;直接甲醇燃料電池的交流阻抗譜分析[J];化學進展;2008年12期
5 錢伯章;燃料電池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展望[J];節(jié)能;2004年03期
6 吳家睿;;通向生命科學未來的路線圖[J];科學;2004年01期
7 王瑞敏;張穎穎;;直接甲醇燃料電池技術發(fā)展近況及應用[J];上海汽車;2010年11期
本文關鍵詞:直接甲醇燃料電池陽極反應機理及催化劑改進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3069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kejilunwen/huaxue/306998.html
教材專著